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原】

浮小麥, 別名浮水麥, 首載於《本草經集註》,為禾本科小麥屬植物小麥乾燥輕浮癟瘦之果實, 以粒勻、輕浮,而表面有光澤者為佳。今處處可產而以北方者為佳。浮小麥和小麥之來源相同,都屬於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種子、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小麥飽滿、重一些,入水後便下沉;浮小麥籽粒乾癟、體輕能夠浮在水面上。

小麥食以養體,為心之谷,善養心氣,故醫家稱其“面熱皮涼”,臨床所用系乾癟之小麥,淘之浮於水面者,其多有皮無肉,故其性甘涼而平和。《本草匯言》;卓登山雲,浮小麥系小麥之皮,枯浮無肉,體輕性燥,善除一切風溼在脾胃中。如溼勝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湯飲。倘屬陰陽兩虛,以致自汗盜汗,非其宜也。《本經逢原》:浮麥,能斂盜汗,取其散皮腠之熱也。《本草綱目》謂浮小麥, 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骨蒸虛熱,婦人勞熱。

《衛生寶鑑》有以浮小麥為主藥之獨聖散, 治盜汗及虛汗不止, 浮小麥不以多少, 文武火炒令焦,為細末,每服6g,米飲湯調下,頻服為佳。一法取陳小麥用幹棗煎服。《奇方類編》也有用浮小麥加童小便炒為末,砂糖煎水調服,以治男子血淋之不止。李時珍有以防風、麻黃根各10克,以治各種自汗盜汗者。

吾總結, 浮小麥乃常用止汗要藥。“汗為心之液”,本品入心經,甘涼止汗。凡有陽虛而致自汗, 或陰虛而致盜汗者, 用浮小麥都且良效。以氣虛為主者,同黃芪、牡蠣、麻黃根用, 以增強其益氣固表、止汗之功效;以陰虛為主者,同知母黃柏龜板用,以增強其清熱滋陰、斂汗之能。於久病、大病之後,因津液精血消耗太多而致陰虛之心煩盜汗,午後之潮熱,身體消瘦,舌嫩紅而幹,脈細數等症, 伍沙參麥冬五味、白芍生地地骨皮元參秦艽鱉甲同用而效佳。

對輕症汗病患者,無論自汗、盜汗,均可單用炒熟的浮小麥30克,煎水,或泡水代茶飲,以一月為用, 效佳。

3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太陽病解表是第一大法、但發汗後變證共十五條今天講第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