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養生小穴位!常按輕身健體,花幾分鐘了解一下
明目醒腦穴:風池
中醫講“頭目風池主”,就是因為風池穴能治療大部分風病。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處,與耳垂齊平,常與攢竹穴、太陽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療眼部疾病,緩解眼部症狀。按揉以上穴位,同時配合頸椎矯治,對治療近視眼有很好的療效。
養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痠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鬆開,再壓,如此反覆,三五分鐘就可緩解症狀;慢性胃不適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大巨穴(位於臍下2寸旁開2寸)配合治療。
補腎固元穴:關元
肚臍以下3寸(約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併攏的寬度)處就是關元穴。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延緩衰老。對男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痠、掉髮等問題。對女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按揉關元穴前,要先搓熱手掌,將掌心對準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由輕到重,直到感覺發熱。
1個穴位祛除腰背疼痛! 簡單方便自己可操作, 但大多數人不知道委中穴
所謂“腰背委中求”,是指凡腰背症狀,尤其是腰背疼痛都可以選擇按壓委中穴來治療。委中穴屬足太陽膀胱經,是四總穴之一。
它位於膝關節後側,也就是膕窩處,腿屈曲時膕窩橫紋的中點。
中醫認為,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絡、散瘀活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刺激委中穴可用於治療腰脊強痛、股膝攣痛、風溼痺痛、小便不利以及頭痛身熱、嘔吐洩瀉、咽喉疼痛等病症。
具體按摩方法:用雙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力度以稍感痠痛為宜,一壓一鬆為1次,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同時與腿部的屈伸相配合。
每天揉搓點按這幾個穴位,身體越來越健康【搓湧泉穴】
湧泉為足少陰腎經井穴,中醫認為體內腎經的經水是由此外湧而出的,故可開竅寧神,交通心腎。
以湧泉穴(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為中心,用左手中食指稍稍用力擦右足心,再以右手擦左足心,令腳掌發熱即可。
【搓手】
經常搓手有利於刺激穴位,也能防止凍瘡和傷風。對於腎虛的男人來說,搓手可以防止手部肌肉萎縮,還能延緩衰老,鞏固動手能力等等。
【搓腳心】
人體在腳心上反射區較多,經常搓腳心能起到補腦益腎、益智安神、活血通絡的療效,還可以防治健忘、失眠、消化不良、食慾減退、腹脹、便祕和心、肝、脾、膽等臟器病症。搓腳有幹搓和溼搓兩種。
【搓鼻子】
用雙手食指搓鼻樑的兩側。經常搓鼻可以使鼻腔暢通,並可起到防治感冒和鼻炎的作用。
【擦丹田】
此丹田即下丹田,與人體生命活動關係最為密切,可健脾益氣,柔肝補腎。
將兩手搓熱,右手掌心捂於右側恥骨結節外上,距正中線約2寸的“氣衝”穴處,左手掌心沿大腸蠕動方向繞臍做圓周運動。
【搓耳】
用手掌來回搓耳朵50下,通過刺激耳朵上的穴位來促進全身的健康,並可以增強聽力。
【搓腰眼】
人的兩腎在腰部之內,因此經常搓腰可以健腎。腰部還有一個腰眼穴,位於腰部第三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中醫認為,腰眼穴為經外奇穴,居於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之中,為腎臟所在部位。常搓此處,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中醫1個穴位,每天按摩5分鐘,遠離甲狀腺結節廉泉穴
在我們的頸部,
喉嚨的上面,
舌骨的下面這個位置
它具有清熱化痰、
消癰散結的作用,
我們常用自己的拇指或食指關節向上頂按廉泉穴,每次最少五分鐘,這樣就起到了預防甲狀腺相關疾病的作用。
調節溼疹,三個穴位輕鬆解決,祛風止癢、健脾益氣!血海、豐隆、足三裡
取穴時,端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在膝蓋側會出現凹陷,凹陷上方有隆起的肌肉,肌肉頂端即為血海穴;
豐隆穴位於小腿前外側,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足三裡穴位於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操作時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穴位,力度以有酸脹感為佳。每個穴位按揉150~200次,每日1次。
頭暈眼花,視物模糊,長按這4個穴位,助你緩解眼部疲勞!晴明穴
定位:位於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功效:按壓晴明穴可以緩解眼睛疲勞、消除眼周皺紋;對於目赤腫痛,目眩,迎風流淚等症有緩解作用。
陽白穴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上,眉上1寸。
功效:按壓陽白穴可以緩解眼睛上方的疼痛感。對於目赤腫痛、眼瞼下垂有治療作用。
太陽穴
定位: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功效:按壓太陽穴可以緩解眼睛疲勞、改善視力模糊,還可緩解頭痛、偏頭痛。
四白穴
定位:位於人體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功效:按壓四白穴有消除眼睛疲勞、緩解眼部痙攣、改善頭痛的作用。
這些穴位對心臟好、越按越健康高血壓:百會與太沖穴
一般來說,肝火熾盛證和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證是高血壓病最常見的證型。肝火熾盛證患者多表現為頭暈、頭脹,或頭痛劇烈,面紅目赤,口苦口乾,急躁易怒,小便黃,大便祕結等。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證的患者常表現為頭暈耳鳴,頭目脹痛,急躁易怒,口苦咽乾,腰膝痠軟,耳鳴如蟬,失眠等。針對這兩型患者,我們可以選用太沖穴和百會穴進行穴位按摩。
穴位選擇: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處,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穴。
太沖穴,位於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拇趾、次趾夾縫向腳背方向二橫指,即是太沖穴。
按摩方法:力度由輕到重,循序漸進,以區域性出現酸、麻、脹、痛和(或)發熱為準。每穴每次按揉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需要提醒的是,高血壓患者可以按摩穴位輔助治療,但千萬不要擅自停藥。此外,在情緒激動或者身體不適、漏服降壓藥等情況下,一些患者血壓會突然升高,常伴隨頭暈、頭脹痛,有的可能還會出現噁心、胸悶等症狀。這時不論是高血壓病人還是家屬都會比較緊張,反覆地量血壓,殊不知,緊張的情緒會導致血壓居高不下或越量越高。一般建議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時間測量血壓是正確的。
如果血壓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大可不必緊張,儘量放鬆,在床上靜臥休息,按摩上述穴位,多數情況血壓會逐漸降下來。如果血壓超160/100毫米汞柱,建議口服降壓藥,然後靜臥休息並進行穴位按摩。
如果血壓超過180/100毫米汞柱,出現噁心嘔吐或胸痛、喘憋等症狀時,應馬上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