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是一把雙刃劍,能治療疾病,又會誘發副作用或其他疾病。生活中有很多藥物有潛在的毒性,如抗生素、非甾體抗炎藥、心腦血管疾病用藥和抗腫瘤藥物等。因為人們用藥安全意識薄弱,再加上濫用膳食補充劑以及各種保健品等,發生藥物性肝損傷的人群越來越多,所以長期服用藥物的人群需定期做相關檢查。
長期服藥的人需做哪些檢查?1、腎功能
多種藥物會損害腎臟,尤其是抗生素和非類固醇藥物,如止痛藥和速效感冒藥。因為身體比較虛弱,再加上抵抗力差,老年人多種疾病纏身,難免會用藥來治療;特別是患有慢性病時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等需長期用藥控制。用藥前需排除腎臟疾病,需做腎功能和尿常規檢查;同類藥物優先選擇毒性小的;若發現腎功能有異常,還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好用藥劑量。服用藥物期間要多喝水,同時要多觀察腎功能如尿酸血、肌酐和血清尿素,還有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等。
2、肝功能
大部分急性藥物肝損傷早期並不會有明顯症狀,只有做檢查時才發現轉氨酶升高。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多種症狀如全身乏力感、無食慾、厭油和噁心以及肝區脹痛等,嚴重患者可伴有面板黃染以及瘙癢,甚至會出現過敏症狀,如發熱、關節痠痛以及皮疹,最可怕的是肝功能衰竭。為能避免此問題發生,應嚴格按照醫生囑咐用藥,不能隨意嘗試祖傳秘方或偏方。另外要定期去醫院做肝功能檢查,尤其是需長時間用藥的慢性病病人,不管身體有沒有不適感都要定期去醫院做肝功能檢查和肝臟彩超,同時還要關注轉氨酶、膽紅素和白蛋白等。
3、血液檢查
長時間服藥的人群需定期監測跟血液相關的指標。一種是血常規,主要是看一看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計數,還有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一種是血糖水平,如餐後兩小時血糖和空腹血糖;還有一種是血脂水平,如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壞膽固醇和好膽固醇等;另外還需檢測凝血項,如凝血原酶時間、凝血酶時間和纖維蛋白酶,還有鉀鈣鐵鋅硒等電解質水平。
溫馨提示
慢性病和長處方藥物人群,一般第一次服用藥物,又或是調整給藥劑量一個月後需去醫院做監測;長時間用藥的人群,每到3~6個月監測一次。另外還需注意用藥劑量,大部分兒童用藥量是根據年齡和體重所計算的;老年人沒有專用藥物,隨著年齡增長,各個器官功能也會慢慢衰退,因為生活環境和體質原因,用藥量也存在很大的差異且耐受性低,所以應按照醫生囑咐用藥不能自行增加或減少用藥量,也不能突然停藥。因為老年人的耐受性差,易發生中毒或不良反應,所以應從小劑量開始服用藥物。
#2021春節醫路守護##家庭醫生超能團#
參考資料:
1、《長期服藥,按時查肝腎》,生命時報,2020-09-30
2、《長期用藥需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嗎?》,北京老年醫院,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