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45歲,病理為升結腸癌,做過手術,病理診斷為低分化腺癌,淋巴結轉移2/7,手術進行了化療,2017年4月第一次門診。
第一次門診記錄:患者十個月前做了手術,化療了12個週期。化療後,患者出現了停經,手腳潮熱,多汗,飲食情況尚可,睡眠尚可,大小便規律,舌紅胖,苔薄白,脈沉細。
結合西醫診斷結果和中醫辨證,判斷患者的症狀屬於脾腎虧虛,氣血不足,應當用二黃雞枸杞湯配合歸脾湯進行治療。方中主要有效成分有生黃芪、黃精、枸杞子、太子參、炒白朮、茯苓、凌霄花、浙貝母、百合、穿山龍、蛇舌草等,炙甘草調和諸藥。
蛇舌草是有效的抗癌中草藥
化療後停經主要是因為化療損傷氣血,氣血不足。聽驚撥出現潮熱、多汗,都是因為雌激素分泌減少,導致神經紊亂。所以治療的方法主要是補足氣血,雌激素就可以自然迴歸,其他症狀也會逐漸緩解。
第二次門診記錄:2017年7月,患者第二次門診,目前沒有繼續化療。患者自述,吃中藥症狀得到了緩解,身上沒有特殊不適,飲食睡眠情況均保持較好。舌診和脈診情況:舌淡紅、苔薄白微膩,脈沉細。
舌苔白膩症屬氣血虧虛
患者情況有所改善,但根據舌診和脈診結果,判斷患者仍有氣血虧虛,辯證保持不變,繼續用健脾益腎、補氣養血法治療,主方改為四君子湯,主要有效成分有太子參、炒白朮、茯苓、女貞子、生薏苡仁、凌霄花、百合、生蒲黃、三七、代赭石、雞內金、雞內金、生麥芽、蛇舌草、半枝蓮等,炙甘草調和諸藥(患者服藥應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第三次門診記錄:2017年10月,患者第三次門診。患者這次來門診時,月經已經恢復,但仍然不規律。主要症狀有潮熱自汗、大便不規律,舌診和脈診結果為: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
中醫辨證仍然是脾腎虧虛、氣血不足,繼續以補氣養血法進行治療。患者月經失調容易引起情緒波動,可以在補氣養血的同時用疏肝解鬱法進行調理。方中主要有效中藥有生黃芪、太子參、炒白朮、茯苓、凌霄花、制首烏、當歸、金蕎麥、補骨脂、桑螵蛸、重樓、蛇舌草等,炙甘草調和諸藥。方中用到的桑螵蛸屬於蟲類藥,可以用來治療月經失調。
桑螵蛸可以補氣補血
在中藥調理加抗癌的作用下,王女士的病情逐漸穩定,後來因進入更年期閉經,更年期症狀也在中藥的作用下得到了緩解。王女士用中藥治療三年多,期間多次複查,腫瘤標誌物都未見異常,CT影像也沒有再發現新的轉移灶。
最近一次跟診記錄是2021年1月22日,距離王女士做手術足足有4年零7個月。患者近期複查結果顯示,腫瘤標誌物未見異常。王女士中醫治療三年多,腫瘤標誌物都未見異常,病情已經進入到十分穩定的階段,有希望在中醫治療下臨床治癒。現在患者的生活質量仍然比較高,完全可以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