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真氣執行學術與中醫文化的淵源
樊正倫
摘要:中醫真氣執行學術是中醫理論的重要內容,作為該學術基礎的真氣執行養生實踐是強身保健,防病治病,益壽延年的自我鍛鍊良方。其實踐過程和實效驗證了祖國醫學理論,經臨床科研證明,真氣執行確能使人體的固有潛能得以挖掘,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開發智慧,延年益壽。她不僅是是實實在在的中醫預防醫學,而且揭示了中醫文化的淵源。
主題詞:真氣執行 治未病 中醫文化
著名中醫、養生學家李少波教授根據《黃帝內經》理論創編的真氣執行養生實踐是強身保健,防病治病,益壽延年的自我鍛鍊良方。其實踐過程和實效驗證了祖國醫學理論,符合人體生理規律,在多年的普及推廣中受到了廣大實踐者的歡迎和好評。以此實踐方法為基礎的真氣執行學術,揭示了宇宙自然衍生的奧祕,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
(一)
中國古代最早的"一",叫做無極,是一個沒有劃分的統一體。經過若干年的不斷運動,發生著變化,在逐漸變化過程中,產生了"二"。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太極圖,陰和陽是劃分開的。簡單的看,就是有了天,有了地。天為陽,地為陰。《黃帝內經》講純陽為天,純陰為地,天地就形成了"二"的狀態。怎樣產生"三"呢?必須要天地交泰。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在地球特定環境中,它有地氣的上升與天氣的下降,這種地氣上升和天氣的下降就是地球上能夠產生萬物的根本原因。這在中國文化中叫"運氣"。所謂"運氣"就是運動著的氣。地球上因為有著這麼一個運動著的氣,所以演化出了所有的生物。這充分說明人體與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觀點。自然界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泰,方是活潑潑一派生機;人體必須要心火下降,腎水上潮,水火互濟,才能獲得健康體魄。用中醫的話來說,人得天地之全氣,物也得天氣之全氣,都是天地造就的。但是,人和其它動物是不一樣的。區別就在於人為萬物之靈,只有人可以認識天和地,其它動物沒有這個能力。
本來人得天地之全氣,狀態應該是平衡的。如果平衡被打破了,就是人的狀態被破壞了,那就是生病了。對於疾病,中醫在很巧妙用偏性的方法治人,就是用藥性的偏性糾正人體之偏,而不是單純治病。在中醫的藥性裡面,講"四氣五味",講"寒熱溫涼",講藥的產地,不叫藥理叫藥性,因為它是用藥物的不同性質來糾正人體內出現的偏差,這是中醫學核心的內容。真正高明的大醫,會讓很多跟他有緣的人不生病。中醫不治病,而是調理身體,只能對人體進行相應的調節、調理。疾病是因人體有很多不平衡造成的,一旦這些不平衡被調節過來了,人體回覆中正平和的狀態,疾病也就沒有了。所以,在中醫看來,沒病的人可以調節,這就是養生,就是治未病。最高明的醫生,總是對那些沒有病的人,進行一下簡單調節,把疾病扼殺在尚未成形之際,使人不再生病。遇到已生病的人,中醫還是調理。草藥、鍼灸、推拿,一切中醫治療手段,都是調理。目的都是使人體恢復平衡,激發人體自愈機能,而不是說有一種病我把他馬上鎮壓下去。在中醫看來,養生和治病並沒有明顯的界限。真正的好中醫,固然是治病的能手,但必須還是養生的行家。從這個意義上講,西醫學在治病,中醫學則在治人。這裡有一個因緣相合則為果的道理,因是致病的因子,不光是病毒,無論是細菌還是癌細胞,都是致病的因子,果就是生病。在因和果之間的載體就是人。病之所以發生的原因就是有了致病因子發展的條件。沒有因,就沒有果。所以在中醫治病的整個理念中,它時時刻刻都是從條件入手的,也就是從緣入手的。中醫學所有的治療手段,都是對緣去的。無論鍼灸,還是藥物,實際都是改善致病因子能夠生存發展的環境,一旦發展的條件被改變了,又重新和平共處了。這就是中醫學的理念。然而,要從根本上培補人體本元,藥物就顯不足,尤其對於防病、"治未病"和健康長壽來講,更是不濟。真氣執行學術之實踐方法,通過培養真氣,貫通經絡,使人體陰陽和合,五行順理,則是達到這一目的根本大法。人們只要掌握了它 ,就能使自身真氣旺盛,保證經絡暢通,身體自然健康,疾病無由發生。也就是說,真氣執行從緣和因方面根本上解除了機體出偏的問題,且無任何副作用,是實實在在的自然療法。
(二)
怎樣使人健康長壽,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們的祖先是把養生放在第一位的,伏羲制九針、神農嘗百草、黃帝著《內經》,都是把保護人的生命作為第一位的,所以我們的文化叫做人文,沒有人怎麼文呢?三皇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人要活下去,這是一個很重大的課題。據史料記載,扁鵲是一個能透視人體的大醫,是一個高明的醫生,他以上池之水,洞見人的五臟六腑。上池之水就是我們口中的津液。當鍛鍊真氣執行通"小週天"後的瞬間,滿嘴瓊漿玉液,嚥下去似一股涼氣。在不斷鍛鍊過程中,就能夠對真氣、經絡、髒象、氣化等有深刻的認識。
