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時,常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肝病患者說,他(她)準備或已經在努力多吃糖,目的是為了“補肝”,這是多年以來流傳的保健方法。
但吃糖真的能補肝嗎?
據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肝二科主任徐列明教授介紹說,吃糖補肝之說,確有“悠久”歷史。40多年前醫學尚不發達,肝病治療藥物主要靠“黃藥片”(複合維生素B)和“白藥片”(維生素C),治療原則是“補”,讓受損肝細胞慢慢自我修復。
除了維生素,肝病患者還能補什麼呢?在那物質貧乏的年代,人們一日三餐都難以保證營養,哪裡還有什麼營養品可以買到。於是“多吃糖可以補肝”之說在民間廣為流傳,在那個時代稍有醫學常識的人群中形成共識。
其實,以現代醫學的肝病專業知識來評判,“多吃糖可以補肝”之說是錯誤的。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消化代謝器官,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和藥物,都需要肝臟來代謝。肝細胞平時承擔了對腸道吸收物質的分解、轉化、貯存、合成、排洩等等生物功能,任務十分繁重。
肝臟患病後,許多肝細胞受損,自身難保,不能正常工作,這時病人可出現厭油膩食物、食慾不振等症狀,肝功能化驗指標出現異常,需要用藥治療。由於進入體內的藥物絕大部分都在肝臟代謝,這給尚未嚴重受損的肝細胞額外增加了工作負擔。
為了給肝細胞減負,治療期間宜儘量少服或不服無治療作用的保健食品,包括食糖在內。
脂肪肝患者多吃糖,會加重病情
當前,脂肪肝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肝病,該病是由過多的甘油三酯在肝細胞內蓄積導致。甘油三酯是一種脂肪類物質,我們身體的脂肪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組織中,在血液中能檢測到的甘油三酯只是一小部分。
甘油三酯大多從飲食中獲得,肝臟也能將血液中的某些糖類和脂肪酸轉化為甘油三酯。正常人如進食過多的碳水化合物(食糖是其中的一種),可引起血糖升高,迫使肝細胞將其轉化為更多的甘油三酯。當肝細胞合成甘油三酯大於轉運甘油三酯出肝時,甘油三酯就會在肝細胞內蓄積,形成脂肪肝。
由此可見,患脂肪肝時多吃糖,非但不能補肝,反而會加重病情。血糖高的脂肪肝患者再“吃糖補肝”,後果更嚴重。
肝病患者多吃糖,還會誘發或加重糖尿病
我們所說的碳水化合物飲食,包括了富含澱粉的米、面、雜糧,以及糖、水果和富含果糖蔗糖的飲料。這些食物經消化道吸收後以葡萄糖的形式入血,成為血糖。為什麼正常人進食後血糖可以保持在正常範圍之內而不會導致高血糖呢?
原因在於肝細胞可以及時將血中的葡萄糖轉化為糖原或甘油三酯貯存起來,不至於升高血糖。而在飢餓或運動時,糖原或甘油三酯可重新轉化為葡萄糖提供身體需要的能量。
但在肝炎嚴重或肝硬化時,大量肝細胞受損,不能參與糖代謝,同時肝功能障礙時,參與糖原合成與分解的酶的數量和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結果使糖代謝異常,可導致肝源性糖尿病的發生。試想此時如果刻意吃糖,其後果必然是升高血糖,誘發或加重糖尿病。
肝病時不宜多吃糖,為什麼病人住院治療時還會靜脈滴注葡萄糖水?
這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病人不能進食或因治療需要禁食,靜脈給予葡萄糖可以提供維持生命的能量;有些藥物必須溶解在葡萄糖水中才能靜脈應用;有胸水、腹水或水腫的病人,體內水鈉瀦留,需要排鈉,因此靜脈給藥時不宜過多應用含氯化鈉的生理鹽水作為溶液,只能換用葡萄糖水。
事實上,在高血糖患者給予葡萄糖水時,醫生會根據情況加入一定比例的胰島素同時應用,以避免進一步升高血糖。
那麼,是否肝病患者都不能吃糖了呢?
也不盡然。無糖代謝異常的肝病患者,可以吃糖但不宜多吃。脂肪肝患者吃糖宜相應減少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糖代謝異常的肝病患者,在身體需要能量(如飢餓)時,不能將貯存的糖原轉化為足量的葡萄糖供給應用,常會出現低血糖,表現為心跳突然加快、頭暈、冷汗等症狀,甚至暈倒。這時需要立即喝濃糖水糾正低血糖。建議較易發生低血糖的患者,在上午10時左右、下午4時左右喝杯牛奶或吃個煮雞蛋點點飢,這樣可以避免因低血糖而吃糖的事件發生。
總之,“吃糖補肝” 是錯誤的觀點。少糖飲食不但有利於肝病患者,對正常健康者和患有其他疾病的大多數患者也值得推薦。
#超能健康團##健康真相館##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肝病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