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味辛,平。主水張疝瘕痺,熨除癰腫,殺鬼精物。”
2.《長沙藥解》黃元御:“味苦、辛、酸,入足太陽膀胱經。專瀉水飲,善消腫脹。”
3.《日華子本草》:“通大小腸,瀉蠱毒,爝腫毒,敷惡瘡。”
4.《本草綱目》:“其性下行,專於行水,與大戟、甘遂蓋異性而同功。”
5.《本草經集註》陶弘景:“味辛、酸,平,有毒。主治水脹疝瘕痺,熨除癰腫,殺鬼精物。治胸中邪氣,水腫,痿痺,腹滿洪直,疏五臟,散水氣。如人形者,有神。”
6.《飲片新參》王一仁:“性味苦寒。逐積水,消脹滿,通大小便。”
7.《本草崇原》:“氣味辛平,有毒。主治水腫,疝瘕,痺熨,除癰腫,殺鬼精物。”
8.《藥性歌括四百味》:“商陸辛苦,赤白各異。赤者消風,白利水氣。(一名樟析。)”
苦寒。
9.《名醫別錄》:“味酸,有毒。主治胸中邪氣,水腫,痿痺,腹滿洪直,疏五臟,散水氣。”
10.《本草備要》:“大通,行水苦、寒,有毒(諸家辛、酸,李時珍苦,寒)。沉陰下行,與大戟、甘遂同功。療水腫脹滿、瘕疝癰腫。喉痺不通,(薄切醋炒,塗喉中良),溼熱也病。瀉蠱毒,敷惡瘡。
11.《本草經集註》:“味辛、酸,平,有毒。主治水脹疝瘕痺,熨除癰腫,殺鬼精物。治胸中邪氣,水腫,痿痺,腹滿洪直,疏五臟,散水氣。”
12.《外科證治全生集》:“有毒,忌鐵器,搗敷石疽,消尿哽,通二便,疏洩水腫,有排山倒嶽之力。腰腹背忌敷貼。”
13.《馮氏錦囊秘錄》 :味辛,性平,有大毒。入脾行水,有排山倒嶽之勢。胃弱者禁之,赤者搗爛入麝,貼臍即能利小便消腫,若脾虛誤用,消後復作不可救矣。
商陸,其性下行,通大小腸腫滿,便不利者殊功,痃癖如石者亦效。白根可用,赤者殺人,白專利水,赤惟貼腫,並臻奇功。
14.《藥籠小品》:沉陰下行,逐水退腫脹(腫屬脾,脹屬肝)。
腫脹因脾虛者多,若誤用甘遂、大戟、商陸等藥,雖取快一時,未幾再作,決不能救。
15.《雷公炮製藥性解》李中梓:味酸辛,性寒有毒,入脾、膀胱、小腸三經。主水脹蠱毒,疝瘕癰腫惡瘡,墜胎孕。
商陸專主逐水,與大戟相似,夫水之為病,由於膀胱、小腸不利,而脾家之所深惡者也,故鹹入之。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商陸皂苷甲、商陸皂苷辛、商陸苷A~N、美商陸皂苷元、商陸苷元等;尚含甾醇、萜類及多糖等。商陸皂苷甲是本品的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中國藥典》規定:含商陸皂苷甲不得少於0.15%,醋商陸不得少於0.20%。
2.作用:本品有瀉下、利尿、抗腎損傷、抗炎、祛痰、抗腫瘤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