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林某,2002年12月25日,61歲的年齡,因腹部劇烈疼痛被送往醫院,當地醫生診斷為闌尾炎,打針吃藥無法控制,家人便將其轉至市裡的醫院。

1月28日做了B超,結果:肝內外膽管擴張,肝外膽管下段梗阻,炎性狹窄,壺腹部MT待排,胰管稍擴張。為了更好的檢查確定是什麼病,子女決定給父親做CT檢查,1月30日CT意見:胰頭鉤突下方見一團塊狀軟組織密度影,大小約3.6×4.4cm,共5個層面可見,病灶邊緣欠光滑,與十二指腸降部腸壁介面欠清。醫生給出的診斷,80%可能是胰頭癌無疑!

子女第一時間知道後都不敢相信,但也沒辦法,當時臨近春節,只好開了8天的消炎止痛藥劑回了老家,決定等到年後在去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並統一決定暫時對父親隱瞞病情。

2月8號,大年初八,子女帶著父親轉往省立腫瘤醫院,並於初九重新拍了一次CT,再次肯定胰頭癌的可能。外科部的醫生看完CT片子後認為:由於腫瘤已到中晚期,且在膽囊切除後(患者於1995年因膽結石動過膽囊切除術),腫瘤與胰體已連在一起,如動手術則需切除半個胃及胰腺體,還需涉及肝、脾,等於切除半個內臟,因此,即使手術能動,也已無多大的意義。

為此,幾個子女聚在一起討論,最終決定徹底放棄手術治療,轉向中醫尋求幫助。他們在網上搜查資料,看到了筆者的資訊,於是透過工作人員掛號,並由家屬帶著資料來上海找我面診。筆者根據患者的病例報告開具了中藥湯劑和中成藥,從2月15日服用到3月10日,服藥期間,嚴禁抽菸、喝酒、酸、炸、辣、油膩等物。

其間,3月6日做了一次B超,從檢查情況看,肝內膽管比上次已減小到直徑7mm,團塊從原來的看不清邊界,變成已能看清邊界,且有所減小。關鍵的是腹膜後淋巴結已找不到,說明轉移被控制。

3月7日,西醫建議患者動膽腸吻合手術,以避免過段時間膽汁堵塞,引起全身黃疸,導致肝壞,子女不敢定奪,便於3月8日,帶著患者來上海找我面診,筆者根據患者的病情,重新開具第二個療程的中藥湯劑和背部腹部外敷貼,並且建議無需在做手術。

4月4日,患者再行B超檢查,結果:肝臟形態大小正常,實質回聲均勻, 未見明顯佔位。肝內膽管擴張直徑7mm,肝外膽管擴張,下段探及不均質低迴聲40×33×27mm,邊界尚清,膽囊已切除,胰腺胰管內徑2-3mm。根據這次檢查情況,可見腫塊進一步縮小,甚至檢查的醫生都認為不是胰頭癌,而是普通的炎症。聽此,子女也終於是鬆了一口氣。

後續幾個月,患者一直在筆者處看診,服用中藥和外敷藥貼,並每月拍一次B超,情況持續好轉,到當年10月,已不再出現腹痛情況,患者胃口轉好,睡眠安穩,精神狀態也比患病時好了很多,生活恢復正常水平,能自己外出。

至今,他帶瘤生存已過了近20年,雖然當時病情兇險,但在結合內外治、綜合中西醫的治療下,還是經歷了柳暗花明,並且還實現了有生存質量地健康生活。所以,在此也希望正在經歷抗癌戰役的你也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6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服用西地那非治療陽痿是禁止與這類成分合用,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