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內科的門診患者中,有很多這樣的病人:食慾不振或者是有飢餓感,但是稍微吃點東西就感覺飽了。去了醫院很多次,找了不同的醫生,檢查也都做到位了,就是檢查不出哪裡有問題,症狀時輕時重,一直不能治癒。
這就有可能是今天我們要說到的疾病了,那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什麼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但是卻沒有器質性病變的一組臨床綜合徵。通俗來說,就是我們的胃和十二指腸東西沒有壞,但是工作效率下降了。歐美國家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狀者佔19%-41%,而我國調查資料顯示,功能性消化不良佔胃腸病專科門診患者的50%。
可以看出,這個病雖不嚴重,但是患病人數卻不少,給我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困擾。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因為本病並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胃腸臟器都是正常的,所以發病的病因尚不明確。但醫學界普遍認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胃腸動力障礙:包括胃排空延遲、胃十二指腸運動協調失常。是指食物在胃記憶體留時間長,胃部沒有及時排空,胃十二指腸配合有問題,食物沒有很快的從胃內轉移到十二指腸。這不僅影響下一餐前的食慾,還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因為食物大部分是在小腸吸收的。內臟感覺過敏: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胃的感覺容量低於正常,是指只吃了很少的食物,胃部就給大腦發出來“胃已經滿了,裝不下了”的錯誤反饋。但是這種感覺過敏的原因尚不明確。胃底對食物的容受性舒張功能下降:指的是隨著食物進入胃內,胃的舒張能力下降,只能儲存很少的食物,這常見於有早飽症症患者。精神和心理因素:據經驗顯示,社會、家庭關係緊張、生活壓力大,個人長期處於緊張、焦慮甚至抑鬱狀態的患者,本病發病率明顯高於常人。此因素只是透過臨床經驗獲得,確切致病機制尚無證據。以上好發因素就可以說明,為什麼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各項有關胃腸的檢查都正常。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狀本病雖無器質性病變,病因也不確定,但是發病後的症狀卻很是煩人,主要包括餐後飽脹(飯量正常卻有吃撐了的感覺)、早飽感(有飢餓感,但是少量進食就感覺吃飽了)、上腹灼熱感、上腹脹痛、噁心、噯氣、食慾不振等。可同時出現數個症狀,為主的症狀也可能發生變化。比如說,一段時間以早飽感為主,伴有上腹脹痛,一段時間以上腹脹痛為主,伴有噁心、噯氣。
上腹痛為患者主觀感受最強的症狀,常常與進食有關,表現為進食後出現。但也有的患者腹痛無任何規律,部分患者僅有上腹灼熱感。
有的患者可能同時伴有失眠、焦慮、抑鬱、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狀。
本病多起病緩慢,但是發病後呈持續性或反覆發作,並且很多患者可自己發現一些飲食和精神的誘發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本病雖簡單,但是診斷起來比較複雜,因為要排除一系列其他胃腸疾病才能診斷。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本病的診斷,供大家自行參考。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1、有上述症狀之一或多種,且症狀呈持續性或反覆發作的慢性過程(一般認為,總病程超過6個月,近3個月症狀持續存在);2、上述症狀排便後不能緩解;3、排除可能出現相同症狀的其他胃腸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腸易激綜合徵、各種肝膽疾病、糖尿病、腎病、風溼免疫系統疾病,排除刺激性食物或藥物引起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因為本病的病因不明確,所以治療的目的主要改善症狀、控制復發,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一般治療:主要是使向患者詳細解釋本病的特點,讓患者認識並瞭解本病,打消思想上的顧慮,同時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具體如:放鬆心態,樂觀情緒,勞逸結合,緩解壓力,戒菸限酒,易消化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避免服用刺激胃腸的藥物和食物,適當運動鍛鍊,增強體質等。藥物治療:①抑制胃酸藥物:西咪替丁、奧美拉唑等,適用於上腹痛或灼熱感的患者。②促胃腸動力藥物:嗎丁啉、西沙必利等,使用與飯後飽脹及早飽感的患者;③助消化藥物:輔助用藥,改善腹脹、食慾差症狀;④有明顯精神症狀患者,可考慮抗抑鬱藥物。本病治療效果從臨床上看還是滿意的,大多數患者服藥後都能較好的改善症狀。但是防止復發是一個難題,臨床上暫時也沒有長期服藥、維持治療有益的證據,主要還是靠患者自身避免誘發因素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本病發病年齡沒有明顯差異,有青年患者,也有中老年患者。雖然本病沒有短時間明顯加重或出現嚴重併發症的證據,但是長期控制不佳會使患者身體消瘦、身體素質下降、免疫力降低,一些其他疾病就有可能趁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