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2020年5月5日08:51:16立夏。農曆時間二〇二〇年四月十三,星期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45°,鬥指東南,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標誌這孟夏時節的開始。

立夏,一個最偉大的節氣,標誌著自然萬物由“生”到“長”的一個轉折,沒有夏的成長,就不會有秋收冬藏!

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

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

“立夏三候”

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每候只隔五天,更替迅速,隨著三候的變更,人們亦可看到大自然演變的特色景觀。

螻蟈鳴:

螻蛄也,諸言蚓者非。小蟲,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謂之土狗是也,一名螻蛄,一名碩鼠,一名螜,各地方言之不同也。

《淮南子》曰:“螻蟈鳴,丘蚓出。”陰氣始而二物應之。《夏小正》“三月螜則鳴”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飛不能過屋,緣不能窮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復身,走不能先人,故《說文》稱鼫為五技之鼠。

蚯蚓出:

蚯蚓,即地龍也;陰物,感陽氣而出。《歷解》曰:“陰而屈者,乘陽而伸見也。

王瓜生:

王瓜色赤,陽之盛也。《圖經》雲:王瓜處處有之,生平野、田宅及牆垣,葉似栝樓,烏藥,圓無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糝,又名土瓜,一名落鴉瓜,今藥中所用也。《禮記》鄭玄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

立夏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蛄)蛄在田間的嗚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立夏習俗”

迎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

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立夏日“見三新“

立夏日,要“見三新”。哪“三新”?櫻桃、青梅與新麥。櫻桃甜,青梅酸,新麥清香。

而此時麥尚未熟,如何嘗新?取青麥穗煮熟,去芒谷,磨成條,稱為“捻轉”,為一歲五穀新味之始。也有將青麥炒熟,糖拌,稱“涼炒麵”。嘗新的還有蠶豆,所謂“消梅鬆脆櫻桃熟,新麥甘香蠶豆鮮”。

鬥蛋

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

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

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

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裡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裡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裡。

“立夏禁忌”

忌坐門檻

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

30年代《寧國縣誌》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

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痠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方可解魘。

厭祟避蛇

立夏日雲南民俗關注的是厭祟避蛇。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莢枝、紅花於戶,以厭祟;圍灰牆腳以避蛇”。值四月而言避蛇,與十二生肖已屬蛇有關聯,地支紀月,三月為辰,四月為已。立夏厭祟,門上插皂莢樹枝和紅花。

按照古代五行說,黑為水,紅為火。這是希望通過兩者相互制約,達到一種平衡。

同時,古人不僅日常用皂莢去汙,還以皂莢入藥,認為它具有殺蟲功效。將它當做厭祟之物,也著眼於除穢驅邪。

“夏季消暑、護心、祛溼、降火”

根據立夏的習俗,為了做好夏季的健康養生,醫生及養生專家總結了四字寶典:暑、熱、溼、氣。做好這四點,養生其實很容易。

一、“暑”——怎樣消暑

1、吃三果:火龍果、楊桃、奇異果

夏天出汗厲害,身體水分流失也快,多吃水果補水很必要。夏季,火龍果、楊桃及奇異果三種水果營養價值高,又能止渴解暑。

楊桃不僅含水量高達百分之九十,還富含礦物質,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鈉離子、鉀離子。

奇異果就是我們俗稱的獼猴桃,是水果中營養成分最高的。

火龍果,我們平時吃的比較少點,其實不僅它的肉可以食用,果皮更是可以抵抗衰老,因此,它最好的食用方法是,整個榨成汁飲用。

2、吃三瓜:西瓜、苦瓜、黃瓜

西瓜,無需多言,如果夏天不吃西瓜,我一定無法存活。西瓜是夏季最常見的水果,價格便宜,是防暑降溫最佳選擇。不僅如此,西瓜還可以幫助我們排除體內毒素,具有利尿的功能。

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夏天吃苦瓜,還可減肥降暑。苦瓜中含有的苦瓜素可以幫助我們清理脂肪,具有很明顯的減肥效果。黃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更是幫助我們分解體內脂肪。

3、用對三葉:薄荷葉、荷葉、淡竹葉

我們都知道,薄荷有清涼的效果,用它泡水喝,可以提神醒腦,是夏季必備聖品。

荷葉可以解油膩,夏天吃完葷菜後,可以泡一杯荷葉茶,對於養生健康很有效哦。

淡竹葉我們不是很常見,其實它是一味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非常適合夏季飲用,選用新鮮的葉子煮水喝,每天只要喝一小杯,就有降火止渴的效果

