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穀子脫殼而成。穀子的學名叫粟,屬於五穀之一。粟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古代種植甚多。根據小米米粒的顏色、黏性,成熟期的早晚,可分成各種不同的品種。有一種特別好的品種,古代稱為“粱”。
營養價值
小米除了碳水化合物、尼克酸和錳低於大米外,其餘16種營養成分都高於大米。
每100克小米的蛋白質含量比大米多1.6克;小米的脂肪含量是大米的3.9倍,硫胺素(維生素)含量是大米的3倍,核黃素(維生素)是大米的2倍,維生素e更是大米的7.9倍。至於礦物質鉀、鈉、鈣、鎂、鐵、鋅、銅、磷、硒,都超過大米。尤其突出的是維生素bi,含量不僅超過大米,也超過所有糧谷、類食物。小米的另一個突出的優點是含有胡蘿蔔素,而大米、麵粉都缺乏。
氨基酸的學問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構成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共20種,分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機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滿足需要,而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有8種:苯丙氨酸、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亮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醴。此外還有組氨酸,是嬰兒體內的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機體可以利用體內已有的物質自行合成的氨基酸,不一定必須從食物中獲取,但其功能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小米的蛋白質含量高於大米,但賴氨酸的含量較低,每100克小米含182毫克,低於大米的230毫克;而異亮氨酸的含量又太高,每100克小米含1205毫克,又明顯高於大米的530毫克。人體每公斤體重每日需要賴氨酸12毫克、異亮氨酸10毫克,就是說,應該是賴氨酸高於異亮氨酸,但小米恰恰相反。異亮氨酸明顯高於賴氨酸,而且差距甚大。
如果食物蛋白質中某種氨基酸含量較低或缺乏,因而限制了其他必需氨基酸被機體利用的程度,這些含量相對較低的必需氨基酸被稱為“限制氨基酸”,含量最低的稱為“第一限制氨基酸”。穀類蛋白質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就是小米所缺乏的賴氨酸,而豆類蛋白質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卻是蛋氨酸。這樣看來,將小米等穀類食物與豆製品共同食用,就能夠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傳統習慣勘誤
中國農村的傳統習慣,讓產婦在一個月內只吃小米粥,不吃葷食(肉、魚)是錯誤的,應該既有動物性食物(肉、蛋、奶、魚),又有植物性食物小米、大米、麵粉、豆製品、蔬菜、水果,使品種多樣化,才能充分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加強產婦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