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濤、代傑等:陰道乳酸菌對精子作用,是利是害?(綜述)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4.123]
① 乳酸桿菌是陰道內的優勢菌屬,一般認為其是生殖系統中完全有益的存在;② 隨著精液微生物組的研究深入,發現精液乳酸菌或與精液質量呈正比;③ 但陰道中乳酸菌濃度遠高於精液,其對精子的作用暫不明確;④ 陰道乳酸菌對精液的黏附、凝固作用可能對精子具有輕微的損傷效應,這可能是一種特殊選擇機制,消除異常精子,確保父系基因組的質量;⑤ 但這同時可能是不明原因不孕症的病因;⑥ 其他致病菌,如大腸桿菌等,被證明具有直接殺精作用。
【主編評語】
目前,夫妻不孕症問題凸顯,其中10%-20%的不孕症病例是無法解釋的,其既無臨床炎症,也無相關疾病。鑑於微生物因素在已知不孕症中所佔比例較大,在非炎症性條件下研究陰道微生物誘發不孕症是合理的。既往的研究均認為陰道乳酸菌是“有益菌”,其可能對不孕症的治療是“有益”的。但是南昌大學陳廷濤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代傑等人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發表的綜述文章,在綜合了一些證據後發現,陰道中高濃度的乳酸菌,可能會對精子產生凝集的作用,從而降低精子活力,而這一方面起到精子質量篩選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是有害的。本綜述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觀點,希望進一步實驗得到證實。(@Epione)
【原文資訊】
Role of Lactobacillus in Female Infertility Via Modulating Sperm Agglutination and Immobilization
2021-01-25, doi: 10.3389/fcimb.2020.620529
佇列研究證實,細菌性陰道炎女性懷孕率降低Human Reproduction——[5.733]
① 納入肯亞458名備孕女性,檢測孕前女性陰道微環境狀況,並隨訪懷孕結果,最終有255例女性成功懷孕;② 孕前BV女性(Nugent≥7)懷孕可能性下降43%;③ 孕前女性陰道持續唾液酸酶升高者,懷孕可能性降低34%;④ 本研究中陰道微環境評估採用革蘭氏染色以及唾液酸酶檢測,這些方法特異性並不好,可能會錯過一些重要的資訊;⑤ 鑑於BV和不孕症在全球的高發病率,BV和生育力下降之間的關聯對大量的希望懷孕的女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主編評語】
本研究透過前瞻性備孕佇列人群分析發現,在孕前患有細菌性陰道炎的女性,其隨後懷孕可能性降低,即生育力降低。該研究為陰道菌群關聯的重要性提供了資料支援。(@Epione)
【原文資訊】
Association between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fecundability in Kenyan women planning pregnancies: a prospective preconception cohort study
2021-02-17, doi: 10.1093/humrep/deab002
陳廷濤、辛洪波、魏泓等:陰道菌群移植或有望治癒細菌性陰道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4.621]
① 從100名健康女性陰道分泌物中分離出10種陰道菌種;② 透過感染進行大鼠陰道菌群紊亂的造模,並分為甲硝唑治療組、益生菌聯合治療組(包括分離出的5種乳酸桿菌)及健康女性陰道菌群移植組(VMT);③ VMT或益生菌治療可降低子宮壁炎症,使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浸潤減少,同時降低陰道組織中白細胞介素-1 β 和腫瘤壞死因子- α 的富集;④ 並使陰道菌群恢復到正常水平,使乳酸菌丰度增加,而腸桿菌和腸球菌丰度降低。
【主編評語】
南昌大學陳廷濤、辛洪波和中山一院魏泓等學者近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發表研究成果,發現在健康女性陰道分泌物中分離出的5種乳酸桿菌,以及健康女性陰道菌群作為整體的陰道菌群移植,在動物陰道炎模型中被證明可以治療細菌性陰道炎。腸道菌群移植已被廣泛研究,但是如何實現陰道菌群移植一直是困擾學術界的關鍵議題。相信本研究能給女性生殖健康帶來新的希望。(@Epione)
【原文資訊】
Dysbiosis of the rat vagina is efficiently rescued by vagin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or probiotic combination
2021-01-09, doi: 10.1016/j.ijantimicag.2021.106277
同濟大學團隊:空氣汙染暴露與胚胎移植成功率存在關聯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7.577]