二、“熱”——怎樣護心

1、按三穴——保心

立夏後,養生重點在養心,為了更好的養心,我們要常按壓著三大穴位。這三個穴位是大陵穴、勞宮穴、內關穴。常常按揉這三個穴位,可以使我們安神寧心,還具有清熱瀉火的功能。

2、吃——百合、麥冬

夏季,可以常吃百合蓮子銀耳湯,每天用百合、蓮子、銀耳、冰糖一起煮成濃湯,喝一碗可以滋陰養肺,緩解燥熱。

麥冬,乍一看,以為是冬天的小麥,其實它是一味中藥,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等功能。可以直接用麥冬泡水喝,能改善心絞痛症狀。

3、養心血——玉靈膏

心血虛主要是指心血不足,使人的腦髓及五臟失於濡養而出現頭昏腦漲、乏力疲倦、面白無華、脣甲色淡、脈細而弱。

現代人暴飲暴食,導致脾胃受傷的太多了,很多人整日山珍海味,可是越是這麼吃,脾胃越受傷,反而營養狀態最差,這就跟如果電腦開啟一個文件沒有問題,可是開啟一萬個一定宕機一樣,這樣的人,脾胃受傷了,往往血虛。

另外,現代人思慮過度,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賺錢,公司如何發展,如何安頓人際關係,結果消耗心血,導致血虛。

最後,婦女因為有特殊的生理結構和生理功能,一生中失血的機會很多,如果不懂滋養,則會導致血虛。

夏季養心重在養心血,如果存在以上現象的可以用玉靈膏來補氣血、益心脾,安神益智。方中桂圓性溫味甘,益心脾,補氣血,具有良好有滋養補益作用,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熱生津。兩者以10:1的配比,於飯鍋上蒸到百次,便可服用,大補氣血,安神益智。

三、“溼”——怎樣祛溼

夏季溼氣重,飲食不正常有發生,面板也會有過敏現象。那我們該如何祛除溼氣呢?

一粥:薏仁紅豆粥

夏季是梅雨的季節,天氣的多變導致我們身體的不適,感冒、腹瀉經常發生。其實,這是我們體內溼氣過重導致的。

祛溼最好的方法是將薏仁和紅豆一起煮成粥,常食用,有健脾胃、清熱火的效果。當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吃山藥、茯苓、冬瓜皮、薏苡仁等食物。

一藥:藿香正氣水

這是夏季防暑必備品,夏季炎熱,喜歡吃冷飲,吹空調,一不小心腸胃就會出現問題。而藿香正氣水對這類小毛病非常有效,當然,很多人不喜歡它的味道。那我們可以選擇服用藿香正氣軟膠囊。

一物:乾毛巾

夏季流汗不止,準備一條幹毛巾可以隨時擦汗,保持身體乾燥。而且常流汗會破壞我們面板,導致病菌侵入身體,引發皮炎、溼疹等面板疾病,尤其是孩子更要注意。因此,身邊準備一條幹毛巾非常必要。

四“汽”——怎樣降火

清心火——蓮子

進入夏季後,內火與外火都很旺。當我們出現口腔潰瘍、失眠、臉紅等症狀時,說明我們的心火太旺了。這時,可以用蓮子心泡水喝,能起到清心火、降血壓等功能。

去胃火——苦丁茶

夏天,你是否有牙齦出血、咽喉痛、大便祕結等症狀。如果有,說明你胃火太旺了,這時,你需要多喝苦丁茶。

苦丁茶很苦,開始先少量喝點,等習慣味道後可以增加飲用量。它有殺菌消炎、清熱解暑、降血壓、降血脂等等功能。

降肺火——白茅根

夏天如果你出現流鼻血、呼吸困難、喉嚨發乾等現象時,可以用白茅根煎水服用,因為它具有止血利尿、清肺降火的功能。

“黃帝內經——看古人夏季如何養生”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經文: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是指“立夏”到“立秋”前這三個月。一般來說,五月五號左右就立夏了,接著就是小滿、芒種、夏至,然後是小暑、大暑,共六個節氣。

夏三月,我們生長的環境變成什麼樣了?“此謂蕃秀”,所謂“蕃”就是層層疊疊的樣子。

春天開花,到了夏天則是枝葉茂密,在老樹上出現了新的枝。而“秀”到底是什麼意思?秀是個象形文字,懷孕的“孕”上面一個“乃”下面一個子,而秀是下面一個“乃”上面一個“禾”,就是植物懷孕了的意思。

