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現代人多見脾溼,那這些溼氣到底從何而來呢?以下我們就列舉幾個平日最常見又常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引溼上身”的小細節吧。

1. 經常溼身穿衣、溼腳穿襪、溼發就寢

避免溼氣最好的方法,就是隨時保持身體的乾爽,溼氣便不容易透過毛孔浸入體內。此外,經常溼發就寢還容易導致臉上長痤瘡。

2. 嗜吃生冷水果

消化生冷水果需要脾胃更多的氣血,加上很多從遠途運來的水果為了延長保鮮期,或是反季水果,大都摻了很多人工新增劑,這些不容易被消化的化學物質就會轉變成痰溼,累積在體內。

3. 口味過重

油膩、過鹹、太甜、太辣、火烤和油炸等過度加工的食物都不易被脾胃消化,容易延長食物在體內腐壞的時間,產生有害物質,降低脾胃功能。

4. 過度飲酒

俗話說“小飲怡情,大飲傷身”,過度飲酒易助溼邪,不可不慎。

5. 久坐不動

溼氣易趨下,經常久坐不動,容易降低脾、腎二經代謝水液的功能,造成溼氣內積,出現下身水腫、盆腔積液、陰部溼癢及各種婦科問題。

6. 賴床

早上7點到11點為脾胃兩經值行,此時適合進食與鍛鍊,以促進脾胃氣血的執行。如果經常賴床,容易困頓脾胃陽氣,造成溼氣內生。

以上六點,數數你自己佔了幾條呢?近代之所以有“百病生於溼”的說法,其實與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有莫大的關係。因此一定要記住,若想徹底根除脾溼體質,一定要從生活細節做起,這才是治本之道哦。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這5個特徵,你若全有,恭喜你可能擁有長壽的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