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每年5月太陽到達黃經45度為立夏節氣。此時,“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後該怎麼養生呢?《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處於夏之初的立夏, 天氣已經漸熱,植物繁盛,此節令對於心臟的養護非常有利,平常人們說“暑易入心”,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素問·六節藏象論》中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心是生命的相本,是神安居之所,其榮華表現在面部,其充養在血脈, 為陽中之太陽(前一個“陽”字指的是部位,後一個“陽”說的是功能特性。從部位上看,心居幹上焦,胸中為陽,通於夏氣則性屬火,故為之),與夏氣相通。從中醫的角度可以進一步明白其中的道理,心為君主而屬於陽,陽主生,是萬物得以生化的根本,所以說心為生之本;心藏神,而且神之變化也由其變化而變化,所以說,心是神起轉變化的緣起,正由於此,我們經常將心,放在前面說“心神”,而沒有人說神心,就是這個道理。

“心者,其華在面”,這裡得多說兩句,中醫學認為,內臟的很多東西是可以通過外象來“看”出來的。很明顯,上面所引《素問·六節藏象論》中的這句話說得很清楚,其中的“華” 就是花朵,可以引申為體現健康的象,心的外象是面,即臉色。也就是說,人的臉上是否光鮮有光澤跟心的健康有關係。心健康,人的臉色就會顯得潤澤。值得提醒的是,很多人會認為臉色紅潤就很健康,這裡,不排除擁有紅潤臉色的人是健康的,但臉色紅潤的人並不全都一定健康。

比如,如果氣色“紅潤”,同時還伴隨有灼熱、發癢、紅腫,那可能就不是健康色,而是拉響了紅色警報。肌膚出現“紅色”,應該說是膚色警報中最普遍的。除了天生是熱盛體質外,肌膚髮紅最常見的原因是外界環境誘發的過敏反應。其背後的問題可能出在肌膚營養不足、自身抵抗力嚴重下降,而外在誘因很多,除了我們經常在吃了辣食時能感覺臉熱發紅外,失眠、熬夜等也會引起臉色發紅,其實這一點對於現代人來說大多也不陌生,夜間加班或者豐富的夜生活使得很多人都有了一些體會,到了夜裡沒有倦意反而還有一種奠名的興奮,其實,這往往開始出問題的預報。

提到練功養心,很多人頭腦中立即就會出現那些虎虎生風的套路,想到的是那些滿頭大汗的樣子,其實不然。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易經》中我們知道離卦代表“心“ ,從這個卦象我們知道,人要虛心,虛則可以吸納,虛才能做到氣定神閒。所以,這裡介紹的功法也是以“靜”呼應之,在做之前有一個總體的要求,即身體端坐,而且呼吸要調勻。其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調氣血

盤腿端坐,兩眼正視前方,或者微閉,將身體置於一種“閒、靜、鬆”的狀態中,感覺身體完全放鬆,思想可以任由馳騁。兩手自然放於兩股之間,隨著呼吸的進行,拳頭緊鬆交替,即在吸氣的時候放鬆,而在呼吸的時候緊握,一呼一吸算是一個迴圈,記為一次,約15次即可。其作用在於藉助外界呼吸來加強氣機的升降,從而推動氣血的通暢,達到調氣息以促血液迴圈的目的。

第二,通經絡

先行自我把脈,讓自己脈搏正常,這時候,再將呼吸做進一步的勻稱性調整。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後,即可進入養心階段。先吸一口氣,然後兩手如託重物用力舉過頭頂,同時伴隨勻稱的呼氣;吸氣時雙手放鬆回原位,如此一呼一吸做15次即可。此動作可行氣活血、疏通經絡。

第三,理溼邪

或在陽臺,或在通風的大廳等,先盤腿端坐,然後雙手十指交叉相握,左腿屈膝,腳踏於兩手掌中,手防守,腳突圍,二者同時慢慢加力相爭,約略到了相持階段的時候放鬆收勢。換右腿,動作如前,可交替做10次。這種動作,除了可以使四肢筋骨得到活動以外,還可以去除心胸間風溼諸邪,寬胸理氣。這裡,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先左腳還是先右腳並非像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無所謂,其實不然,一定要先伸左腳。這有什麼說法嗎?在祖國醫學看來,左肝右肺,也就是說,左邊走的是肝氣,而右邊走的是肺氣,我們都知道,肝主藏血,主筋脈,而肺主氣,主肅降,主皮毛。固然,血的執行要比氣慢得多,為了平衡, 自然是慢的先出,快的後走,這就是很多富有經驗的體育老師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都會有先出左腳的要求的原因。

第四,寧心神

雙腳開立,兩手掌相疊置於臍部,上下齒自然相合。先叩臼齒,後叩門齒,各叩18次。這裡要提醒的一點是,叩齒動作是上下齒咬緊和放鬆,而不是上下齒相撞。在叩齒過程中會產生唾液,不要吐掉或嚥下,為“津宜常吞”動作做準備。然後,盤腿端坐,兩臂自然下垂,置於腿上,雙目微閉,調勻呼吸, 口微閉,如此靜坐片刻,再將口腔內產生的大量唾液,分為三口嚥下。第一口,從右邊下;第二口,從左邊下;第三口,從中間下。這種功法,可以養心寧神,固齒健脾。

當然,這些功法的一個基礎就是要懂得收心,我們的心本來像猴子,又像盜賊,我們不可以任它在外面“為非作歹”,王陽明說得很好:“擒山中之賊易,擒心中之賊難。”佛教中也說:“所謂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所以我們要懂得收心,才不至於讓財、情、名、謗、苦、難、氣、力等腐蝕我們的本心,當然,修身則是活到老學到老的一件事,基本上就是要收攝我們的心,保持一顆平常心。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喝開水是習慣,飲用直飲水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