“秀”就是植物開花受精後,開始孕育果實的那個狀態。“秀才”啥意思?懷著才,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不是一肚子草包的叫“秀才”。

“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春天“天地俱生”,地氣都往上走,升到天上凝不成雨,只凝成了雲,所以下點雨很難,“春雨貴如油”;而到了夏天,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一升一降,這種交流就開始了,天地就像一對情侶一樣熱烈地擁抱。

“萬物華實”,萬物包括動物和植物。一到夏天,開花的植物有,開始結果的植物有。像早春開得很早的杏花,到夏天裡就沒了,但結了果。夏至前後,杏就黃了,我們就能吃到杏了。這個時候比春天光開花那會兒更殷實,所以叫“萬物華實”。

在夏天又要根據天地的變化來調整作息時間,“夜臥早起”,可以晚點睡,早點起,因為這會兒晝長夜短。“無厭於日”,就是說在夏天這麼激烈、奔放的時候,不要討厭太陽。

我們現在討厭太陽的方法有很多,把自己關在寫字樓裡,還要開著空調;出去吧還要抹著各種防晒霜,打著遮陽傘,就是討厭那個太陽。

其實,夏天本來就應該熱。植物要華而實,想孕好果子,必須要在夏天受熱才行,否則成熟不了。人的生理髮育跟自然是同步的,如果光有秋收、冬藏、春生,沒有夏天的熱烈,很多人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影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00年去香港,大概是八九月份去的;日本呢,也講究穿西服打領帶,很正規地上班,所以也在夏天的時候,冷氣開得那叫一個足,我就受不了。在這樣的環境呆久了,很多人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身心疾病。

身體的陽氣是生命的動力

我們的身體對各種營養物質,比如說對鈣,對維生素D的吸收,是有條件的,那就是要有光照。為什麼有人一到秋冬就會患抑鬱症?就是因為他光照的時間不長。

我們經常說,身體的陽氣是生命的動力,那自然界的陽氣從哪裡來?從太陽來。可是我們到了夏天,卻怕熱,想盡辦法去躲太陽。

人的身體是冬暖夏涼的,在冬天,你摸上去熱乎乎的;到夏天就跟摸到蛇一樣,是涼的。因為我們人體有一套自我平衡的系統,比如你感覺冷了,身體會通過“打擺子”來振奮體內的陽氣,使自己熱乎起來。

根據中醫的五行理論,我們人體有兩套系統:一套制熱,一套製冷。制熱系統對應的是肝和心,而製冷系統對應的是肺和腎。

所以到夏天,你感覺特別熱的時候,腎水就開始“工作”,你身上就會出點毛毛汗,不是那種大汗,接著沒過多久,你的心情也不那麼焦躁了。

老話說“心靜自然涼”,現在這個社會心又不靜,很多人是發自內心地燥熱,即使外面天氣不熱,他身上也燥熱。

如果再加上外面天氣熱,他會怎麼做呢?不去從根本上“鼓勵”自己的腎水來平抑心火,反而通過喝冰水、吹空調來降火。

我們現在還有一項偉大的發明——電冰箱。手一伸進去,寒氣進到身體裡了,加上喝進去的冷東西,兩冷一夾擊,受寒了。在夏天,身體其實是最痛苦的,好多人的病都是受寒後“做”下的。

因為在夏天,我們的毛孔是張開的。經常騎摩托車的人容易得關節炎,但他不是冬天得的,因為在冬天,他知道穿皮褲、用護膝裹住膝蓋來抵擋冷風,而且冬天我們的身體是收縮的。但一到夏天,毛孔就張開了,屋裡又吹著空調,這樣寒邪最容易侵襲進身體。

很多老媽媽正在熱火朝天做飯的時候,突然忘了根黃瓜,開啟冰箱,手一伸進去,寒氣一下就竄到身體裡了。結果肩膀疼、關節疼,到醫院也查不出啥毛病。很多人從來都沒有意識到,一個小習慣會產生什麼大問題。

