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外科,很多人以為是西方的產物,其實不然,中國古代也有外科,而且著作頗豐。今天我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外科的歷史,而外科的歷史要分為古代外科史和現代外科史。今天就先從古代外科說起。
古代外科史
我國外科學( surgery )的起源並不清楚。早在舊石器時代,祖先們已開始用人工製造的器具砭石治療傷病。進入新石器時代(公元前500前3000年)發展成石針,又稱箴石,治痛腫。青銅器時代製造出青銅砭針。在殷墟出上的甲骨文中證明,商代(公元前1600年)已有各種疾病名稱,如“齲齒”、“疥”、“瘡”。周代(公元前1046前256年),傳統醫學中分出“瘍科”,主治未潰腫物、已潰瘡瘍、刀槍箭傷及骨傷等人體外部傷病。漢代外科名著《五十二病方》(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醫書)中強調預防破傷風,並開始用疝帶和疝罩治療腹股溝疝。要指出的是,馬王堆漢墓女屍肌膚、內臟、腦均儲存完整,說明當時已有相當先進的防腐技術。
商周時代,《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了很多解剖名稱,如“...乃割皮解肌,湔浣腸胃,漱.....等。公元前400年,以五臟六腑和經絡氣血等相結合的醫學理論體系形成。名著《黃帝內經》中的經絡學說就說明了血迴圈已有認識。公元190年《難經》對人體解剖有較詳細的描述。1045 年,《五臟圖》正式出版。1797年王清任解剖犯人的屍體,撰寫《醫林改錯》一書,糾正前人解剖中的許多錯誤。要指出的是,祖國醫學中的解剖名稱與西方醫學並不相同,它強調功能,自成體系。公元前500年扁鵲搶救屍厥(休克? )獲愈,且有用毒酒作麻醉進行外科手術的記載。華佗(141一208年)使用酒服麻沸散為病人進行過死骨剔除術、剖腹術等。危亦林(1337年)主張在骨折或脫白地整復前用烏頭、曼陀羅等藥物先行麻醉,強調“若其人如酒醉,即不可加藥,切不可過多”。也就是說,要嚴格掌握麻醉酒的用量,確保安全。明代,王肯堂將川烏、草烏、南星、半夏和川椒製成糊劑用於體表手術,開創了藥物區域性麻醉的先例。1640 年有用冰雪進行區域性麻醉試驗。這是最原始的低溫麻醉技術。所以說中國古代的外科歷史悠久。
華佗剪紙像
對外科傷病的認識和治療方面也在不斷地提高。196- -204 年,張仲景描述了腸癰(闌尾炎)、肺癰(肺膿腫)、陰吹(陰道直腸瘻)等;並創用了人工呼吸法急救自縊以及灌腸術。而在西方,到1667年Hooke才開始使用人工呼吸的方法。499 年《劉涓子鬼遺方》論述金瘡、癰疽、瘡癤等化膿性感染的診斷和治療原則,如膿腫切開引流術,強調手術刀要用火燒紅後方可使用。650年也就是唐朝的時候,將海藻、海蛤等製成丸散治療地方性甲狀腺腫,比西方人Parry( 1786)對甲狀腺腫的記述早1100多年。652 年,山西絳州僧死後進行病理解剖,發現食管內扁體鱗狀物,即食管癌。841年藺道人科學地論述了肩關節、髖關節脫臼手法復位,四肢及脊柱骨折的手法、手術復位及夾板固定技術。1337 年危亦林首創“懸吊復位法”治療脊柱骨折,比西方人用此方法早600多年。1554 年薛鎧創用燒灼斷臍法預防嬰兒破傷風。1604年, 申鬥垣提出對筋瘤,“以利刀去之”,對血瘤“以利刀割之,銀烙匙燒紅一 烙止血.....不再生”。此觀念與現代腫瘤外科原則相一致。 只是這種用燒紅了烙止血的方法確實殘忍,想想都疼!他強調外科器械使用前要經過煮沸處理,比西方人的消毒觀念早200多年。
在西方古代,很多醫療上的記載多為神話傳說。古羅馬時代禁止解剖人體,Galen( 130- -210)的解剖學資料是來自動物解剖(animalanatomy)。到1241年,Frederich二世才允許實行人體解剖。1543 年比利時Vesalius 著《人體結構》一書構成近代人體解剖學的基礎。1565年英國女王Elizabeth同意對犯人屍體進行解剖,在人體解剖學上有了很多新的發現。
到16世紀中期、歐洲外科學才開始發展。1761 年,Morgagmi出版了《用解劑學研究疾病的部位和原因》一書, 被譽為18世紀最偉大的醫學成就之一。1766 年Desuat開始用細帶治療骨折。1794年Hunter的《論血液、炎症和槍傷》一書出版。 炎症( mammaton )逐漸成為外科第一原理。他的另一個貢獻是提出在正常部位結紮血管治療股動脈或膕動力脈的動脈瘤( aneurysm),由於有足夠的側支迴圈而可避免截肢。
綜上所述,古代外科學的發展過程不僅漫長,而且曲折。我們的祖先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世界古代文明,對古代外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16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文化、科學技術全面發展,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開始啟動,西方外科學進入初級發展階段。
現代外科史
我們發現在古代中國醫學的很多外科理念和方法是領先與西方醫學的,但是是從什麼時間開始落後了呢。這要從英王喬治三世在1800年成立了倫敦皇家外科學院開始。1843年維多利亞女王特許改 為英國皇家外科學院。1880年美國外科協會成立。這些變化反映了當時歐、美外科醫生地位有所提高。在19世紀,進一步完善了對人體器官結構解劑的認識,解決了麻醉、止血和輸血、術後感染以及外科手術的基本操作技術等問題後,奠定了現代外科學的基礎。從這時候開始,西方的外科技術就如同開了掛一般,火箭一般的速度竄上了天。那就要說一說外科幾個方面的主要突破。
