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有痰,咳不出來,咽不下去。中醫叫梅核氣,西醫稱咽炎;喉嚨有痰是非常痛苦的,大家都想快速化痰,那麼,大家對有痰的原因知道多少呢?今天,就喉嚨有痰怎麼辦,止咳化痰的食物及止咳化痰偏方來跟大家講講。
痰多是什麼原因?
說到“痰”,不是學中醫的人經常想到吐出的“痰”。
實際上,中醫學中“痰”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痰液。
此外,有些疾病如頭目眩暈、噁心嘔吐、心悸氣短、肥胖、神昏或癲狂等也可能由痰引起。這種看不見的痰,就是無形之痰。
“腎為生痰之根、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有關係。肺主呼吸,調氣。
當邪氣侵襲肺時,就是我們說的感冒出現的痰,感冒導致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一般感冒好了,痰也就消失了。
脾主運化,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如果溼邪侵犯人體(外感溼邪,聚而成痰),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溼內停凝結成痰(內生之痰)。
對於“有形之痰”大家可以自己分辨的主要有寒痰、熱痰、溼痰及燥痰等。
寒痰
痰是白色的,病人怕寒冷,愛喝熱的,舌苔薄白。這種情況是由受寒或者陽虛的感覺造成的。脈浮緊有力的患者可以使用陳皮、桔梗,幹生薑等泡水,寒氣散出體外寒痰也就散了;脈無力的患者屬於陽虛生痰,可以用乾薑,五味子,陳皮泡水,陽氣足了,寒溼不能再凝聚,自然散開,化成津液,滋潤身體。
熱痰
痰黃黏稠,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寒發高熱數天後,身體津液蒸聚成痰;病人怕熱,喜歡喝涼的,舌紅苔黃。此時就要清熱化痰了。飲食要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鮮竹瀝水、竹葉泡水或者梨汁。但是需要注意一點,痰雖黃,脈緩,舌潤,也有可能是溼聚化熱,寒為本,熱為標,還是以溫化為主,稍加清化熱痰之品,可用乾薑和梨一起煮。
溼痰
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體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膩。這是由於溼邪侵入人體(如居潮溼環境),使肺、脾功能失調,或者飲食過於油膩,缺乏運動等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調。以消化機能減退的,可用山楂,陳皮,薏米泡水。痰溼在肌表,比如皮下脂肪瘤,可以用三子養親東加減,泡水當茶喝,效果多不錯。
燥痰
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覺口鼻咽燥,舌苔薄黃。這時要多喝水,可適當用沙蔘、麥冬等養陰的藥物代茶飲,同時保持呼吸道溼潤,室內可用加溼器。還有涼燥之痰,痰不黃,但是也不容易咳出,可以用蘇葉,杏仁泡水,杏仁一般不要超過8克,多用可能中毒。
再說一說陰虛加痰,陰虛和痰溼是一種對立關係,滋陰會加重痰溼,化痰會傷陰;如何來處理這個矛盾,我在傷寒雜病論上找到了方法,文中對發汗傷了陽氣和陰液,先用乾薑甘草湯恢復陽氣,再用芍藥甘草湯恢復陰液,其足即伸。我一般先化痰,痰溼化成津液,本身就是對陰液的補充,如果兩者並重,就投鼠忌器,反而吃藥無效。
臨床上還有淤血加痰的(可用水淤互結證),痰和淤血互結,治療起來很麻煩,很多人咽炎反覆發作,就是屬於痰淤血互結,很多人忽視了這個證型,在女性身上,體現較多,比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可用血府逐瘀東加夏枯草、生牡蠣、半夏治療,效果不錯。
有了血瘀加痰,自然就有氣滯生痰,這個時候可以理氣化痰,三焦通暢,水液執行通暢,痰液自然就化了。
總之,痰屬於有型之物,總體屬陰,化痰萬不可太過寒涼,即使熱痰也要寒溫並用,在大隊清熱化痰藥中,適當加生薑、半夏升降氣機,加羌活獨活等少量風藥亦可,可散痰布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