不少人得病的原因是喪失了“知覺”。“知”是什麼?理性的考慮,知道夏天應該“無厭於日”,應該熱乎點兒,離涼遠點兒,這叫“有知”。無“知”的話,我還有“覺”啊!虛邪賊風一來,我有感覺,馬上就躲開它。但現在的人,第一無“知”,第二“無”覺。為什麼無覺呢?因為大多數人都喜歡喝那些冰鎮飲料、碳酸飲料,結果把自己的感官給麻痺掉了,最後在不“知”不“覺”中被病邪侵害了。

使志無怒

“使志無怒”中的“志”,它代表了記憶和志向。在甲骨文裡,“志”上面是一個“之”字,心知道往哪裡去,這就是你的志向和願望。

另外,“怒”是什麼意思?“怒”就是把自己的心壓抑成了奴隸,而奴隸是匍匐在地下不能站起來的人。我們講聖人的養生之道是“無恚嗔之心”。恚嗔之心是怒氣的開始,怒氣形成了以後,沒爆發出來的狀態叫“怒”,爆發出來則叫“憤”。你看噴湧的“噴”,口字邊一個“賁”字,憤怒的“憤”是心一個“賁”字,所以把怒氣發出來叫“憤”。“怒”是肝氣動了以後,被壓抑的那個狀態。

我們常說“怒傷肝”,憤傷別人,怒則是要傷自己的。“制怒”是儒家或古代士大夫修身的方法,意思是要壓制自己的怒氣,別讓它流露出來。但道家就不主張這麼做,它建議我們:第一,要看得開,以不生恚嗔之心,不生氣、不怒為最高境界。

如果已經怒了怎麼辦?要找合適的地點、場合,把它發出去,絕對不要去制怒,把心中的那股氣壓在那兒。人身上的能量是守恆的,生氣了,你要不把它轉化出去,那口氣永遠就在那兒。

剛開始是無形的一口氣,慢慢地它會再結合身體裡的其他“恐怖分子”,比如說痰、瘀血等,就變成有形的了,時間一長,就會長出一塊東西了。

很多人生氣以後的習慣就是吃東西,我建議大家這時千萬別吃。我們知道肝氣是往上走的,所有在個成語叫“怒髮衝冠”。吃東西是往下嚥的,足陽明胃經也是從臉往腳上走的,所以一個往上頂,一個往下壓。而氣本來是無形的能量,但是加上你吃進去的東西后,就變成有形的了,所以生氣的時候去吃東西,會形成很難化解的鬱氣。

有句話就叫“吃飯不生氣,生氣不吃飯”。

怎麼去化解自己的怒氣呢?我們可以吃一些疏肝理氣的藥,一般這些藥物都有些辛味兒,是發散的。最好是去找醫生調理一下,也可以去藥店開一些成藥或者是湯藥,比如舒肝丸。

吃完藥或扎完針以後,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會開始打嗝、放屁,而屁、嗝是氣,就是你嚥下的那口氣,你把它發出來了,它就變成了一種無形的東西,肝裡面鬱結的氣也隨著消散了,“敵人”沒有根據地了,你就免了“患”,“患”就是心中堵了一串。

夏天絕不是鬱悶、憋怒、憋屈的季節,如果心中有患,你要去找合適的場合、時間把它盡情地發洩出去,這就是“使志無怒”。不要讓自己活得太壓抑,冬天是“若伏若匿若有私意”,你藏著、掖著沒問題;但在夏天,你還這麼壓抑著,那就不太好活了。

“使華英成秀”

英是草字頭底下一個央字,“央”是什麼意思呢?“央”是最高點的意思,子時的最高點就是央,我們說夜未央,就是未到子時。“英”就是花開了以後中央吐出的最高點,那是花蕊。

在夏天,我們要利用這種熱烈的天氣,不要厭於日,讓我們開出的那些花、吐出的蕊受精,使它懷孕、結果,這叫“使華英成秀”。其實,農民伯伯最怕的是夏天不熱,夏天要是連著幾個陰雨天,完了,種下的麥子該灌漿的灌不了漿,該抽穗的抽不了穗,就成不了實,結不了果。

“使氣得洩”

“洩”和“瀉”有什麼區別?“洩”是無形能量的流失,而能看得見的水瀉、大便溏瀉則是“瀉”,它們分別指的是無形和有形的能量流失。冬天是閉藏的,不要洩氣;而夏天,毛孔是開放的,你能看見的是出汗,看不見的是體內的熱氣正往外蒸騰。夏天毛孔開放,就是要讓體內積攢的、不管是氣還是什麼汙濁的東西排洩出去,不過前提是你要“無厭於日”。

