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十大誤區
骨質疏鬆症大都是女性絕經後5-10年以內,男性70歲以上中老年人群中所發生的原發性疾病。
30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所有人的骨質會緩慢流失。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明顯增加。
骨質疏鬆除了會引起腰背疼痛和駝背外,最主要的危害就是會引起骨折,包括胸腰椎體、髖部和前臂遠端等的骨折。椎體骨折會導致生活品質下降、食慾和肺功能減退、睡眠失調、壽命縮短等。有一半的髖部骨折病人會行動不便,需要別人照顧。嚴重的骨折會引起癱瘓。有些更嚴重骨質疏鬆,可能僅僅是一個打噴嚏或咳嗽就會發生肋骨骨折!
小萱這次為大家羅列出常見的預防骨質疏鬆的十大誤區,讓大家少走彎路~
誤區之一:骨質疏鬆就是缺鈣,只要補充足夠的鈣,就不會發生骨質疏鬆。
其實,骨質疏鬆不僅僅是缺鈣,骨質疏鬆的原因或誘因很多,如:①體重過低;②性激素低下;③吸菸;④過度飲酒;⑤過度飲咖啡、碳酸飲料;⑥體力活動缺乏;⑦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攝入少);⑧患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如甲狀腺、甲狀旁腺疾病、糖尿病等;⑨應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劑等;⑩老年人群:女性≧65歲,男性≧70歲時。其中,缺鈣只是諸多原因之一,當然單純補鈣也不足以預防骨質疏鬆。
誤區之二:骨質疏鬆與年輕人無關。
事實上,骨質疏鬆可以分為三大型別:①原發性骨質疏鬆,包括:老年性骨質疏鬆和絕經後骨質疏鬆,這一型別的骨質疏鬆發病率最高,主要影響老年人,與年輕人無關。②繼發性骨質疏鬆: 繼發於其它原因所致,如:繼發於某些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糖尿病等。長期服用甲狀腺激素、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如強的鬆)的患者也易罹患。此類疾病很少被人了解,單純補鈣遠遠不夠,還需要診治原發病。另外,散發的其他型別的骨代謝疾病也不容忽略,如甲狀旁腺疾病、成人維生素D缺乏症等,常常發生於年輕人。③特發性骨質疏鬆,發生於年輕人,包括:青少年骨質疏鬆;青壯年、成人骨質疏鬆;婦女妊娠、哺乳期骨質疏鬆。因此,年輕人如出現腰背痠痛、骨關節疼痛或輕微外傷後骨折也應及時就診以排除繼發性骨質疏鬆或特發性骨質疏鬆。
誤區之三:沒有外傷史,就不會發生骨折。
患有骨質疏鬆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輕微動作常常不被感知(也即沒有明顯的外傷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咳嗽、打噴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常見的骨折部位:脊椎骨、肋骨、橈骨、股骨上端,這些輕微的骨折可以給病人帶來嚴重的後果,因此應注意檢查及早明確診斷並及時治療。
誤區之四:已明確有骨質疏鬆,無需做骨密度測定。
骨密度測定不但可用於診斷骨質疏鬆,也可用於隨訪骨質疏鬆的病情變化和 評價骨質疏鬆藥物治療的效果,因此,已經明確患有骨質疏鬆的病人建議定期進行骨密度測定,以了解骨質疏鬆的病情變化與評價骨質疏鬆藥物治療的效果。一般來說,可以每年檢查一次骨密度。
誤區之五:血鈣正常,就是不缺鈣,即使患骨質疏鬆,也不需補鈣。
血鈣正常不等於骨骼中的鈣正常。血液中的鈣含量通過多種激素的調節使其維持在狹小的正常範圍內,這些激素是: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活性維生素D。當鈣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而導致機體缺鈣時,骨骼這一巨大的鈣儲備庫中的鈣將釋放到血液中,以使血鈣維持於正常範圍內,此時骨中的鈣發生流失;當膳食中鈣攝入增加時,則通過成骨細胞重新形成骨質而重建鈣的儲備,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可引發骨質疏鬆。需要強調的是原發性骨質疏鬆即使發生嚴重的骨折,其血鈣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補鈣不能簡短地只根據血鈣水平而定。
誤區之六:維生素D就是鈣片。
答案是否定的。不過, 維生素D與鈣片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絡:鈣的吸收一定需要維生素D的參與:①維生素D是鈣的忠實伴侶,可以促進腸道鈣吸收;②“活性”維生素D是維生素D的活化形式。維生素D本身無活性,需經過肝臟、腎臟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後才能發揮生物學作用。③阿法骨化醇與骨化三醇即是“活性”維生素D。不過,前者需經腎臟進一步轉化後才起作用,後者可直接發揮作用。
誤區之七:骨質疏鬆是自然衰老造成的,無需治療。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老齡人口不斷增加,一些與增齡相關的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關注的四大疾病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與骨質疏鬆,這些疾病的發生均與增齡有關,也可以說與自然衰老有關,但是並非不需要治療或沒有辦法治療。事實上,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其中骨質疏鬆即可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補鈣,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而減輕病人的疼痛、預防骨折的發生,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並延長其壽命。
誤區之八:治療骨質疏鬆,就等於補鈣。
骨質疏鬆的治療不是單純補鈣而是綜合治療,治療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其綜合治療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如適當的體育鍛煉、糾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補鈣,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活性維生素 D、雙膦酸鹽類(如阿侖膦酸鈉)、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降鈣素等,具體藥物的選擇需根據醫生的建議而定。
誤區之九:有骨質增生,不能補鈣。
骨質疏鬆常常合併骨質增生(也即“骨刺”), 而骨質增生常常是繼發於骨質疏鬆後機體的代償過程中發生鈣異位沉積所致,這時鈣常常沉積於骨關節表面而形成了“骨刺”,補鈣可以糾正機體缺鈣狀態,從而部分糾正這一異常過程,減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骨刺”減少,因此患有骨質增生的患者如同時患有骨質疏鬆仍需補鈣治療。
誤區之十:患有“腎結石”,不能補鈣,否則,會加重腎結石。
導致腎結石的原因很多,如尿路畸形、尿路梗阻、尿液過度鹼化或尿中草酸過多,甚至因機體缺鈣而導致骨鈣流失過多,進一步通過尿排出過多等,當然過多補鈣或應用活性維生素D也可導致腎結石。需要強調的是患有腎結石的患者應注意以下幾方面:①查詢“腎結石”原因,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尿路畸形、腎小管酸中毒等;②監測血鈣;③監測尿鈣與尿pH值;④區別不同情況,個體化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