中醫學博大精深,《黃帝內經》講得非常清楚,開篇就講到"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這幾句話可以說是保健的要訣。真氣執行實踐方法,對這些論述從實踐上做出了詮釋,對"恬憺虛無,真氣從之"作了一個非常好的演示,將其內涵用具體的手段展示了出來。
中醫學是以中國古代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是運用陰陽五行和《周易》的象數理論來研究人的生命運動規律的學問。人們每天都生活在自然之中,人法天地而生。一個人在胎兒狀態是九竅不通一竅通,只是肚臍跟母親相通,其它的竅都關閉著。當一竅不通九竅通的時候,就是出生後肚臍被切斷了。竅是人體和自然界交流的通道,所謂竅者門也。人一旦落生以後,九竅的分佈顯示出人中以上的竅都是偶數,人中以下全是奇數。三個偶數是坤卦,三個奇數是乾卦;上面是地,下面是天;上面是坤,下面是乾。本來天在上,地在下,但人法天地而生,必須地在上,天在下。因為地氣必須上升,天氣必須下降。如果天在上,地在下,天和地沒有交接,所以就沒有生。人昏倒的時候一定要掐人中,人中一掐,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就醒了。真氣執行鍛鍊溝通任督脈,由於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任脈總任一身之陰氣,陰氣陽氣的交匯就在人中。真氣執行鍛鍊中舌抵上顎,就是把"鵲橋"搭起來,進入迴圈的狀態。任脈和督脈同起於人體的下焦,一個在前面,一個在後面,當把這個橋搭起來的時候,那麼很自然的就貫通了。真氣執行的訣竅就在於不管你有病與否,只要實踐鍛鍊,就能達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目的。因此,真氣執行可以說是中醫學寶庫中的璀燦明珠,是"治未病"的最佳手段。
(三)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吃這個大補元氣,吃那個大補元氣。實際上很多人是盲目進補。大凡藥物,都有毒副作用,中醫講是藥三分毒。什麼叫藥,藥就是具有偏性的東西,相對平性的叫食,相對偏性的就有糾偏的作用。一個人本來體內一切都很平衡,如果天天吃人蔘吃鹿茸,結果是把陽氣升起來了,反而進入病態了。人體的元氣是不能用藥補的。元氣是生命之氣,是父母賦予的先天之氣。母肥則子壯,父母如果身體很好,賦予的元氣很足,子女的身體就強壯。當然如果在後天不注重養生,一味的消耗,健康和壽命也要受到很大影響,真氣也有耗盡的時候。假若注重養生鍛鍊者,用好的方法不斷培補自身的真氣,即使先天元氣不足,也能夠健康長壽命。真氣執行實踐方法重要的一點,就是元神的保護,保護住父母給的元氣。同時必須有賴於自然界的呼吸之氣與水谷之氣,源源不斷地減少元氣消耗,這是一個辯證的關係。真氣執行鍛鍊首先強調的是培補中丹田(脾胃之所)之氣,因為這兒是呼吸之氣、水谷之氣集中的部位。只要這個部位真氣集聚了,就會逐漸沿任脈下行,與小腹部位的先天元氣相結合。進一步鍛鍊,疏通全身經絡,達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目的。中醫學在整個治病過程中非常強調的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比吃什麼補藥都管用。很多人的經絡不暢,已經淤滯了,如果吃補藥,就像一潭死水,本來氣機就不流暢,再往裡面裝,就漚到那兒了,結果是適得其反。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真氣執行起來,即使粗茶淡飯,同樣也可以化生為能量。所以,真氣執行是人體保健的最好方法,應該大力提倡,尤其是中醫院校的學生,包括教師也應該從真氣執行中學習到中醫學的精華。
目前,從事中醫的人才越來越少了,原因之一就是認為西方的月亮圓,而中國的月亮找不著,自已的寶貝不知道。真氣執行學術,對於廣大的老百姓來講是養生的寶典祕笈,是祛病延年的福音;對於學界來講是一個醫學的寶藏,是傳統文化中的奇葩。研究中醫,就應該研究真氣和真氣是怎樣執行的。把真氣和真氣執行搞明白了,醫者在治則方面就會有的放矢。比如鍼灸,明白了真氣執行,施治時用針就不一樣。有許多著名的中醫,一針紮下去,人半邊身體象火一樣熱起來,再一針下去後,一半透心涼。在扎針的過程中不僅是在選穴位,主要是把真氣調動起來,才會收到這樣的效果。因此,要認識到真氣執行養生的重要性,並付諸實踐。只有這樣,所謂健康緣、養生緣,就能夠廣佈開來,生生不息。大道至簡,道不遠人,掌握了養生之道,不僅有能力讓自己身體健康,而且讓身邊的無數人都遠離疾病,這是一件多麼令人興奮喜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