如果你整天開著空調,開著電扇,結果氣沒來得及出去,虛邪賊風就先竄進你身體裡了,所以夏天是非常容易中風的一個季節,因為你身體裡的氣是往外洩的。

“使氣得洩”,這是一種渾身舒暢的感覺。很多人喜歡喝冷飲、吃冰棍,把自己“冰鎮”起來。想一想,氣被這些冷東西冰鎮後能從身體裡洩出去嗎?不會,反而被鎮在身體裡了。

所以古代沒有電冰箱的時候,人們在冬天把冰塊切下來放到地庫裡,夏天再把冰從地庫裡拿出來運到城裡去賣。這些運冰賣冰的人在路上渴了,就會敲開街坊的家門,討碗水或茶喝。他為什麼不吃冰呢?因為冰把他鎮住了。“生津止渴”,只有讓自己的體內產生津液,才能真正消除焦渴的狀態。如果生不了津,你就是吃再多的冰,喝再多的冷飲,也還是會渴。

“若所愛在外”

春天是發情的季節,是情緒、情感、感情萌動的時候,它發青,還比較青澀;到了夏天,植物顏色從青色變成了紅色、赤色,木生火,所以夏天是一個火熱的季節。

春天對應的是肝,夏天對應的是“心”,“心”包括我們說的心包——肉質的心臟,還包括我們形而上的情感、情緒。這時候,心氣隨著天地的變化也變得很足、很旺。然後呢,夏天是一個表達自己那種愛的季節,甚至是做那個的季節。愛的繁體字“愛”的中間有個“心”,愛是要動心的。

“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我們要“四氣調神”,跟著自然天氣的變化去走,天氣出現了什麼像,出現了什麼氣,我們應和著走,所以保持一致叫“應”。應一聲就是叫一聲答應一下;沒有回聲,沒有迴應,那你就沒有跟上天地的共振和節奏。在春天,植物發芽了,到夏天就要瘋狂生長,去孕育自己的果實。

我發現,現在人們的“果實”發育不良了,男子的精子數目減少了,女子的卵泡不成熟,這都跟夏天用空調、冰箱以及喝冷飲有關。萬物是一理的,萬物華實,也包括我們人類。

孕育自己的果實需要一個熱烈的階段,否則它就發育不好,出現抑鬱症、躁狂症,包括一些心臟疾病,其根兒就在夏天。

“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本來應該熱,“無厭於日”的,你非要逆著它,傷了自己的心氣,就好像春天去殺生,會傷自己的肝氣一樣,在夏天,你逆著天地之氣走的話,就容易傷心;而到了秋天就容易得一種病——瘧疾,一會兒冷一會兒熱的。

其實,這是伏寒在身體裡面發散不出來的表現。這樣到了秋天,就沒東西可以收穫了。華英成不了秀,沒有孕育,哪來結果?所以春華為什麼沒有秋實呢?因為沒有夏秀,在夏天,你沒有好好地、熱烈地讓她去秀,所以就“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在夏天,如果“無厭於日”就會出很多汗,流失掉很多鹽份,怎麼辦?多喝湯、喝熱水,另外加點鹽,補充體內的鹽份。在夏天,人體內的陽氣和能量是往體表走的,是要出汗的,這時反而是肚子是涼的。

我老家有句俗話說得好,睡覺的時候,冬天要蓋後背,夏天要蓋肚子。在夏天,你摸摸肚子,是涼的,而且人的胃口也不好,所以夏天我們叫疰夏或苦夏,這是身體自然的一個表現。

越到這個時候,你就越要吃熱性的東西。我們說“冬吃蘿蔔夏吃薑”,為什麼要吃薑?為了溫暖腸胃。可是夏天,我們不光吃冷飲,還吃海鮮,很多人鬧肚子,上吐下瀉的,就是吃多了海鮮鬧的。

在中醫裡面,海鮮是寒涼之物,水裡的東西都是寒性的。夏天寒性的東西吃多了,就容易鬧肚子;其實如果你上吐下瀉地拉出去了,還不錯,如果沒拉出去,就相當於把陰寒的東西吸收進體內了,就為往後出現蕁麻疹等一系列(過敏性)疾病埋下了禍根。

如果實在喜歡吃海鮮的話,一定要加一些熱性的配料,如紫蘇葉、芥末、生薑、黃酒、白酒等去平衡它的寒性,或者是炭烤著吃。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鮮草如何泡酒比較好?意義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