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的一位好鄰居,不幸患上直腸癌,在與病魔爭鬥的日子裡,受盡了折磨。不久前,家屬告訴我說,又出現了褥瘡,問我怎樣處理?

褥瘡的發病基礎和誘因

褥瘡又稱壓瘡、壓力性潰瘍,是一種由於身體區域性面板長期受壓,血液迴圈障礙,面板和皮下組織缺血缺氧,而出現損傷、潰瘍甚至壞死的症狀。

好發於受壓的骨突起部位,如骶尾骨、坐骨結節、股骨粗隆、足外踝及足跟處等肌肉組織薄弱部位,受壓區域性初期出現面板顏色改變、水腫,繼而出現水皰、糜爛、潰瘍,可深達肌肉、骨骼,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能夠誘發褥瘡發生的因素較多,其中面板長期受壓是最主要因素。另外,摩擦力、營養不良、糖尿病、大齡患者、抵抗力下降、藥物因素和吸菸等均可誘發。

中藥方劑治褥瘡

中醫認為此乃久病氣血虧損,受壓部位氣血瘀滯,血脈不通,經絡阻隔,肌肉筋骨失養則潰腐成瘡。總之,本病多閃氣血虛弱,氣滯血瘀所引起。

1、氣血虛弱

證候:面板蒼白,灰白或青紅色,境界清楚,中心顏色較深,全身衰弱無力,納差,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補益氣血,通絡潤膚。

方藥:《正體類要》八珍湯加減。當歸20g,川芎20g,白芍15g,熟地30g,黨參20g,白朮10g,茯苓30g,丹參30g,紅花10g,銀花30g,陳皮10g,連翹15g,甘草10g。若肉腐潰破加花粉、白芷、桔梗託毒排膿;發燒加地骨皮20g,羚羊角2g;口渴加生石膏30g。水煎待溫,分次服。

2、氣滯血瘀

證候:皮損表面起水皰,破後潰瘍,肌肉、骨骼表面形成壞死,纏綿難愈。舌質暗,苔薄,脈澀弦。

治法:益氣化瘀,透膿止痛。

方藥:《醫宗金鑑》托里透膿湯加減,黨參15g,黃芪30g,當歸30g,白朮10g,穿山甲10g,皂角刺15g,白芷10g,青皮10g,雞血藤30g,伸筋草30g,花粉30g,地丁20g,甘草10g。若流水惡臭,加黃柏10g,澤瀉20g,紫草30g;大便乾結加大黃10g(後下);食少、咽乾加焦三仙各30g,知母10g。水煎待溫,分次服。

3、人參(另煎兌服)6克、歸尾9克、枸杞子18克、雲苓15克、赤芍9克、菟絲子18克、白朮12克、紅花6克、雞血藤18克、甘草3克、白芷9克、桔梗9克、生芪24克、連翹15克。水煎待溫,分次服。

主治褥瘡,症見瘡口腐黑蔓延不止,腫勢繼續發展,潰出膿液稀薄臭穢,形成粉漿汙水。伴有萎靡不振,不思飲食者。

加減:或配合服用人參養榮丸(每早服2丸),十全大補丸(每晚服2丸)。或湯藥與丸藥交替服用。上部褥瘡加川芎、升麻;下部褥瘡加牛膝、桂枝;大便幹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川軍;食少者加焦三仙、雞內金、木香、枳殼。

方源:《中藥方劑大全》

4、黨參茯苓湯:黨參100克,茯苓15克,熟地、白芍、川芎、當歸、自術、生薑各10克,炙甘草6克。大棗3顆。每日1劑,水煎服,分3次,同時配合區域性一般換藥。主治褥瘡氣血兩虛症。

中藥外敷治褥瘡

1、當歸生地膏:當歸50克,生地30克,白花、北紫草各15克,川黃連10克,薑黃6克。加水500克,文火煎至焦枯為度,去渣,加血竭15克,沸騰片刻,用紗布過濾於容器中,加蜂蠟30克,微火熔解,攪拌至完全混合冷卻備用。清創創面,再敷以藥膏,每日1次,效果顯著。

2、大黃五倍子:生大黃100克,五倍子130克,銅綠1.5克,輕粉1克。生大黃加水300毫升,煎沸20分鐘,過濾。再加水300毫升,煎沸15分鐘,過濾。兩次濾液濃縮至100毫升,後加入300克凡士林,再將輕粉、五倍子、銅綠研末摻入。之後將藥膏平攤於消毒紗布上,貼於創面,膠布固定,每12小時更換1次,療效顯著。

3、乳香白芷散:乳香、白芷、沒藥、黃連各10克,冰片2克共研細末,治療時雙氧水清洗瘡面,撒上藥粉,敷料包紮,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療效滿意。

4、二黃連翹液:黃連20克,黃芩15克,連翹15克,加水200毫升,浸泡20分鐘,煎煮後濾出藥液備用。清潔創面,用消毒棉籤蘸藥塗擦,上蓋油紙保持溼潤,每次半小時,每天3次,兩週一療程。

