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李星晨 徐玉生

微創脊柱外科的發展歷程和醫生、患者對手術的認知過程相輔相成,兩者不但關注手術切口大小,還關注具體的手術操作方式。雖然傳統手術療效確切,但臨床往往會犧牲過多正常組織,還需承擔全身麻醉及術後出血、瘢痕等風險,耗費成本高並且可能造成患者身心損害。基於此微創脊柱外科技術應運而生,它以更小切口,更多保留正常組織,更少出血和併發症,以及更容易使患方接受等優勢和理念,得到了醫生和患者的廣泛認可。

胸椎視覺化內鏡手術基本要求

麻醉要求:

首選區域性麻醉。基礎麻醉+局麻:舒芬太尼5-10ug,術前10分鐘,快速鎮痛;右美託咪定1ug/kg.h,15分鐘衝擊,然後0.5-1ug/kg.h泵入,鎮靜作用強。

術中用藥:

術中減壓開始,應用甲強龍和甘露醇,配合應用胃粘膜保護藥劑,術中根據情況和患者溝通,解除焦慮,並不時讓患者活動下肢來判斷神經刺激情況。

臨床表現:

(一)症狀

1.一側或雙側下肢沉、僵、無力、行走不穩;

2.一側或雙側下肢廣泛性麻木和(或)疼痛;

3.脊髓源性間歇性跛行;

4.大小便功能障礙或性功能障礙;

5.胸腹部束帶感;

6.沿肋間神經分佈的胸壁或腹壁放射性疼痛。

(二)體徵

1.上運動神經元損害體徵:一側或雙側下肢肌張力高、膝腱反射或跟腱反射活躍或亢進、Babinski徵或Chaddock徵陽性;

2.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性損害體徵:例如膝腱反射亢進而跟腱反射減弱,前者屬於上運動神經元損害體徵,而後者屬於下運動神經元損害體徵;常見於胸腰段椎管狹窄者;

3.廣泛的下運動神經元損害體徵目前用腰椎的影像學表現不能解釋:例如雙下肢的股四頭肌、脛前肌、腓骨長短肌、小腿三頭肌等肌力減弱,雙側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減弱,而腰椎影像學檢查僅發現L4-5節段椎管狹窄,單用腰椎疾患無法解釋下肢的異常體徵;常見於胸腰段椎管狹窄者。

傳統臨床分型:

一、黃韌帶骨化的分型

1.CT分型:按照軸位CT分為外側型、延展型、肥厚型、融合型、結節型。

A.外側型(Lateral type):黃韌帶囊部骨化,骨化物位於椎管外側緣;

B.延展型(Extended type):椎板間部黃韌帶骨化;

C.肥厚型(Enlarged type):黃韌帶骨化侵及椎管內,但中線未融合;

D.融合型(Fused type):雙側黃韌帶骨化融合於椎管中線,但中線尚可見凹型切面;

E.結節型(Tuberous type):雙側黃韌帶骨化融合並形成骨化結節凸向椎管內。

2.MRI分型:按照矢狀位MRI分為圓弧形、鳥嘴型。

A.B.圓弧形(Round type);C.D.鳥嘴型(Beak type)

二、後縱韌帶骨化形態學分型

1.按照矢狀位CT分為線型、鳥嘴型、連續波形、連續圓柱形和混合型。

OPLL的CT矢狀位分型為A.線性(Linear type);B.鳥嘴型(Beak type);C.連續波形(Continuous waveform type);D.連續圓柱形(Continuous cylindrical type)。混合型(Mixed type)為同時具有A-D兩種及以上型別

胸椎視覺化內鏡標準術式的體位選擇

一、俯臥位:主要針對硬膜囊背側病變。

優勢:體位相對固定,患者身體穩定不易活動,保證操作過程安全。

劣勢:水壓要求相對較高,半小時易出現水壓引起頸部及頭部不適情況發生。

注意:

