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這樣兩種“極端”的人,一種是“喝涼水都長肉”的胖子,一種是“怎麼吃都不胖”的瘦子。
從中醫角度來講,身材胖瘦與個人體質密切相關,在“瘦不下去”與“胖不起來”的外在表象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一、“胖”有幾種型別?
《黃帝內經》將胖人分為3種:膏人、脂人、肉人。
1、膏人
這類人腰背腹部明顯肥胖(如啤酒肚、小肚腩),而臀部、四肢卻相對瘦小,腰腹圍大於臀圍,大腹便便。
2、脂人
這類人軀體和四肢肥瘦比例均勻,肌肉鬆軟沒有力量,胖而不壯,鬆垮虛浮,尤其胸部、臀部容易下垂。
3、肉人
這類人骨骼肌肉壯實,皮肉緊湊,肌理致密。
二、減肥必須“辨體質、分型別”
不同型別的肥胖對應不同型別的體質,具有不同的生理特點,因此減肥方法也有所不同。
1、膏人
體質型別
痰溼質
肥胖型別
肝鬱脾虛型
肝主疏洩,負責調暢氣機。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生成後,依賴肝來調暢,肝鬱則脾“氣”不暢,時間長了,就會脾虛。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脾虛則運化轉輸無力,水谷精微失於輸布,就化為膏脂和水溼,滯留體內就導致肥胖。
身體表徵
常伴有身體沉重、面部油脂分泌旺盛、腫眼泡、有眼袋、口中粘膩、舌苔厚膩、胸肋脹滿、月經不調、乳腺增生、「三高」、易怒等表徵。
減肥方法
疏肝理氣、健脾利溼、化痰瀉濁疏肝理氣:肝氣疏洩,氣機條達,脾胃之氣的升降運動才能有序,才能促進飲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健脾利溼:脾虛脾溼是痰溼形成的直接原因,痰溼不會自行分解排出,需要氣來氣化,脾主生氣,脾氣充足,才能實現氣化功能,才能排出多餘水溼;化痰瀉濁:痰溼之人身體瘀堵嚴重,必須排出痰濁。艾灸方法
疏肝理氣:艾灸肝俞穴、陽陵泉穴、太沖穴、行間穴,以及“地筋”;
健脾利溼:艾灸脾經穴位較多的小腿內側,尤其要多艾灸豐隆穴以祛痰溼;
化痰瀉濁:艾灸整條帶脈,以化解痰溼內阻,消除腰部贅肉。
2、脂人
體質型別
氣虛質
肥胖型別
氣虛溼困型
脂人多氣虛,體內氣不足,氣的推動能力就弱,機體代謝就慢,好比傳送帶速度慢導致貨物堆積一樣,氣虛之人往往伴隨濁膩物質沉積。同時,血液的生成與執行,津液的輸布和排洩,都依賴於氣的推動,氣虛就會導致水溼停滯,因此氣虛之人經常下肢水腫。
身體表徵
安靜時心慌氣短、懶言少語,稍微一動就氣喘如牛、虛汗淋漓,常伴有疲倦乏力、肢體困重、腹脹便溏、汗多尿少、四肢浮腫等表徵。
減肥方法
健脾、補腎、補氣、祛溼
氣主要來自先天精氣(腎)、水谷之氣(脾)、所吸空氣(肺),因此氣虛由腎虛、脾虛、肺虛導致。
健脾: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脾為肺之母,“虛則補其母”,因此無論是脾虛還是肺虛,都得健脾;補腎:腎精虧虛直接導致元氣受損,就會氣虛,因此氣虛必須補腎;補氣:氣虛,理當補氣;祛溼:脾虛則無以運化水溼,因此氣虛之人幾乎都有脾溼症狀,故而應當祛溼。艾灸方法
健脾:脾經穴位較多的小腿內側;
補腎:命門穴、關元穴、太溪穴、湧泉穴;
補氣:脾俞穴、膻中穴、氣海穴、足三里穴;
祛溼:承山穴。