① 納入上海地區2766例接受胚胎移植的不孕症女性進行回顧性佇列研究,其中生化妊娠率為54.2%,而活產率為36.4%,記錄其不同時期暴露各項空氣汙染指標的濃度;② 在I週期(取卵前3個月至血清hCG檢測)內NO2暴露濃度與妊娠率呈負相關;③ 在第III週期(從取卵前3個月至活產)內PM10的暴露濃度與活產率降低有關;④ 此外,臭氧暴露與居住在非城市地區的患者活產率下降有關;⑤ 接受單胚胎移植的患者更容易受到周圍空氣汙染的影響。
【主編評語】
發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的病例回顧性佇列研究提示,處在空氣汙染暴露濃度更高地區的不孕症女性,其在接受胚胎移植手術後成功的機率降低。不孕症的治療一直是臨床中比較“棘手”的問題,環境暴露組學研究的發展有望為促進不孕症治療手段的進步提供科學思路。(@Epione)
【原文資訊】
Association between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n Shanghai, Chin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021-01-19, doi: 10.1016/j.envint.2021.106377
大資料時代,如何為構建孕產婦健康整體觀保駕護航(綜述)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11.099]
① 妊娠期的健康依賴於複雜的相互關聯的生物適應,包括胎盤形成、母體免疫反應和激素穩態等,相當複雜;② 目前研究較多的與妊娠相關的資料包括電子健康記錄、生活/社會決定性因素、遺傳學資料、多組學資料(如轉錄、代謝、蛋白、微生物組)等;③ 使用最先進的機器學習方法可以整合不同組學的資料集,預測母子的短期和長期健康軌跡,並開發預防或減少併發症的治療方法;④ 而機器學習還有望處理時間序列資料、影像資料及文字資料等複雜資料。
【主編評語】
如何定義一個健康的“妊娠期”是一件複雜而有意義的事,隨著大資料時代的到來,與妊娠期健康相關的資料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維,也越來越難以處理。本綜述闡述了在資料驅動研究的背景下,妊娠期健康相關領域遇到的挑戰和機遇。我們希望有朝一日,有足夠的技術可以處理多維度的資料,對孕產婦的健康進行準確而清晰的預測。(@Epione)
【原文資訊】
Data-Driven Modeling of Pregnancy-Related Complications
2021-02-08, doi: 10.1016/j.molmed.2021.01.007
兒童體重快速增長或與孕期母親氧化應激存在關聯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5.399]
① 納入前瞻性出生佇列研究中736名單胎生育的女性,在孕晚期檢測孕婦尿液中3種氧化應激生物標誌物,包括8-異前列腺素F2α (8-iso-PGF2α)及其代謝產物,及前列腺素F2α (PGF2α);② 隨訪兒童至6歲的發育情況,發現產前8-iso-PGF2α及其代謝產物濃度越高,低出生體重風險越高,而4歲時的體重較高;③ 根據兒童體重變化軌跡分為4組(低、正常、高、從低到高),高8-iso-PGF2α的母親的孩子,其處於“從低到高”的可能性增高2.56倍。
【主編評語】
本研究透過人群佇列資料及孕期女性尿液氧化應激標誌物檢測發現,孕期8-異前列腺素含量更高者,兒童出生體重更低,但是後期增速更快。兒童體重快速增長容易引起肥胖,並引發系列的健康問題。同時,氧化應激也是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其在母嬰健康預測中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挖掘。(@Epione)
【原文資訊】
Maternal oxidative stress biomarkers in pregnancy and child growth from birth to age 6
2021-02-01, doi: 10.1210/clinem/dgab018
炎症性腸病女性更應預防宮頸腫瘤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8.658]
① 納入2098名炎症性腸病(IBD)女性,並1:4匹配健康對照8379名,平均隨訪13年;② 透過資料庫匹配,記錄這些研究物件未來宮頸上皮內瘤變、高度異型增生和癌症(CIN2+)檢出風險;③ IBD組女性CIN2+檢出率高於對照組,患病風險增加;④ IBD組CIN持續或復發的風險也顯著增高;⑤ 回結腸或上消化道部位的IBD女性其發生CIN2+的風險更高;⑥ 吸菸是CIN2+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而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劑與CIN2+無統計學關聯。
【主編評語】
本研究透過病例對照匹配後研究發現,炎症性腸炎女性未來發生宮頸上皮內瘤變和癌症的風險增高。而這種風險增高與免疫抑制劑的使用並無統計學關聯。該研究提示,炎症性腸炎的女性更應該注意預防宮頸癌,定期體檢。(@Epione)
【原文資訊】
Increased risk of high-grade cervical neoplasia in women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case-controlled cohort study
