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血虛”“貧血”兩個名稱,分屬於中醫學、西醫學理論的不同概念。貧血,必屬血虛範疇。血虛,大多血紅蛋白下降歸屬貧血論治;但亦有血紅蛋白正常者,並不等同貧血。

三甲天團

達美君

上海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

【引文】《黃帝內經》之《靈樞·決氣篇》:“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注:中焦脾胃接受飲食,經過運化而產生紅色的液質,這即稱之為“血”……血虛者常見面色白,枯槁不潤。

【引文】貧血概論:貧血,是指外周血液血紅蛋白量低於正常值的下限。一般都伴有相應紅細胞數量或壓積的減少。但亦有不一致,個別輕型缺鐵性貧血或海洋性(即地中海性)貧血,可僅有血紅蛋白減少而細胞數量或壓積都在正常範圍內……貧血是一種症狀,而不是具體的疾病。各種疾病都可伴有貧血……貧血在世界各地屬常見病。

——《實用內科學》下冊·第二十篇·第二章貧血

“血虛”與臟腑的功能關係密切

血虛,屬於中醫學“氣血陰陽病辨證”之一。氣血陰陽,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其生成及作用的發揮,必須依靠臟腑的正常功能活動;而臟腑生理功能的維持,又必須依賴氣血陰陽的營養和推動等作用。因此,血虛與臟腑的功能關係密切。

中醫認為,血是一種紅色的液態物質,運行於脈管之中,有清濁之分。清血養料多,濁血含廢料。

《靈樞·血絡論》曰:“血氣俱盛而陰氣多者,其血滑,刺之則射;陽氣蓄積,久留而不瀉者,其血黑以濁,故不能射。”清血能射,似指動脈血;濁血不能射,似指靜脈血。《侶山堂類辯》曰:“中焦蒸水谷之津液,化而為血。”故血具有營養和滋潤的作用。

《景嶽全書》曰:“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來,而實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佈於肺,施洩於腎,而灌溉一身。”

《醫學體用》亦曰:“夫血藏於肝,生於心,統於脾,宣佈於肺,根於腎,以灌溉一身者也。”食物經脾之運化,水谷精微轉輸心、肺,氣化而充養腎精,涵養肝臟,歸於心,終化赤為血。

《讀醫隨筆》曰:“水谷之精微,得命門真火蒸化。”故腎陽的溫煦和推動與血的生成亦關係密切。肝藏血,腎藏精,故精血互生,精血同源。

“血”與“氣”密切相關

血統於心,心氣有推動和固攝作用,使血循經脈行於全身(臟腑、皮肉筋骨、五官七竅),迴圈執行,周流不息。血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其一,維持臟腑組織的生理功能。若血液充足,則面色紅潤,筋骨強健,肌肉豐滿,臟腑堅韌,皮毛潤澤。若血液不足,則面色萎黃,筋骨疲軟,肌肉消瘦,臟腑脆弱,皮毛枯黃。

其二,維持運動和感覺(視、步、握、攝)。若血液充足,則運動和感覺良好。若血液不足,則頭暈眼花,視物不清,耳鳴,四肢麻木乏力,筋骨拘攣。

其三,維持精神、思維、情志活動。若血充足,則精神充沛,思維敏捷,注意力集中,神志清晰,感覺靈敏。若不足,則健忘失眠、多夢煩躁,精神衰退,神志恍惚,驚恐不安,甚則譫妄昏迷。

其四,輸送廢物,及時排出體外。

其五,肝腎精血充沛,婦女經血調暢;若不足則月經不調,甚則閉經。因此,血的推動太快或固攝不足,則可致出血;推動不足或固攝太過,則易血瘀。

由之,知血與氣關係密切。血、氣俱由脾胃水谷精氣所化,故曰“氣血同源”;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故氣血相互滋生、相互為用;氣行血,血載氣,執行全身;氣、血相互影響較大,故易出現氣虛血少、氣隨血脫、氣滯血瘀、氣熱血溢等病理現象,臨床治療相對採取“補氣生血”“固氣攝血”“理氣活血”“清氣涼血”等治則。