注:3-5個穴位一組,每次艾灸一組,經常更換。
3、肉人
體質型別
溼熱質
肥胖型別
胃腸溼熱型
胃有溼熱,中醫稱為“胃熱溼阻”,胃受熱之後,功能就會亢進,人就會飯量大增。由於進食過多,脾超負荷運作,就會“滯脾”——不能被脾氣輸布的精微物質瘀積體內,化為膏脂,導致肥胖。
身體表徵
食慾旺盛,吃嘛嘛香,常伴有面部油膩、易長痘痘粉刺痤瘡、眼睛紅赤、口乾舌燥、舌質偏紅、舌苔黃膩(顏色越深,溼熱越重)、大便燥結(熱重於溼)、大便黏滯(溼重於熱)、小便短赤、怕熱多汗、急躁易怒等表徵。
減肥方法
清胃、祛溼
清胃:糾正因胃火旺盛而導致的食慾亢進,將飲食調節至平衡狀態,透過“控制入口”達到減肥目的;
祛溼:祛除體內多餘的水分。
艾灸取穴
清胃:艾灸中脘穴(寧神和胃)、大陵穴(化積滯)、內庭穴(胃經的滎穴,“滎主身熱”,是熱症、上火的剋星,最顯著的功效就是降胃火);
祛溼:艾灸陰陵泉穴(清利溼熱)。
三、“胖不起來”是怎麼回事?
1、脾胃兩虛型
胃主受納,胃虛,飯量就小;脾主運化,脾虛,營養物質就不能充分吸收。本身吃得就少,再加上營養物質不能合理利用,人自然就瘦。
身體表徵
食慾不振,面色無華。
調理方法
健脾養胃:脾胃兩虛,必須同時調整脾胃,脾胃調和才能食慾旺盛、消化正常。
艾灸取穴
脾俞穴(促進消化功能)、胃俞穴(充盛胃氣,促進胃排空,產生食慾)、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足三里穴(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消除消化不良等不適症狀)。
2、陰虛火旺型
與“陰虛”相對應的是“氣有餘”,“氣有餘便是火”,火在胃裡就會食慾亢進,同時由於體內氣太多,動力太大,人體代謝就會呈現病理性的亢進狀態,代謝過程中消耗過多能量,就會導致人消瘦。
身體表徵
吃得多餓得快,伴有口渴心煩、舌紅苔黃、口臭便秘、手足心發熱、脾氣暴躁等表徵。
調理方法
滋陰降火:《黃帝內經》曰“陰虛則內熱”,陰虛火旺之人,體內熱邪和躁邪偏盛,因此要特別注意滋陰降火。
艾灸取穴
三陰交穴(補全身之元陰)、太溪穴(滋陰補腎)、照海穴(清虛熱)、湧泉穴(滋陰降火、寧心安神,有引火歸元的效果)。
注:陰虛火旺之人宜泡腳養血。腎經、脾經、肝經都彙集於腳部,腎生血、脾統血、肝藏血,泡腳可加速血液迴圈,使身體充分得到血的濡養。泡腳時水溫在40℃左右為宜,水浸到小腿肚最好。
3、胃強脾弱型
胃強,說明飯量大;脾弱,說明運化功能失常。所以,胃強脾弱的結果就是:吃再多也吸收不了。營養物質不能輸布全身,時間長了,入不敷出,人就會消瘦。
身體表徵
食慾亢進,常伴有口臭、大便稀溏、愛拉肚子等表徵。
調理方法
清胃健脾:胃強脾弱之人,一方面要清胃,清瀉胃火,將飲食調節至平衡狀態;另一方面要健脾,增強脾的運化功能。
艾灸取穴
清胃:(同上文)中脘穴、大陵穴、內庭穴;
健脾:脾俞穴(益氣、除溼、散熱),足三里穴(燥化脾溼,補中益氣)。
【結語】與美觀相比,胖瘦背後隱藏著的健康問題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針對胖瘦的幾種不同型別,只有區別對待,才能對症解決問題。否則,方法不對,努力白費,只會白白折騰一場。艾灸的雙向調節作用,讓人體的氣血陰陽都能保持平衡狀態,既能“瘦得下來”,也能“胖得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