2021-02-20, doi: 10.1093/ecco-jcc/jjab036
瞭解兒童小腸結腸炎綜合徵臨床特徵Allergy: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8.706]
① 食物蛋白誘發的小腸結腸炎綜合徵(FPIES)是一種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② 納入113名FPIES患兒,常見的觸發性食物是牛奶(26%),魚(25%),燕麥(22%)和大米(8%);③ 大多數患者(85%)對單一食物有反應,其中牛奶引起反應的中位數年齡是3.9個月,其他食物為6.0個月;④ 常見的症狀是反覆嘔吐(100%)、嗜睡(86%)和蒼白(61%);⑤ 60%的患兒去急診室就診,27%的患兒住院;⑥ 74%的患者中有家族性特應性疾病史。
【主編評語】
食物蛋白誘發的小腸結腸炎綜合徵(FPIES)是一種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引起嚴重的急性胃腸道症狀和嗜睡,主要影響嬰幼兒,且其臨床特徵存在地域差異。本研究納入113名瑞典患兒,對其臨床特徵進行分析,該研究結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Epione)
【原文資訊】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odprotein‐induced enterocolitis syndrome in 113 Swedish children
2021-02-19, doi: 10.1111/all.14784
口服免疫療法用於治療兒童雞蛋過敏或有療效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10.228]
① 納入50名對雞蛋過敏的6-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隨機分為2組,一組進行維持8個月劑量為1g蛋清蛋白的口服免疫療法(OIT);② 8個月後,OIT組有44%的兒童對1g劑量脫敏,有45%部分脫敏(劑量<1g),而對照組僅有4.8%的兒童脫敏;③ 4種相關蛋白的抗體IgG水平,及卵白蛋白IgA水平增高,而卵白蛋白的IgE水平顯著降低;④ 18個月後,有72%的病例完全脫敏,而有16%的兒童部分脫敏;⑤ 在大多數對雞蛋過敏的患兒中,OIT法能使蛋製品迴歸到其日常飲食中。
【主編評語】
食物過敏是一個主要的健康問題,影響著發達國家5-10%的人口。儘管患有食物過敏症的患者人數眾多,但直到2020年1月底,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還沒有批准任何治療食物過敏症的方法。唯一的選擇是避免食物過敏原的誘發因素和過敏反應的急性處理。有相當多的資料支援口服免疫療法(OIT)作為一種有前途的新型治療方案。本研究基於此設計開展的隨機對照試驗,證明對雞蛋過敏的兒童透過口服免疫療法,可以取得一定的改善。(@Epione)
【原文資訊】
A randomized, open-label trial of hen’s egg oral immunotherapy: efficacy an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in 50 children
2021-01-30, doi: 10.1016/j.jaip.2021.01.020
產前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影響女孩月經初潮年齡?Environmental Pollution——[6.792]
① 納入448名女孩佇列,對其母親孕期血清樣本中內分泌干擾物(EDCs)進行檢測,包括多氟烷基物質和全氟烷基物質(PFAS)、多氯聯苯(PCBs)和有機氯農藥(OCPs);② 隨訪這些女孩月經初潮年齡,並定義早於11.5歲為初潮過早(共218名);③ 總體來看,未發現產前暴露與上述EDCs濃度與女孩初潮過早之間存在統計學關聯;④ 具體化合物分析提示,PFAS中EtFOSAA、PCBs中PCB172和PCB187等物質暴的露濃度可能與初潮過早風險存在微弱的正相關。
【主編評語】
有資料表明,女孩月經初潮年齡有逐漸提前的趨勢,人們懷疑其可能與環境中內分泌干擾物的暴露有關。本研究透過400餘名的女孩佇列研究提示,孕前母親環境內分泌干擾物暴露與女孩月經初潮年齡存在統計學關聯。但是仍然存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包括女孩產後自身內分泌干擾物暴露情況如何?除檢測的物質以外,是否存在其他環境汙染物的暴露?(@Epione)
【原文資訊】
Prenatal exposure to mixtures of persistent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and early menarche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of British girls
2021-02-09, doi: 10.1016/j.envpol.2021.116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