首先是解剖方面。”在以前對人體解剖認識的基礎上,1811年Bell發表了《腦的解剖新論》,闡述了脊髓後根神經的作用。1832年Cooper出版了《甲狀腺解剖學》,等等。1859 年Gray出版的《圖解和外科的解剖學》,作為醫學教科書一.直沿用至今。
再就是麻醉。1800年 Davy發現了笑氣的麻醉作用。1842 年美國Long用乙醚麻醉切除小的面板腫瘤;1846年麻省總醫院Morton為一例手術病人成功地施行了乙醚麻醉。1847 年愛丁堡的Simpson用氯仿進行麻醉獲得成功。1848年中國第一次試用氯仿麻醉法。1874年Ore應用水合氯醛進行靜脈麻醉。至此,外科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手術速度再也不是作為評價外科醫生是否高明的標準。1887年德國的Schleich開始用可卡因作區域性浸潤麻醉。由於其毒性大,很快就被普魯卡因所代替。迄今,普魯卡因仍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區域性麻醉劑。
然後就是輸血。大出血是造成創傷和手術死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輸血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1665年Lower進行了從犬到犬的輸血試驗; 1667年Denis首次在人體進行輸血試驗。至1901年美國Landsteiner發現血型後,輸血安全性才得以保證。初期採用直接輸血法,但操作複雜,輸d量不易控制;1915年德國Lewisohn提出了混加枸櫞酸鈉溶液,使血不凝固,可採用間接法輸血。建立了血庫後,使輸血方便易行。
還有術後感染。在10年前,手術感染是一大難題。當時, 截肢手術的死亡率高達40% - 50%。外科醫生經注意到常見的壞疽 、丹毒、膿血癥、敗血症等與手術環境的關係,並稱其為“醫院病“,前面提到用氯仿進行麻醉的Smpson,曾強調在廚房桌上動手術發生感染的機會可減少。美國Holmes 明確提出產褥熱據經醫生的幹帶給產褥的。匈牙利產科醫生Semeweiess 證實產褥熱是感染性疾病,並要求醫生在接生前必須須用漂白粉溶液將手洗淨。採用這種方法後,產婦死亡率由10%降到了1%。這是抗菌術( antisepsis)的開端。英國的Lister公認的抗菌外科創始人。他的主要抗菌劑是石炭酸,用於浸泡器械、噴灑手術室。他用此方法施行截肢術病人的病死率從45%降至15%。德國Bergmann創用蒸汽滅菌有法,對敷料進行滅菌。MikuliczRadecki倡議手術者者戴口罩; 1889年德國Furbringer提出了手臂消毒法:1890年美國Halsted|提倡戴無菌橡皮手套。1929年Fleming發現了青黴素,1935年德國科學家Domagk提倡應用磺胺類藥物預防感染。至此,所有關於外科感染的各個大關被一一突破。(這一堆英文名字敲得我手都麻了)外科醫生也就變成了現在的全副武裝的樣子,而在這全副武裝之前還有進行洗手和刷手。外科洗手不是光洗手,要從手洗到肘上10cm,而且要洗2遍,還要再塗上一層厚厚的消毒液。
有了上面這些基礎,手術操作技術就開始出現了突飛猛進。Matas( 1860- 1957)曾這樣說, 回憶起19世紀80年代,除非意外事故損傷, 頭、胸和腹部仍是手術的禁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其中有:①如何在術中控制止血,1873年德國人Esmarch在截肢時常用止血帶控制出血,1908年Pringle創用以示指和拇指捏緊肝十二指腸韌帶控制肝手術中出血,術中控制出血和止血技術逐步完善。②如何將空腔器官的兩個斷端重新連線起來是另一個問題,特別是胃腸道和血管。Wolfler( 1881 )和Billroth( 1829 1894 )完善了胃腸吻合技術; Lembert提出縫合小腸的基本原則,即漿膜對漿膜吻合法: Carre( 1902 )透過三定點縫線將血管斷端的圓口變為三角形,以方便縫合,並因此於1912年獲得諾貝爾獎。
對於現在的醫學生來說,疾病的某種手術治療是理所當然的。實際上,一直到 20世紀初,外科學整體的水平仍然很低。外科學真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是20世紀中期以後。20世紀50年代初,低溫麻醉和體外迴圈的研究成功,為心臟直視手術開闢了發展道路; 60~70年代,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創傷、整復和器官移植外科的前進; 70~ 80年代後,現代外科微創理念和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傳統外科手術痛苦大、損傷重的缺點。最近,第三代機器人手術系統問世,其特點是精確性高、靈活性好,已在少數大醫院應用,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了提高外科危重病人救治的成功率,減輕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創傷,近年來有關損傷控制外科、快速康復外科以及日間手術等觀念不斷在臨床上推廣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1世紀是生物和資訊的時代,隨著克隆技術、奈米技術、基因工程和組織細胞工程的進一- 步發展和完善,毫無疑問, 21世紀外科學將會發生更大的改變。
看了這麼多歷史,我們應該就更能理解為什麼有很多人要在手術前做很多的檢查,而手術費有時候有很貴(中國的手術費並不貴,用的東西太貴,比較那麼多東西用完就扔了,一次性的)。我們中國的醫學曾經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一不小心就被西方超越了,我們只有敢於擁抱新的技術,才能進一步實現醫學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