頭偏向一側,雙臂屈肘放於頭兩側,雙下肢伸直,胸下、踝部、腹部各放置一軟枕。術中根據患者舒適度調整頭頸部位置,緩解頸部水壓造成頸部酸困情況。

胸椎後方壓迫減壓入路的設定

視覺化減壓順序遵循的原則

單節段減壓原則:

1.先遠端、後近端;

2.先外層,後內層;

3.同側--對側--同側;

4.多個半鋸,鋸鋸交叉切除;

5.壓迫部位蠶食切除法。

多階段減壓原則:

1.分次進行,一次一到兩個節段(均需要處理時);

2.優先處理最嚴重節段(多階段非必要完全處理時),觀察術後恢復情況,擇期再處理其他階段。

注意:

多次環鋸成型的要點是:環環相扣,取環中間。

二、側臥位:針對硬膜囊腹側病變或肋間神經根周圍病變。

優勢:與腰椎手術體位相近,水壓要求相對較低,操作過程熟悉,患者體位不易固定,術中身體可自行調整,保證操作過程安全。

劣勢:操作器械在硬膜囊腹側,稍有鬆懈會出現神經損傷可能。

注意:

腰部、腋下、頭部、雙腿墊枕,雙託手架,側位患者能完全耐受局麻手術。

腹側減壓入路的設定

視覺化減壓順序遵循的原則

單節段減壓原則:

1.先近端,後遠端;

2.先外層,後內層;

3.先背側,後腹側;

4.多個半鋸切除;

5.壓迫部位蠶食切除法。

多階段減壓原則:

1.分次進行,一次一側,一到兩個節段(均需要處理時),擇期處理對側;

2.優先處理最嚴重節段(多階段非必要完全處理時),觀察術後恢復情況,擇期再處理其他階段。

注意:

硬膜囊或者神經根需要先進行背側減壓,頭尾端的減壓預留空間擴大,一般達到鏡下椎弓根上下切跡,在進行腹側減壓過程中,神經和硬膜囊有所逃避,保證腹側減壓的順利進行。

現階段視覺化胸椎內鏡的拓展和禁忌

一、最佳適應證

脊柱內鏡手術通常作為首選手術方法,能有效地減壓並進行相應的處理。適用於胸椎管狹窄症,如胸椎黃韌帶肥厚症、胸椎間盤突出症、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等,尤其適合單節段狹窄者。

二、選擇性適應證

脊柱內鏡作為可供選擇的手術方法主要用於以下情況:

1.胸椎結核:在脊柱內鏡下進行穿刺及置管引流等;

2.胸椎椎管內囊腫:在脊柱內鏡下進行病病灶切除術等;

3.胸椎後縱韌帶骨化、骨水泥滲漏等;

4.其他需要神經根黏連的疾病等;

5.全身條件差,不能耐受開放手術者。

三、絕對禁忌證

1.全身情況惡略,如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及肺功能不全;

2.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血液病;

3.精神異常者;

4.妊娠婦女及月經期女性;

5.術前感染:手術部位感染或非手術部位感染,如泌尿系或呼吸系統感染。

四、相對禁忌證

1.潛在感染,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

2.免疫力低下,長期使用皮質醇者;

3.診斷不明確,擬行探查手術。

併發症

侷限性腦脊液漏

硬膜囊骨化與黃韌帶鈣化粘連一體時,為了減壓充分和硬膜囊鈣化形成的硬殼需要部分切除,會造成術後腦脊液漏的發生。內鏡下可使用人工硬脊膜或者明膠海綿填塞至椎板層面,將腦脊液漏封堵於椎管層面,避免形成竇道。不建議術後放置引流管。

減壓不充分

一次處理多個節段時,或者出現硬膜囊破裂後,由於手術操作時間的限制,往往出現減壓不充分表現。

小結

目前來看視覺化內鏡治療胸椎疾病安全、有效,但尚需進一步高質量循證醫學研究。因其學習曲線陡峭,需要大量內鏡手術的經驗支撐,因而臨床需要謹慎開展。

10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青筋暴,大病到——這9種青筋告訴你身體的“求救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