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現在越來越多的養生館、電視廣播,醫院都在普及人體“溼氣”這一概念,到底溼氣是什麼?

如下情況往往會被說成溼氣重:拔罐過程中罐口出現水汽或者水珠;做艾灸的時候區域性出現水珠或者變得很溼潤;身體症狀表現出身體困重,無力感,大便稀溏,食慾不振,肥胖,口腔自我感覺粘稠等等。

在中醫理論中確實有“溼”這一概念,但是現在大家對溼的認識有點偏離了方向,認為溼就是自然界的水溼進入到了人體的“有形之物”。其實中醫的理論中對溼是這樣認識的:溼邪重濁而粘膩,溼性趨下。這裡注意中醫用的是溼邪,溼邪是什麼呢,最開始是溼氣是指自然界中的水溼之氣,這是自然現象,那麼不光是有溼還有風,寒,暑,燥,或其他的五個自然現象統稱為六氣,六氣對人體沒有影響,但是一旦對人體造成影響後就會生病了,這個時候就變成了六淫,淫即過的意思,就是從自然現象變成了致病因素,但六淫致病特點就是根據自然界的六氣總結出來的類似的屬性,所以當人體出現了困重,乏力,飲食嘔惡等等就被認為是溼邪侵犯了人體,這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因為古人對疾病的認識太少,認識中只能用已知的物質去解釋疾病現象。和古人的認知水平相關。

因此,我們得清楚人體的溼不是自然界的水溼進入了人體,而是我們人體因為環境或其它原因引起了身體的疾病,表現出來和自然界水溼有著共同的特點罷了。所以祛溼不是把體內的水排出來,而是要通過調整臟腑經脈氣血等功能使人體達到新的平衡。

那麼溼氣有何分類呢?

中醫對溼的認識主要分為兩方面:內溼和外溼。外溼很好理解——因外而起的,外具體指外界自然環境,比如南方一年之中有個特殊的季節叫梅雨季節,在這個時間段內天氣以延綿陰雨為主,空氣中充斥著水汽,地板也潮溼有水珠,這時候很多人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症狀:大便稀溏粘膩,頭部昏沉,身體困重等等一系列“水溼”症狀,這就是外溼侵犯了人體,我經常用一句話來總結人體的外溼致病過程:當人體對外界水溼環境適應能力不足,或不能應對水溼環境的變化從而產生疾病症狀,這個過程就是外溼致病。這也體現了中醫整體觀中人與自然是個有機整體的思想。

內溼相對而言就是沒有外界環境這個致病因素,那沒有外界環境因素體內“溼氣”如何產生呢?這裡就要講到中醫臟腑的功能,脾為水谷運化的臟腑,如果脾出現了問題,水谷運化就會停滯,停滯在脾胃就出現了厭食嘔惡,大便溏瀉,還有腎也管水液代謝,腎不足,水液代謝失常停聚,就容易出現頭面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當然還有很多臟腑和水代謝有關。所以總結一句話來闡釋內溼:人體臟腑,經絡,氣血功能失調,表現出和自然界水溼相類似特點的症狀就是內溼。

所以最後強調一遍:溼並不是自然界有“溼氣”進入了人體,而是人體因外界或內臟原因出現了身體不適,恰巧古人習慣用自然界已有的現象或事物解釋這種疾病現象罷了!某些機構排溼祛溼療法的應用,如果對溼的認識不夠深入是達不到效果的,頂多只是吹噓概念而已!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臉部出現4個症狀,說明血糖太高了,3招教你秒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