5、生肌玉紅膏外敷:當歸身60克,白蠟60克,輕粉12克,甘草30克,紫草6克,血竭12克,麻油500克。生理鹽水清洗患處,敷上藥膏,每日一次,治療中重度褥瘡。

6、龍血竭外敷:清洗患處,將龍血竭膠囊內的粉末均勻地敷在潰瘍面上,外蓋無菌幹紗布,每日換藥1-2次。

7、紫草油外敷:紫草200克,加入麻油500毫升浸泡24小時,然後將紫草油過濾,高溫消毒後備用。

8、七釐散:清潔創面後適量凃撒,外用無菌敷料包被,每日換藥1次。

10、京萬紅燙傷膏:清創後區域性塗抹,外覆無菌紗布,每日1次。

治療褥瘡的偏方

1、活蚯蚓100克,清水洗淨,搗爛,加入白糖300克拌勻。置8-10℃低溫處備用。治療時先常規消毒,清除壞死組織,然後用消毒棉籤將制好的鮮地龍白糖合劑敷在褥瘡處,外覆一層塑膠薄膜,消毒紗布包紮,主治感染性褥瘡。

2、烏賊魚骨、碘伏、生理鹽水、醫用剪刀、紗布。先將烏賊骨適量放在火上焙乾至淡黃色,取掉外面硬殼之後研成粉末備用。將創面的壞死組織清理乾淨,常規消毒,撒上備用骨粉,蓋上紗布,每天1次,直到潰瘍面癒合沒有滲出液後再上藥1-2次。

3、血竭、制乳香、珍珠母、冰片各50克,雞蛋黃熬油適量。將珍珠母煅制後與餘藥共研成粉,加入雞蛋黃油成膏,裝瓶備用。將創面的壞死組織清理乾淨,常規消毒,塗抹膏劑厚度2毫米,乾淨敷料敷蓋創面,2天1次,一週為一療程。

4、白黃散:大黃、煅石膏各40克 雲南白藥適量,共研細末,過細篩,裝瓶備用。瘡面常規消毒後,撒滿該藥,外敷消毒紗布固定,每日1次,7天為1療程。

5、白紅散:爐甘石50克,血竭20克,煅石膏40克,海螵蛸15克,連翹3克,雲南白藥30克共研細末備用,瘡面常規消毒後,撒滿該藥,外敷消毒紗布固定,1次/日,7天為1療程。

6、白砂糖500克,高錳酸鉀少許,250毫升水溶解,加熱至粘稠狀,待涼至溫熱後直接塗在患處,厚度為4毫米,後用布包扎,每5天洗換1次,3次後症狀會明顯好轉。

7、黑木耳30克,焙乾研細末,與等量白糖和勻,加溫開水調勻外敷。分泌物有菌時,木耳散與水的比例為1:2,分泌物無細菌生長時,木耳散與水之比為1:8-1:10,2日1次。

8、冰硼散治褥瘡:冰硼散1瓶,黃芪30克,當歸20克,共研細末,加胡香麻油20克拌勻備用,褥瘡區域性常規清創後,將本品均勻塗布於創面上,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1換,連續1-2月。

治療褥瘡的西藥方

1、紅黴素治褥瘡:注射用乳糖酸紅黴素0.3克,滅菌注射用水6毫升溶解,均勻噴灑於創面上,後用烤燈照射10-15分鐘,2次/日。

2、呋喃唑酮治褥瘡:呋喃唑酮片壓成粉末,感染創面常規消毒,將粉末撒於褥瘡面上,1-3天換藥1次。

3、糜蛋白酶治褥瘡:創面常規消毒後,用無菌棉籤蘸糜蛋白酶粉末塗於創面,外敷無菌敷料,1次/日。

4、百多邦治療褥瘡:創面常規消毒後,塗上百多邦軟膏,一日3次,II期患者不覆蓋,III-IV期患者外加無菌紗布覆蓋。

治療褥瘡的誤區

誤區一:頻繁按摩骨突處,可加速區域性耗氧和組織壞死。

誤區二:使用鹼性肥皂擦洗面板,去除了有利的面板保護層。

誤區三:爽身粉可堵塞毛孔,不利於面板呼吸和健康。

誤區四:使用氣圈可增加新的受壓點。

誤區五:在傷口上塗抹各種藥膏、藥粉和抗生素

誤區六:暴露傷口使其結痂,導致痂下積液感染。

誤區七:使用烤燈不當,不利於癒合。

褥瘡的注意事項和預防

1、勤翻身,每2小時翻身一次,可以左右側30°翻身;

2、在關節隆起的部位使用海綿墊、水床、氣墊床、泡沫墊;

3、定期擦洗、按摩,保持乾燥通風,保持面板清潔乾燥,增加營養。

4、保持床面平坦、清潔、柔軟。

5、碘酊塗於創面,每日2次。

6、可經常用50%酒精按摩區域性,然後外塗滑石粉每天2-4次。

18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解肝煎臨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