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立,就是開始的意思,立夏,表示夏季從此開始了。
到了立夏節氣,雨天和雨量比穀雨節氣又有進一步的增加,民間形容這時候的降雨和洪水特徵是“立夏小滿,江河易滿”,可見下大雨甚至暴雨,造成洪水的機會相應增加了。由於雨天多、日照少、溼度大,有時還會出現令人討厭的連續陰雨天,而潮溼悶熱氣壓低,令人不適,老弱者更容易患病。因此。這個階段,要特別注重養生保健。
侯醫生在此為大家精心梳理了一份立夏養生寶典,快來開啟看看吧。
1、春夏養陽
立夏時節,自然界陽氣漸長、陰氣漸生,養生要因勢利導,注意養護陽氣,切勿損傷陽氣。避免炎暑盛夏的“貪涼壞習慣”,如過吃生冷,吹空調過冷過久,睡地板等都會使寒邪進入體內損傷陽氣。夏季養陽還有“冬病夏治”的功效,如在一年中最熱、陽氣最盛的“三伏天”做“天灸”可顯著振奮機體陽氣達到治療疾病的功效。
2、起居適宜
進入立夏,晝長夜短、陽生陰長,起居宜晚睡早起。《黃帝內經》曰:“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立夏後人們應早點起床,適當晚些入睡,以順應陽氣的生髮。夏季多Sunny,不要厭惡日長天熱,要適當活動,讓身體適當出汗,以適應夏季的陽氣舒發、養長之氣。同時,立夏早晚仍比較涼,日夜溫差較大,應注意隨時增減衣服。
3、調攝飲食
立夏之後氣溫明顯升高,機體出汗多,“汗為心之液”,容易耗損人體心陰,導致耗氣傷津,出現身體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口乾咽燥等症狀。此時,應清補養心、滋陰生津,可適當多吃益氣養陰清熱的食材。
飲食宜清淡不要太油膩。夏天比較炎熱,溼熱氣候也比較重,所以飲食就宜清淡一點,不要吃得太油膩。本身溼熱很重的話吃得太油膩,就會加重我們體內的溼熱。暑溼重者,我們可以適當地做一些荷葉粥,比如說在稀飯裡面加一些荷葉、蓮子、薏仁等這些有健脾利溼的藥食同源的食品。
4、適當運動
立夏後,隨著氣溫升高,人們容易汗出,“汗”為心之液,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後要適當補充體液。立夏時節,運動不要過於劇烈,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慢跑等,以讓身體通透微微出汗為宜。
5、調暢情志
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燥熱不安。因此,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寧神靜心,加強對心臟的保養,應該保持愉快的情緒,安閒自樂,切忌暴喜傷心,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6、健運脾胃是關鍵
立夏節氣是個養脾胃的好時機。脾胃是人體生產氣血的重要臟腑,吃進去的東西就是原料,還得要有好的機器才能造出我們需要的能量——氣血。所以中醫說“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是“後天之本”。
在這裡侯醫生給大家推薦兩個簡單的健運脾胃的方法:
方法一:艾灸足三裡配合腹部按摩
古人云 “若要安,足三裡不可幹”。
足三裡這個穴位是強壯身體的一個保健穴,經常艾灸足三裡不僅有健運脾胃的作用,也是非常好的長壽之道。如果你消化不太好或是有便祕,可以再加上腹部按摩,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為瀉,逆時針為補。所以消化功能弱、容易腹瀉的朋友以逆時針按摩為主;容易便祕不通的朋友以順時針按摩為主;身體平和無特殊不適者,可以順逆交替進行。
方法二:“四君子”粥
黨蔘、白朮、茯苓、炙甘草,以上合稱“四君子湯”,先用以上材料煮水,去藥渣加上大米熬煮成粥,補益脾胃,溫補而不燥熱,補益而不峻猛;平素脾胃虛弱易腹脹、溼氣重的朋友,可以在以上的基礎上稍加陳皮理氣祛溼。
#健康科普挑戰賽# #健康過五一# #健康過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