介紹幾個補血方

血虛之中醫治療,臨床補血方略舉如下。

1.四物湯

出自《和劑局方》,由當歸、地黃、芍藥、川芎組成,可補血、和血、調經。血虛而兼月經不調及胎前產後諸證,俱宜選用;對於神經性頭痛屬血虛者,效果亦甚好。

四物湯加人參、黃芪即成聖愈湯,可益氣、補血、攝血,對於月經先期量多色淡、乏力體倦神疲者亦宜。四物湯加桃仁、紅花即成桃紅四物湯,可養血、活血、逐瘀,適宜月經不調屬瘀血阻滯者,以及腹痛,經血見瘀塊、色紫暗者。

若合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即成八珍湯,可氣血雙補,氣血兩虛者宜服用。若八珍湯加黃芪、肉桂即成十全大補湯,可溫補氣血,宜適合氣血兩虛而兼陽虛偏寒(體質較弱,體型呈偏胖或適中,面色偏白,沒有精神)者。

2.當歸補血湯

出自《內外傷辨惑論》,由黃芪、當歸(黃芪劑量為當歸五倍以上)組成,可補氣生血。

血虛勞傷,低熱面潮紅,煩渴,脈洪大而虛,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煩熱、頭痛等人群,皆宜本方,可氣旺血生。

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李東垣曾說:“血不自生,須得生陽氣之藥,血自旺矣。”本方還可用於瘡瘍久潰不愈,扶正託毒,生肌斂口。本方若加血餘炭、甘草、仙鶴草,可用於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3.歸脾湯

出自《濟生方》,由人參、黃芪、白朮、茯神、酸棗仁、龍眼肉、木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生薑、紅棗組成,可益氣健脾,補血養心。

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盜汗虛熱、面黃脈弱,及便血、崩漏、消化道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眼疲勞、心臟神經官能症等人群,皆宜本方論治。本方若加熟地即成黑歸脾丸,功用主治與歸脾湯相同而血虛較甚者。

4.炙甘草湯

出自《傷寒論》,由炙甘草、人參、生地、麥冬、桂枝、阿膠、麻仁、生薑、大棗組成,可益氣養血,滋陰復脈。氣虛血少而心悸心慌,脈結代或虛數者尤宜服用本方,可益心氣,養心血,振心陽,復血脈。

臨床多用本方治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風溼性心臟病、肺原性心臟病、甲亢等病引起的心律不齊、心悸氣急等氣血虧損者。本方加減還可治療老年性危重患者的呃逆,收效亦佳。

5.酸棗仁湯合甘麥大棗湯

出自《金匱要略》,由酸棗仁、茯苓、川芎、知母、甘草、小麥、大棗組成,可養血安神,用於治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證。

6.小營煎

出自《景嶽全書》,由當歸、熟地、芍藥、山藥、枸杞子、炙甘草組成,可滋陰養血。心悸、失眠、健忘者宜服本方。

本方若加人參、白朮、川楝子,可健脾生血,培土榮木。若加山萸肉、何首烏,可生精化血。

治療貧血要強調病因

貧血,西醫學診斷明確,故強調病因治療,列舉如下。

1.出血性貧血,儘快糾正出血。2.藥物性貧血,避免再次用藥。3.缺乏造血要素性貧血,如缺鐵性、營養性貧血,應積極補充造血要素。4.慢性腎衰、感染、惡性腫瘤所致貧血或再生障礙性貧血,補充刺激細胞生成的紅細胞生成素,有較好的治療效果。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可用免疫抑制劑,如使用抗胸腺(淋巴)細胞球蛋白、環孢菌素A等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預後可有改善。6.異基因骨髓移植,治療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一定療效。7.脾功能亢進性貧血及遺傳性環形細胞增多症,可進行脾切除手術。8.當大量、急性出血時,應及時輸血,補充血容量,亦適用於難治性貧血。 西醫學的論治在這裡不再做進一步的敘述。

- End -

7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築賓穴 | 揭秘人體解毒穴,教你如何護腎又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