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罕見病資料概況
先天性肌無力綜合徵(congenital myasthenia syndrome, CMS)是一組由於遺傳缺陷導致神經肌肉接頭功能障礙的疾病,常見於新生兒或嬰兒,也可見於兒童或成人。
2018年5月11日,該疾病被列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該病十分罕見,在英國18歲以下兒童中的發病率為9.2/100萬,根據所在區域不同,發病率在2.8~ 15.5,/100萬不等”。國內並沒有相關資料報道,但國內報道的基因確診的CMS不超過10例。1977 年,Engel 首次闡明CMS中乙醯膽鹼酯酶(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缺乏型別21,此後,不斷有新的導致CMS的致病基因被發現,如今至少發現有20個致病基因。根據病變損害的部位可分為突出前膜缺陷(5.6%)、突觸間隙異常(13%)、乙醯膽鹼受體缺陷(51%)、突觸發育和穩定性異常(25.3%)和先天性糖基化缺陷(3.7%)等。
CMS罕見病相關遺傳基因因素CMS是以疲勞性肌無力為特徵的一組遺傳病。由於CMS為遺傳性疾病,遺傳學因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分子遺傳學對CMS的深入研究,已經定位了7個致病基因且克隆了6個。CMS發病機制是運動終板神經肌肉接頭資訊傳遞受損。主要表現為波動性肌肉無力、易疲勞等,可能出現呼吸暫停發作而危及生命。預後與致病基因有關,針對基因型的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後。這提示我們針對致病基因對於瞭解CMS有著至關重要的幫助。
那麼有哪些基因會導致CMS?
由於負責神經肌肉訊號傳遞的蛋白質功能異常而引起CMS,根據突變蛋白的型別和位置,可分為四種類型:編碼突觸前膜蛋白質的基因突變(如ChAT綜合徵)、編碼突觸間隙蛋白質的基因突變(如ColQ綜合徵)、編碼突觸後膜蛋白質的基因突變(如AChR缺乏)及蛋白質翻譯後糖基化缺陷和某些與疾病重疊的綜合徵(如GFPT1)。
CMS可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autosomal dominant, AD) 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autosomal recessive, AR)兩種遺傳方式。神經肌肉接頭依賴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後膜的眾多蛋白相互協調來共同完成訊號傳遞,所以相關編碼基因出現的影響功能的致病突變,都可能導致 CMS。目前,已報道 30 餘個可導致 CMS 的致病基因中,最常見的是 CHRNE、RAPSN、COLQ、DOK7、CHAT 和 GFPT1。
CMS罕見病臨床症狀CMS 具有一些共同的臨床表現
(1)CMS 起病早,常在出生後或嬰幼兒期發病,緩慢進展。
(2)臨床主要表現為眼部、軀幹、肢體肌肉力弱。常有餵養困難、哭聲低、眼瞼下垂、吞嚥嗆咳和運動發育遲滯等症狀。
(3)不耐受疲勞,症狀可能在發熱、感染等誘因下突然加重。
(4)心肌和平滑肌通常不受累。
該病最常見於嬰兒期,也可見於兒童、少年和成年期。病情發展十分緩慢,但可突然加重。上肢伸肌的受累非常明顯,頸肌、肩部肌亦受累,多伴有眼瞼下垂,複視和眼外肌麻痺少見,症狀呈波動性。受累肌肉可有萎縮,使脊柱側彎,兩肩高低畸形多數在新生兒或嬰兒起病,發病年齡為0~ 2歲。表現為中度至重度的全身性肌無力,可逐漸加重,瞳孔對光反射遲鈍。哭聲低,吮吸無力並逐漸加重;可有新生兒呼吸窘迫,運動發育遲緩,面肌、頸肌、四肢和軀幹肌無力,活動後加重,易疲勞,可有眼外肌麻痺;患兒短時間站立後多出現腰背彎曲,隨著年齡的增長可出現脊柱側彎。AchR抗體陰性。
嬰兒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肌麻痺和眼瞼下垂,伴有輕至中度的肌無力,呈陣發性加重,導致呼吸窘迫和呼吸暫停。在生命後期,患兒表現為眼肌麻痺、波動性上瞼下垂,輕至中度的延髓麻痺和肢體肌無力。AchR缺乏則多在出生時或嬰兒早期發病,表現為全身性肌無力。可想而知,CMS這個罕見病給患病嬰兒和家庭,從心理和身體雙重方面都帶來巨大創傷。
CMS罕見病的相關檢查與診斷診斷 CMS 應該依賴於詳細病史和體格檢查,全面血液檢測、電生理檢查、肌肉病理及基因檢測等檢查。如果有以下症狀,應高度懷疑 CMS並作出進一步治療:
