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陽明胃經——健脾養胃,促進人體自我消化
大家都知道胃主消化,把食物消化掉,而且在中醫講胃為後天之本,就是日常的飲食營養都是靠胃來供應。所以,胃是很重要的。但是講到美容呢,就要從面部來講,面部氣色不好、面板容易鬆弛、容易長痘痘、容易臉色蒼白以及氣血供應不上,可以從胃經來調整好。
中醫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生命之源。
生活中我們看見過這樣一些女孩兒,身材苗條,眉目清秀,但吃得很少,有時候還經常憂鬱,晚上睡不著,指責兩句就能哭鼻子。其實,只要你仔細觀察,80%都有脾胃問題。
還有些女孩兒吃得很少,突然一下就胖得驚人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中醫說,思傷脾。脾胃是彼此相和的,這種感覺與我們常說的肝膽相照有異曲同工之妙。假如脾傷得太重,就會存溼,溼氣一多就會直接阻礙血液的流動速度,當然也就影響了胃氣。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人憂傷、生氣就會出現胃不舒服,有的吃不下去飯,有的玩兒命吃飯,這都是脾胃功能不和諧狀態的表現。時間長了,胃部功能就不好了,再嚴重者就可能會導致脾胃器機紊亂或者胃潰瘍,更嚴重的還可能引起內分泌失調或者胃癌。
中醫傳統醫學認為,在人體上共有十二條經脈、八條奇脈,迴圈運行於人體,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針灸理論正是基於經絡學說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十二經脈以其主導的臟腑功能為主命名,胃經就是十二經脈中的一條,全稱為“足陽明胃經”。胃經是分佈在人體正面的一條很重要的經脈。
足陽明胃經主治腸胃等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某些病症和咽喉、頭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症,是對消化系統來說非常重要的穴位。
足陽明胃經從頭部開始,經脖子、胸、腹、下肢以至足尖等。消化系統有障礙時,會出現疲勞、身體倦怠、缺乏元氣等症狀。面板沒有光澤,顯得黑、黃。
嘴唇容易破裂,有縱形皺紋,唇邊容易潰爛。發聲無力,發音模糊。精神不振,遲疑不決,悶悶不樂,經常苦惱,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有喜吃甜食的傾向。
此外,對清淡的食物有偏好,不愛吃油膩的食物。若要長久保持同一姿勢,則會坐立不安,無法鎮定下來。因為胃經的異常,經常被原因不明的頭痛所苦惱,出現前頭部和眼睛的疼痛、鼻塞、喉嚨痛、腹脹等症狀;腳部有虛弱、麻痺。
出現以上所述症狀,請刺激位於胃經上的穴位,症狀就會有顯著改善。胃經是非常長的經脈,主要穴位有45個。
其中有這樣幾個穴位是非常的重要,它們是整個胃部經絡上的特效穴位,只要運用一些非常簡單的技巧就可以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1.厲兌穴
位於人體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1寸。
“厲兌穴”名字的淵源:厲是噩夢的意思,兌是八卦中的一卦,代表沼澤,厲兌的意思就是掉進了噩夢的沼澤中。所以這個穴位對平時愛做噩夢的人來說特別有意義,對這個穴位施針或按摩,可以緩解每晚噩夢的症狀。另外,對於有神經錯亂症狀的人來說,厲兌穴能夠靜心安神。
按摩手法: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攥一攥第二個腳趾,這麼一攥,厲兌穴就攥住了,再扭扭腳趾肚,最後用指甲掐腳趾肚。同時把10個腳趾都掐一掐,這對於安眠特別有好處。這樣一來,晚上就不愛做噩夢,就該做好夢。
2.內庭穴
內庭穴在足背,當第二三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以艾條點燃後對對應腳掌前部的裡內庭穴施以溫和灸,艾條距面板1.5cm,灸至患者感到區域性灼熱為度。中醫認為,消化不良性腹瀉多因飲食不節、宿食內停、阻滯腸胃、傳化失常而致,表現為腸鳴、洩瀉、舌苔垢膩。裡內庭為奇穴,艾灸裡內庭可振奮脾胃陽氣、調理氣機、消導積滯、清利溼熱,從而恢復腸胃功能,達到止瀉效果。內庭穴治療實火牙痛。
3.陷谷穴
陷谷穴在足背,當第二三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
有相當多的孕婦在妊娠後期會出現下肢浮腫,輕度浮腫常常是下午較明顯,早晨可消失,這是正常現象。如果早晨仍不能消失,則稱為“妊娠水腫”。對於下肢浮腫的孕婦,可讓其採用平臥位或下肢略為抬高的體位,然後從足背開始,沿小腿向大腿方向推拿,力度要輕柔,手法以按、壓、推、摩、輕捏交替混合使用。在按壓推揉的過程中,要以陷谷穴為重點。該穴在腳背上第二三趾骨結合部前方的凹陷處。按壓此處,對顏面浮腫、水腫、足背腫痛都有很好的療效。
4.解溪穴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按壓解溪穴,反應有區域性酸、麻、脹感。同時活動雙患肢。解溪主治:肩關節周圍炎,亦可治膝關節炎,對糖尿病、頭痛、目疾、精神病也有醫療作用。治療手腕扭傷最有效的是指壓“陽池”。以手腕為中心,往不痛之處彎曲,用拇指一面吐氣一面強壓10秒鐘才放手,如此重複3次。如果是腳脖子的話,指壓“解溪”也很有效。指壓要領同前,在指壓後腫消、痛止。
5.豐隆穴
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粗隆前緣二橫指(中指)。
豐隆穴的穴肉厚而硬,點揉時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節重按才行。找穴要耐心些,可在經穴四周點按試探,取最敏感的點。當有痰吐不出的時候,豐隆穴會變得比平時敏感許多。中醫講的痰溼,是指體內代謝廢物堆積。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溼化痰。豐隆,象聲詞,指轟隆打雷,按摩此穴能把脾胃上的濁溼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每天按壓1~3分鐘。
6.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的作用。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
古今大量實踐都證實,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經常按摩該穴,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
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往內按即可;
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最後要說的是,因為我們按摩胃經的主要目的是調節胃腸功能。
所以,飯後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開始按揉穴位了,特別是足三里、天樞這幾個重點穴位一定要按到,然後在睡前一個小時左右灸一會兒,灸過喝一小杯水。
每天早上7—9點沿著胃經的循行進行敲或者按揉是最好的,這個時間段是胃經經氣最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