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許多人認為,養生是老年人的事情。但無數事例告訴我們,對健康的漠視比疾病本身更容易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禍害。年輕時騰不出時間對健康管理的人,年老時一定要花更多時間去養病。中國自古便崇尚“學會養生,百病不擾”的理念,《黃帝內經》更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保健觀。這都說明真正高明的醫生注重的是疾病的預防,治療則是不得已而為之,而預防疾病的最好方法便是融入到每個生活細節中的養身。

在人體工程學看來,人體內儲藏的能量是有限的,人體所需的氣血更需要及時補充。如果整日處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必然會造成正氣虧虛、氣血不足。此時,人便會喪失抵禦病邪的能力,各類疾病也就接踵而來。

雖然我們不能像醫生一樣,將人體的生理規律了解得十分清楚,但最起碼應當對自己的身體有所敬畏。要知道,身體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千萬不能以忙碌為藉口,忽略了身體的承受能力。而應抽出時間來,學會與身體切磋。並靜下心來,傾聽身體內在的聲音。關注一下身體缺少什麼,需要怎樣的調整,從而及時休養生息,將疾病扼殺在搖籃中。

從人體工程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健康與否並不僅僅取決於他所掌握知識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習慣是否符合人體本身的運化規律。因此在與朋友們的交流中,我更看重的是生活細節與習慣方面的東西,因為這些是看得見、摸得著且容易掌握的一些要求。

如果我們能將健康養生的細節融入到生活、工作、學習等各個方面,就會自然而然生出未曾有的體質和變化。換句話說,既是“無養身”,又是“隨處養身”。

著名學者張中行活了90多歲,足可稱為“人瑞”了。有人問他的養身之道,他不以為然說:“我的養生之道就是不養生!順其自然,自生自滅。”無獨有偶,國學大師季羨林的養身祕訣竟與張中行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實在沒有什麼授之以人的養生‘祕訣’,養生無術就是術,沒有‘祕訣’就是‘祕訣’。”二老所謂“不養生”,所謂“無術”,說的其實就是一種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

說到底,養生不過就是平凡的生活。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失眠了怎樣才能睡個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