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但很多人不保護胃,經常暴飲暴食,吃太多辛辣刺激的食物,晚上熬夜,所有這些都會對胃造成嚴重損害,但很多人胃痛時只吃一點止痛藥是不對的。事實上,胃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器官,充滿活力,即使有一個小問題,它也可能成為一顆定時炸彈。
胃好不好,看舌頭就知道,一旦,舌出現4個情況,胃出問題了
①如果舌質偏紅、舌苔發黃,說明體內有熱,這主要是由於胃熱蒸騰所致;
②如果舌質偏淡、舌苔發白或發黑則表明體內有寒,由胃陽虛所致;
④如果舌苔上表面厚重,上面像糊了一層東西,且顏色發白。此時,如果用乾淨的手指甲去刮舌苔表面,能刮出這層類似殘留物的東西。此現象表徵體內的腸胃,尤其是胃部不舒服。
在胃病早期很多患者的舌苔都是由薄變厚,同時有口臭,這個時候應該儘早應用藥物進行調養,一旦胃病後期舌頭有齒痕,舌苔變得從厚到無,這種情況多提示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了。
最傷胃的幾個壞習慣你佔幾條?
1、暴飲暴食
飲食過量會擾亂胃腸道正常的消化吸收節律,致使胰腺這個“消化酶工廠”在短時間內分泌大量消化液,導致胃脹不適,甚至是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嚴重者可導致胰腺癌。
建議——改掉暴飲暴食的惡習,不妨細嚼慢嚥,慢慢體會飽的感覺,七八分飽後放下筷;三餐固定時間吃,以免“飢不擇食”;心情低落時,建議讓注意力分散10分鐘,或者小口喝水或茶等飲品,避免“情感性進食”。
2、吃飯太快
日本岡山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與細嚼慢嚥相比,狼吞虎嚥會導致發胖風險增加至少3倍。進食過快、食物沒有煮爛、進食黏稠食物,極易引起胃潰瘍、胃炎等胃腸道疾病,甚至還會導致胃裡“長石頭”。
建議——正餐吃飯時間至少20分鐘,每口飯儘量嚼爛嚼軟再咽;不必糾結每口飯該嚼多少次,有意識地放慢速度即可;脾胃功能差的老年人更要放慢進餐速度,增加咀嚼次數。
3、纖維攝入不足
膳食纖維攝入嚴重不足導致大量“三高”及腸道疾病患者出現。而充足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和吸水膨脹,防止便祕,縮短有害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
建議——大麥、豆類、胡蘿蔔、柑橘、燕麥等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也能減緩食物的消化速度,平衡餐後血糖,降低膽固醇水平。如有腹脹、腹痛等消化道不適,可用蒸煮方式處理粗糧和蔬果使其軟爛。
4、壓力和焦慮情緒
胃腸道功能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協同支配、調節,其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於中樞神經,對心理刺激十分敏感。壓力過大時,人的消化功能會出現“情緒化”反應,處於焦慮、憤怒、憂傷、緊張等不良情緒下,會出現食慾不振、上腹部隱痛、反酸、燒心、便祕等症狀。
建議——心病還需心藥醫,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正確看待生活、工作中的挫折。陷入嚴重焦慮、抑鬱情緒時,不妨求助心理醫生。若胃腸不適等症狀較重,可在消化科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藥物。
5、濫用藥物
生活中,有些人一有個頭疼腦熱就亂吃止痛藥、消炎藥,但這些藥物中很多都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等,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症和潰瘍。濫用抗生素還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使其失去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導致腸道菌群紊亂。
建議——生病時不要自行用藥,不要擅自停藥、換藥、增減藥量,應及時諮詢相關醫生,遵醫囑服用藥物。
養胃祕訣
1、改變飲食習慣:按時就餐,坐著吃飯,不要站立或蹲著。戒吃辛辣、油炸、煙燻食物(如燒烤)等,不吃過酸、過冷等刺激強烈的食物,不飲酒,少飲濃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2、積極食療和按摩保健:羊肉、狗肉等溫熱食物均有養胃效果,適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殺菌可以幫助消除炎症,建議多吃;另外枸杞、銀耳、紅棗、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飯後、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逆時針各32圈按摩小腹。
3、平心靜養:胃病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飯前一杯水
在食物比較幹而唾液分泌不足的情況下,適量的湯水有益於消化和吸收,尤其適合在春季腸胃"懶惰"時,喝水時加些繡球菌粉,抗菌抗炎,修補受損胃黏膜,緩解胃不適,抑制幽門菌生長。飯後不要立即喝水,水能夠稀釋唾液和胃液,對胃腸道消化液的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