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大宇今天帶來的書叫做《你是你吃出來的》,是夏萌主任關於如何能吃好的探討,希望大家喜歡~

最近,那個能言敢言的張文巨集醫生又發話了:"現在中國的孩子早上只能吃雞蛋喝牛奶,不許吃粥!"這一下引出了不少爭議,畢竟中國人對粥的感情由來已久。

粥,是中華民族傳統美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那些腸胃不好的人,或者小孩子牙口沒長齊,很多人會選擇讓他們喝白粥,好消化。所以,是張文巨集說錯了?還是我們的歷史習慣出了問題?這要從膳食平衡說起。

我們現在的飲食習慣大都是歷史遺留,但是我們和古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吃的糧食越來越精細了,人工成分越來越多了,品種越來越單一了。就拿喝粥來說,過去的粥裡面都是粗糧,煮一煮才能讓人吃得下去,而現在的米麵都沒有麩皮的,一概套用歷史習慣無異於邯鄲學步。

這本書的作者前安貞醫院營養科主任夏萌,便是一位受益於營養學的康復者。在一次患了隱匿性腎炎後,醫院建議夏萌吃降壓藥,並且說她十年後也就是50歲左右就要開始做腎透析。那段時間的夏萌走路走不快,上樓上不動,又因為吃藥過多被檢查出高血脂高血壓和脂肪肝,可謂禍不單行。

在她幾近放棄時,偶然間接觸了營養學習班,經過系統學習後開始著手於改造自己的食譜,並在3個月的營養調整後,症狀消失了!藥物做不到的事情,她依靠營養學的方式達到了!

這本書不屬於傳統營養學,而是作者夏萌結合自身經驗總結的臨床醫療學著作,雖然沒有具體的食譜分享,卻能告訴讀者吃什麼?吃多少?以及科學的飲食建議。

大宇的這篇分享會從能量平衡、營養素平衡以及飲食建議三部分來講述身為一個普通人,怎麼通過吃來改善生活。

能量平衡是健康的數量保證

能量平衡是指一個人每天消耗的和攝入的能量達到動態平衡,消耗過多人就會消瘦,攝入過多人就會肥胖,所以減肥的人一般會從少吃入手,因為這個方式減肥效果最明顯。

能量的攝入主要就是飲食,而能量的消耗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基礎代謝、運動消耗、食物消化。

基礎代謝:每個人的身體有生命活動就有消耗,哪怕是睡覺。基礎代謝的影響因素很多,年齡、身高體重、體脂率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肌肉的消耗比肥肉的消耗高,所以同等體重下肌肉多的人胃口本來就會比肥肉多的人看起來更瘦、吃起來更多。

運動消耗:相比於基礎代謝,運動消耗每個人之間差距就極大了:腦力勞動的人比體力勞動的人消耗小;沒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比常運動的人消耗小;運動強度低的人比運動強度高的人消耗小

食物消化:每種食物進入到身體裡時,能吸收的比例是不一樣的,例如蛋白質會有30%的能量給機體消化,而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只有5%的能量被機體消化,剩下的能量會被機體吸收。所以多吃蛋白質實際上不容易胖。

而能量平衡的意思就是:攝入=消耗,這樣你的體重就不會波動;攝入>消耗,體重就會增加;攝入<消耗,體重就會減少。

作者給出的公式是:每日消耗量=【身高(釐米)-105】*運動係數

運動係數分為輕、中、重體力勞動者三個檔次,依次是30千卡,35千卡,40千卡。所以一個身高172的辦公室白領的每日消耗量=67*30=2010千卡。

再根據消耗量按照供能三要素進行配置,蛋白質10%~15%,脂類20%~30%,碳水化合物為55%~65%。因為國人飲食習慣普遍碳水攝入偏高,我們這裡蛋白質與脂類取上限,碳水化合物取下限。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每克產生4千卡能量,脂類每克產生9千卡能量,所以以前文的身高172釐米的白領為例,他需要每日攝入276克碳水、75克蛋白質、67克脂類,這就是健身圈的三大項攝入量。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比例不是固定的,根據對自身的規劃可以進行比例微調,例如處於增肌期的人普遍蛋白質攝入量大且會有能量溢位,而處於減脂期的人普遍碳水攝入少且有能量缺口,不可一概而論。對於普通人來說,保持能量動態平衡即可。