1.實驗室檢查
血清乙醯膽鹼受體抗體試驗呈陰性反應。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acetylcholine-esterase inhibitors, AChEI)治療有效。
2.神經電生理檢查
新斯的明試驗可呈陰性反應,也有部分呈陽性反應。
3.肌電圖檢查
呈典型的衰減型肌電圖改變。重複神經電刺激示低頻刺激波幅遞減,神經傳導測定可見重複的複合肌肉動作電位(RCMP)波,或單纖維肌電圖出現顫抖值增寬或傳導阻滯。
4.肌肉組織病理學檢查
在神經肌肉接頭處無免疫複合物存在的證據。肌酸激酶、肌電圖、肌肉活檢等不支援其他神經肌肉接頭疾病。
5.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
肌無力、易疲勞。嬰兒期或兒童期出現肌無力。有家族史或者父母近親。經免疫抑制療法無改善。基因測序檢測到致病基因突變,可透過全外顯子組測序識別新的致病基因突變。
同時,CMS還應與重症肌無力、蘭伯特-伊頓綜合徵等自身免疫性神經肌肉接頭病、先天性肌病、肌營養不良症、代謝性肌病相鑑別。對不同病症進行區分,就可以做到精確治療,準確治癒的目標。
CMS罕見病的治療1.藥物治療:現在用於 CMS 的藥物主要有 4 類,包括 AChEI(溴吡斯的明、新斯的明)、鉀通道阻滯劑(3,4- 二氨基吡啶)、β2- 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麻黃鹼、沙丁胺醇)和 AChR 的通道阻滯劑(氟西汀、奎尼丁)。大多數 CMS(約 2/3)對AChEI、3,4- 二氨基吡啶有較好的反應,而 AChEI無效的 CMS(COLQ/DOK7,佔 1/5~1/4 左右)大多可選擇沙丁胺醇、麻黃鹼治療;慢通道綜合徵通常用奎尼丁和氟西汀治療;而 COLQ、LAMB2、DOK7、MUSK 和 LRP4 基因相關 CMS 和慢通道綜合徵用溴吡斯的明病情會加重。多數型別用膽鹼酯酶抑制劑治療有效,但是不同型別治療原則不同,如ChAT型別,可應用膽鹼酯酶抑制劑,ColQ型別可應用麻黃素或沙丁胺醇。
2. 其他治療:對症支援治療:包括理療、言語治療;矯形器、步行器或輪椅;呼吸支援等。由於各亞型的先天性肌無力綜合徵均可發生通氣不足,患者可應用無創通氣進行輔助呼吸,有利於改善患者預後。
CMS本篇小結CMS屬於遺傳病,如果有家族史,在生育之前應進行遺傳諮詢與產前診斷,這樣做可以優生優育。而且,提前進行相關診斷,不僅是對新生命的負責,更是對家庭生活有著深遠的意義。CMS發病率較低,其預後與突變的基因型別有關。病情進展較快的型別預後較差,可能在數年內致殘甚至致命,而發展緩慢的型別預後相對較好。
CMS是一種罕見病,但並不是說因其罕見就可以忽略它的存在。相反,因為其“罕見之處”,對於醫生的診斷與治療,和普羅大眾的預防與對待,都是一件值得考慮的事情。認識與瞭解罕見病,需要醫學技術的發展,更需要廣大的民眾共同支援。這對於罕見病的病人,是一件意義深遠的工作。
任重而道遠,克服病魔,我們一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肖婷 吳麗文 先天性肌無力綜合徵的診治進展 [J]. 中國當代兒科雜誌2020,6, 22(6): 672-677.
[2] 陳昕,唐北沙 先天性肌無力綜合徵的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 [J]. 醫學綜述2003, 9(5): 265-267.
[3] Vanhaesebrouck AE, Beeson D. The 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s: expanding genetic and phenotypic spectrums and refining treatment strategies[J]. Curr Opin Neurol, 2019, 32(5): 696-703.
[4] Engel AG. 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s in 2018[J]. Curr Neurol Neurosci Rep, 2018, 18(8): 46.
[5] 戴毅, 丁青雲, 何騰龍, 等 . 終板膽鹼酯酶缺失型先天性肌無力綜合徵一家系的臨床、電生理、肌肉病理和基因研究 [J]. 中華神經科雜誌 , 2016, 49(8): 60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