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國醫學博大精深,有著悠久的歷史文明,中醫看病通過“望、問、聞、切”。結合人體、生命和宇宙,順應著大自然與人體的關係找出病源所在。中醫治病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自身的免疫力,充分發揮人體的內部作用,達到抗病治疾的目的。古老中醫對肝病有著獨特的見解,因此能夠針對肝病的不同特性,抓住肝病病理特點,為病人排憂解難,趕走病魔的折磨,走上肝病恢復的道路。

中醫對肝病的辯證協識從中醫角度上主要分為外因和內因兩大類:外因多由感受溼熱疫毒之邪,飲食不當引起的,內因多與自身的體質,內傷不足有關。

《靈樞·百病始生第六十六》指出:“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猝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說明了正氣盛衰與發病的密切關係。

溼熱鬱結

中醫指出人體內溼邪以及肝火是導致肝病的又一因素,內火旺盛加上溼邪難以排出,就容易患肝臟疾病,黃疸就是這一病例的突出表現。古代醫家已認識到黃疸形成與膽汁外洩有關,故將其歸入肝膽病範圍。陽黃之證,以外感溼熱為主,《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溼熱相交,民為病疼。”溼熱交蒸,肝膽失於疏洩,而成黃疸,陽黃之證以黃色鮮明如橘皮為特點,多伴有發熱證候。孫思邈把黃疸列為“時行熱”之列,說“凡遇時行熱病,必多內瘀著黃”。可見其所指與現代臨床上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相同,如溼熱外感,鬱結日久,又得寒氣外來,傷及正氣則成慢性肝炎。因此溼熱之邪為引起慢性肝炎的主要成因,並始終貫穿慢性肝病的全過程。

肝氣易鬱

肝臟與人的情志有著密切的聯絡,任何情志的刺激都可造成肝氣的鬱而不暢,疏洩失常,輕則氣鬱,甚或氣逆,而氣鬱氣逆又可引起血瘀和血溢。大喜、大悲,情志活動過度,都會引發相關的臟腑而發病。肝主疏洩,有調暢氣機的功能,而氣機通暢,氣血暢達關係到人精神狀態的舒暢開朗,故肝與情志活動的關係尤為密切。

飲食不當

飲食不當也是導致肝病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很多上班族喜歡辛辣、油膩、喝酒,並且不節制飲食,加重了肝臟的負擔,因為肥甘厚味易積滯化熱,生溼生瘡。溼熱困於脾胃,燻蒸肝膽,影響肝之疏洩,導致如脂肪肝等頑疾。過度飲酒,對肝臟損害尤甚,《諸病源候論·蠱毒病諸侯》說:“酒者,水谷之精也。其氣焊而有大毒,人於胃則脹氣逆,上逆於胸,悍胃蘸內於肝膽,故今肝浮膽橫,而狂停變怒,失於常性,故云惡酒也。”因此日常生活中為了肝臟一定要合理膳食。

肝血易虧

肝臟就像是一個大倉庫,蘊藏著身體內部所有血液,供給身體每一個執行器官,血是極為重要的營養物質,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其所養。肝受病日久,最易耗動肝血,引起肝血虛少。《筆花醫鏡》說:“肝之虛……血少也”,說明了所謂肝虛,總以肝血虧虛為多,《靈樞·天年篇》講道:“年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也是指肝血虛而不能上養二目。肝血如果虧虛就會感覺身體疲乏,臉色蒼白等,因此補血要先補肝。

過度疲勞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為了工作常常加班到深夜,而忽視了正常的生理需求。正常勞動和運動,有助於氣血流通而增強體質,但過度勞累可損傷正氣而引起疾病。導致肝病的過勞因素,包括勞神過度、勞力過度和房勞過度三個方面。此外,大虛久病也是導致肝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大腦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解釋了影響體內脂肪分配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