營養素平衡是健康的品質保證

人體內有七大營養素,其中有三種提供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有四種用來調節身體機能: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水。每樣都有獨立的作用,缺一不可。這裡主要介紹三大項和維生素。

1.人體最基本的組成成分——蛋白質

有一些小姑娘想當然地認為蛋白質就是長肌肉需要的,這點大錯特錯。人體的大腦、神經、面板、肌肉、內臟、血液、指甲與頭髮都是以蛋白質為主要成分。同時身體發育、細胞修復也離不開蛋白質。

從蛋白質的組成就可以看出缺乏蛋白質的後果很嚴重,像是頻繁感冒、發育遲緩、易疲勞、貧血、脫髮掉指甲等等都有可能是身體缺少蛋白質的訊號。這一點素食主義者應該尤為注意。

那麼蛋白質怎麼吃才算合格呢?

一看總能量,例如前文的白領需要75克蛋白質,可以一半給植物蛋白,一半給動物蛋白。

二看身體需求,已經有缺乏蛋白質症狀的人、虛弱的人,蛋白質比例和計量都要相對多一些。

三看平時習慣,吃素的人只能從豆類食物、米麵類等食物中獲取蛋白質。需要注意的是植物蛋白沒有動物蛋白好被人體吸收,營養價值動物蛋白更高。

2.生理保溫層、內臟保護者——脂類

如果說普通人對蛋白質誤解很深,那麼對脂類可謂是深惡痛絕了。所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都會注意少吃油脂,想瘦身的人也會選擇先把脂類pass掉。但是脂類其實有三個作用:供給熱量、提供必需的脂肪酸以及保護內臟。

大家一般熟悉的是供給能量和保護內臟,但是脂肪酸對人體也有很重要的意義。脂肪酸主要分為ω-6系列的亞油酸和ω-3系列的亞麻酸,是參與合成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質的原料。需要注意的是,脂肪酸我們只能從脂類中獲取。

而人體的神經細胞和大腦細胞中有一半是磷脂,磷脂可以說決定了大腦的資訊傳遞速度,影響記憶力和老年痴呆功能。所以缺乏磷脂意味著什麼呢?記憶力衰退!

那麼脂類該怎麼攝入呢?

一般來講,成年人每天吃一個雞蛋、一袋牛奶、100~150克瘦肉,每週吃2~3次魚肉,攝入的動物脂肪量基本就夠用了。

3.肥胖的元凶——碳水化合物

中國人酷愛吃主食,早餐的油條。包子、紅薯,午餐的米飯、粥、土豆,晚餐的麵條、饅頭。花樣很多,但都是碳水化合物,而且與蛋白質和脂類不同,碳水化合物極其容易過量,過量的表現就是形成脂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每人每天應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每個人應該根據自身條件調節各種主食的配比,體力勞動多的人就精米精面多配一點,腦力勞動多的人就粗糧多配一點。

碳水化合物吃少了會體現出低血糖,吃多了會體現出高血糖+肥胖。需要注意的是,水果裡也含有大量的碳水,在做計算時要考慮等量交換。例如100g的白麵饅頭含有47g碳水,而100g的蘋果含有13g碳水,在做計算時,400g蘋果可以頂掉100克白麵饅頭。

4. 微量的生命調節劑——維生素

維生素可以分為兩大類: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人體不能合成,只能從食物中獲取。

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必須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吸收,抗流失能力較強。

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可溶解在水中隨尿液排出,極易流失。

日常生活中缺乏維生素的常見原因都有:食物選擇範圍過小與食物加工次數過多。所以補充維生素的方法就是多種類、儘量保持原生態的進食,比如綠色蔬菜類生吃能夠保證獲取最大的營養價值。

以下是常見維生素的介紹和缺乏症狀,各位讀者可以看看有沒有自己的情況:

