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黏膜在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下,導致胃黏膜區域性或廣泛性固有腺體萎縮、數量減少,常伴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其病程長,病情易反覆發作,具有一定的癌變傾向,嚴重影響現代人們的身心健康。

本病發病率高,臨床表現無特異性,甚至可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飽脹、疼痛等非特異性消化不良症狀,可伴有食慾不振、嘈雜、噯氣、反酸、噁心、口苦等消化道症狀,其病理的嚴重程度與症狀之間無相關性。少數患者伴有舌炎、消瘦和貧血。部分患者可以合併有焦慮、抑鬱等精神症狀。因此,科學預防和規範治療本病非常重要。

如何發揮中醫藥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後防復”的作用?廣醫附屬中醫醫院脾胃科樊春華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表示,要分以下三步來做:

第一步

未病重養生,防病於先

情志不暢和飲食不節是慢性萎縮性胃炎重要的發病病因。俗話說胃病“三分治療,七分養”。

(1)保持心情舒暢

長期恐懼、悲傷等會引起大腦皮層功能失調,紊亂迷走神經功能,致使胃壁血管不規律、痙攣性收縮,從而誘發炎症產生。對此,日常應當學會自我調節方法,加強放鬆訓練,透過諒解、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保持身心最佳狀態。

(2)飲食調養

飲食宜規律,進食速度宜緩,飲食以清淡為主,儘量少食滋膩食品、醃製食品、辛辣刺激食品,戒菸戒酒。選擇營養價值高、細軟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豆漿、魚、瘦肉等。

第二步

既病要早治,防其傳變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又稱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為症的病證。病因多因飲食不節、七情失和、勞倦過度、外邪犯胃或稟賦不足等所致,脾胃虛弱,脾失運化,胃失和降,氣機不利,升降失調,不通則痛,胃絡失養,不榮則痛,久而成萎而發於本病。脾胃虛弱為本病的基本病因,正如《金匱要略》曰:“四季脾旺不受邪”。樊春華副主任醫師在此為大家介紹應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醫外治法

(1)耳穴

取足三里、中脘、腹、胃、脾、神門。每次選3-5穴,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2)艾灸

取足三里、三陰交、中脘、脾俞、胃俞行艾灸治療。

(3)中藥穴位貼敷治療

寒證——熱敷方:取乾薑、吳茱萸等調製成藥膏外敷臍部或疼痛最明顯處,每天外敷1-2次,並配合紅外線照射。

熱證——寒敷方:取大黃、黃柏調製成藥膏外敷臍部或疼痛最明顯處,每天外敷1-2次。

(4)穴位按摩

雙足三里、內關和三陰交是常用中醫保健穴位,每天按壓約10分鐘有助調節脾胃消化功能。

第三步

愈後需調養,防其復發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特點是稍有不慎便反覆發作,治癒後容易復發,因此預防顯得至關重要。

(1)規律生活起居

有規律的生活起居對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患友的調養非常重要,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早睡早起。經常熬夜會擾亂生理規律,削弱胃的屏障修復功能。因此得了胃病除了要按時用藥外,還要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促進疾病的康復。

(2)適當運動鍛鍊

經常鍛鍊身體,能夠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透過運動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和分泌,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

(3)日常自我保健

每晚睡覺之前,可以躺在床上用兩手按摩腹部,上下來回往復約40遍左右;也可以肚臍為圓心,以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按摩60圈,長期堅持可以助脾運,去積滯,通穢氣,對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下面推薦兩道常用的藥膳,可改善慢性萎縮性胃炎。

山藥陳皮紅棗粥

原料:山藥20g,陳皮10g,生薑3片,紅棗3枚,大米50g。

製法:將山藥洗淨,切碎;大米洗淨,在鐵鍋內炒至黃色。然後將兩者與清水約1000mL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陳皮、生薑、紅棗,煮至250~350mL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益氣和胃。適宜脾胃虛弱證。胃陰虧虛者忌服。

羊肉生薑桂圓粥

原料:新鮮羊瘦肉50g,桂圓肉10g,大米50g,生薑5片。

製法:將羊肉切成薄小塊,大米洗淨,生薑去皮,切成薑絲。先將羊肉加清水,放入砂鍋內煮爛,再放入大米、桂圓肉,以中火煮成粥。待好時放入薑絲,再煮片刻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溫胃散寒止痛。適宜脾胃虛寒證。脾胃溼熱者忌服。

6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關於神經性頭痛,你瞭解多少?揪出背後的4種“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