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息靜坐是基本的養生方法
明清以來,受宋明理學的影響,調息靜坐成為許多
醫家養生保健的基本方法,有關記載不絕如縷。如:凡欲修養,須擇淨室,順溫涼之宜,明燥溼之異。每夜半後生氣時,或五更 睡覺,依法坐立,務先瞑目,握固調息,後乃以次著力行功,勤而不怠,則自然 身輕體健,而疾疫可卻,性命可延矣。
閒暇無事,靜坐片時,大有益於身心。蘇文應公日:無如此靜坐,一日似兩 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世間何物能有此效,既無反惡,又省藥錢,人人 做得來。若無好湯,便多咽不下。
先將凡慮滌卻,擇淨室靜坐,閉目,嗚天鼓三十有六以集神,咽液三十有六 以聚氣,而陰戶可以陰合,使眾邪不得下居。閉氣自一至十,默數九九而止。非 閉噎其氣也,乃神定氣和,絕思忘慮,使鼻之息若有若無。診其脈六動為一息,九九者八十一息,總四百八十六動脈也。
常存赤氣,自其口出,狀如火輪,周其 室中,定則內想安寢,自然疾病除而陰邪遠矣。
按摩導引之功既行之於外矣,血脈俱已流暢,肢體無不堅強,再能調和氣息, 運而使之降於氣海,升於泥丸,則氣和而神靜,水火有既濟之功,所謂精根根而 運轉,氣默默而徘徊,神混混而往來,心澄澄而不動,方是全修,亦是真養。其 他玄門服氣之術,非有真傳口授,毫髮之差,無益有損。今擇其無損有益,隨人 隨時隨地皆可行者,惟調息及黃河逆流二訣,功簡而易,效神而奇,止在息心靜 氣,自堪卻疾延年。爰以四語訣之日:氣是延生藥,心為使氣神,能從調息法, 便是永年人。”
龔居中對靜坐調息,不僅自身修持,而且也在著述《痰火點雪》中援引發揮。專列“靜 坐功夫”一篇: 清心釋累,絕慮忘情,少思寡慾,見素抱樸,學道之工夫也。心清累釋,足 以盡瑕。絕慮忘情,足以靜世。思欲俱泯,足以造道。素樸純一,足以知天下安 樂之法。日務少食寬衣,於二六時中,遇閒暇則入室蟠膝靜坐,心無雜想,一念 視中。 古人冬至閉關以養微陽,齋戒掩身,以待陰陽之所定,是故起以待日光,此 陽氣閉藏之時,不可擾動筋骨,惟安調靜養身體,則春夏諸病不生。又經雲:人 能長清淨,天地悉皆歸。
前已述及的龔廷賢《壽世元保》中“呼吸靜功妙訣”,也是調息靜坐養生的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