維生素A:主要跟視覺神經的光敏感作用、上皮組織發育及維持有關。

常見缺乏症狀有夜盲症、眼乾燥症、慢性咽炎以及泌尿系統癌症等。在電子時代我們對維生素A尤為缺乏。

維生素D:主要跟骨骼、細胞功能調節和基因轉錄相關。

常見缺乏症狀有骨質疏鬆、高血壓、抑鬱症等。

維生素B族:維生素B是一個大家族,成員有12種以上,主要功能有:參與新陳代謝、完善神經細胞功能、促進細胞分裂。

常見缺乏症狀有上火、記憶力下降、消化不良等。

維生素C:主要有抗氧化、參與膠原蛋白合成、腎上腺激素合成、抗體合成功能等等。

常見缺乏症狀有壞血病,牙齦出血等

營養素平衡總結:根據身體出現的症狀調節自己的食譜,普通人要儘量多種的攝入蔬菜水果和高品質肉蛋奶來補充營養。下面大宇來介紹一下比較流行的飲食建議。

適合我們的飲食建議

歐洲地中海沿岸的義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地是世界上長壽地區之一,都是源於其特殊的人飲食結構——"地中海式飲食",而這一飲食方式也被WHO提倡。"地中海式飲食"的特點是——既簡單清單,又富含營養,主要有五個特點:

1. 糧食類以五穀雜糧為主。

2. 蔬菜類、水果類吃新鮮的。

3. 蛋白質類以魚、家禽瘦肉為主,每天吃雞蛋,牛奶和乳酪也在每日選單中。

4. 油類多種多樣,有生吃橄欖的習慣。

5. 食物加工簡單,儘量儲存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中國營養學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也可以看出國家對居民的飲食建議:多樣、足量。

這一版的膳食餐盤建議,每個人每一餐中的谷薯類佔總重量的26%~28%,蔬菜類佔34%~36%,蛋白質類(魚、肉、蛋、豆)佔13%~17%,水果類佔20%~25%。同一類食物中不同食物是可以互換的,比如蔬菜類可以是菠菜、柿子椒、番茄等,蛋白質類可以是牛肉、魚肉、雞蛋等,谷薯類可以是米飯、土豆、山藥、老玉米等。此外,每一天要喝一杯300克的牛奶,奶製品作為加餐可以不算在正餐中。

其中對穀物的要求:

食物多樣、穀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徵;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週攝入25種以上的食物;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

對蔬菜水果、奶製品和豆製品的要求: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奶類富含鈣,大豆富含蛋白質;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應占1/2;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吃各種各樣的奶製品,相當於應該每天攝入300克液態奶;經常吃豆製品,適量吃堅果。

對魚禽蛋奶的要求:

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每週吃魚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類280~350克,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克;優先選擇魚和禽;吃雞蛋不棄蛋黃;少吃肥肉、煙燻和醃製肉製品。

還有配套的對運動的建議:

各年齡段人群都應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食不過量,控制總能量攝入,保持能量平衡;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每週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行走6000步;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

以上,就是全書內容。

總結一下飲食建議就是挑選食材時種類要多,分量要足,儘量避免加工。

穀物建議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

蛋白建議每週吃魚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類280~350克,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克;

蔬菜建議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應占1/2;

水果建議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運動建議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每週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行走6000步;

隨著國家的發展,我們從餓肚子到將軍肚,從吃不飽到日常吃撐。很多飲食習慣都是家裡老人在我們小時候種給我們的,新時代的飲食我們只能自己去學,不能一味地遵從家裡一代代傳下來的習慣。

大宇有段時間為了減肥每天自己做健身餐,曾經以為很健康,但是現在一看那時一週蔬菜也不過吃了四五種,水果攝入也不夠,距離完美還差得遠。尤其是嘗試了各種烹飪方式,居然發現生吃才是對蔬菜最大的利用,這對有"熟食情節"的中國人真的很不友好啊有木有!

那麼今天的分享就結束了,希望讀者們都可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健康食譜~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日常如何飲食預防食道癌?食道癌早期有這5大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