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病小痛,年輕人工作忙,老人要照顧孫兒都沒時間上醫院,小病能拖則拖,其實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小病小痛也不一定非得上醫院,我們身上的一些穴位可以調理身心,適當按摩能夠調氣活務,還能改善和治癒一些疾病,經常按摩能夠幫你解決身體上的一些問題。
足三裡穴又稱“長壽穴”,若常“侍候”這個穴位,便可以身體健康,延年益壽。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之功效。
所謂足三裡,指的是中醫術語“足陽明胃經”主要的一個保健要穴。它位於犢鼻(兩膝髕骨外下方膝窩處)下三寸(以手之四指之寬視為三寸),脛骨外開一寸(以大拇指之寬視為一寸),按壓之痛感最明顯處。
足三裡的功效
1、養生保健
足三裡還能牽引全身,是防病保健的第一大穴,正如孫思邈所言:“一切病皆灸足三裡三壯。”唐代時即在民間流行去南方瘴癘氾濫之地前先灸足三裡的養生方法,且古人有不與足三裡穴沒有灸瘡的人一起遠遊的觀念,概因未灸足三裡則人體抗病能力不強,容易患病。
2、抗衰老
足三裡還是抗衰老的名穴,經常按摩或艾灸足三裡,對於延年益壽大有裨益。被後人尊稱“藥王”的孫思邈重視“保健灸法”,在《千金要方》中提出“若要安,三裡常不幹”的名言。
土為後天之本,土能承載並化生萬物,常灸足三裡可健脾益氣,增補後天氣血生化之源,使氣血化生源源不斷,四肢百骸及臟腑均得以滋養,故能延緩衰老。
灸足三裡能延年益壽。日本民間流行的做法是:取足三裡穴連續灸,從農曆初一灸至初八,每天灸若干壯。
此法尤其適合於老年人。
3、調脾胃
《內經》言:胃者,水穀之海,其腧上在氣街,下至三裡。海者,經氣匯聚之深處,百川匯聚為海。故足三裡能調節全身水谷精微的輸布。
足三裡是胃經合穴,能治胃病及胃經諸病,尤能調暢胃氣。《內經》雲:“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故足三裡能治飲食不節諸病。且“合主逆氣而洩”,又擅治胃氣上逆諸病。古人有“肚腹三裡留”的經驗,凡肚腹諸病,皆可取足三裡穴。
食慾好,是胃的受納功能健旺;若人偏瘦,是脾的運化功能減弱。調理脾胃,當取胃之合穴足三裡,脾之原穴太白,二穴皆屬土經土穴,最能安土,調補脾胃。
4、補氣血
五行之中,土為中軸。人以土為母,土足則氣血旺,土虛則氣血弱。補虛,當先補土。補土,可用足三裡穴。
《內經》有言:足陽明胃經多氣多血,足三裡穴是土經土穴,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故針刺或艾灸足三裡穴能加強氣血的生化,達到補氣補血的效果。民間有“常灸足三裡,勝吃老母雞”的說法,其理亦在此。
且人身土氣一旺,則能伏火,火不散溢,亦有助於陽氣歸根,陽氣歸根,即是藏精。
5、治肺、大腸、肝病
土能生金,故足三裡能治療虛勞(久病及肺)。且胃與肺經、大腸經、小腸經和肝經相聯絡,故足三裡能治療肺、大小腸與肝諸病。
6、治腎病
土能克水,足三裡為土經土穴,善治水溼氾濫諸病。且戊癸合化,戊胃與癸腎相通,故取足三裡能治腎病。推之,足三裡既能調理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又可兼治腎病,腎為先天之本,是能顧護先天與後天,其功之大,不可勝數。
7、治辰時諸病
胃經對應於辰時(上午七點至九點),故凡辰時所發作的病症,皆可取胃經本穴足三裡。
8、治全息對應病
足三裡在膝下,膝與肘左右上下相對,故能治療肘病。且足三裡在腓骨小頭前下方,以腓骨全息正象來看,足三裡對應頭部,能治頭面諸病;也可看成全息倒象,足三裡對應下肢或下腹,故能治下肢及下腹諸病。
9、治區域性病
足三裡在膝周,能治膝關節諸病。
那麼,怎麼按摩足三裡效果最好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指按,在緩慢吐氣時予以強壓數秒,每天堅持重複數次方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除了簡單的用指頭按壓外,還可以行艾灸、隔姜灸、隔鹽灸、鍼灸等。艾灸指用正規藥店買來的艾條每天薰灸足三裡,距離以感覺到略微灼膚最佳,間斷數次,薰灸十餘分鐘。若想要艾灸效果更明顯,或者身體出現寒氣過勝的情況時,可以用驅除溼寒的隔姜灸法。其方法是,在足三裡處蓋上一片厚約一兩毫米的新鮮薑片,再用艾條薰灸,直至薑片乾燥不貼膚即可。
雖說足三裡是人體長壽養身的要穴,但也要適得其法,操作時注意度,不可過激。鍼灸足三裡必須由專業人員操作,以免出現斷針、滯針等危險情況。中醫自古講究治未病,按摩足三裡雖可防治許多疾病,但生病時還應去正規醫院治療,輔以中醫保健方可加快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