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很多朋友經常會遇到消化問題。比如肚子脹、不消化、便祕、拉肚子等等。如果是急性的,一般是飲食不當引起的。飲食清淡點,或者吃點藥,一般三五天就好了。如果時間比較長,就需要排除消化道的慢性疾病,比如慢性胃炎、慢性腸炎等等。而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出現了消化道的慢性症狀,還需要警惕一種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

人體的自主神經主要分佈在我們的內臟,負責調節內臟的生理活動。因為內臟的生理活動不受人的意志控制,所以這些控制內臟生理活動的神經被稱為自主神經,也叫植物神經。自主神經分為兩種,一種負責內臟的運動,比如胃腸蠕動、汗腺分泌等等,叫做內臟運動神經,另一部分負責內臟的感覺,比如腹脹、腹痛等等,叫做內臟感覺神經。

糖尿病可導致自主神經發生病變。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自主神經病變是胃輕癱。胃的自主神經受損後,會導致胃口變差、腹脹、消化不良的症狀,常常被誤診為慢性胃炎,其實是沒有找到根本原因。除了胃輕癱,常見的糖尿病消化系統併發症還有胃食管返流症、麻痺性腸梗阻、腸易激綜合徵、慢性上腹痛、直腸肛門功能障礙等。下面分別介紹一下它們的主要症狀表現。

1、胃食管返流症:食管和胃連線的部位叫賁門,在未進食的情況下,正常人的賁門是關閉的。如果控制賁門的神經發生病變,會導致食管運動失調,食道張力下降,食道原發性蠕動減弱或消失,胃酸和胃裡面的內容物向食管反流,引起反酸、燒心等症狀,嚴重時可引起反流性食道炎。胃食管反流症常常會被誤認為是心絞痛發作。

2、麻痺性腸梗阻: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見的胃腸道症狀,患者的腸蠕動減弱或消失,極少數患者可出現腸穿孔。患者表現為明顯的腹脹,常伴有嘔吐胃內容物,嘔吐物中沒有糞味。一般無陣發性絞痛,病人不能坐起,有時會有呼吸困難的症狀。

3、腸易激綜合徵:主要表現為腹瀉,典型的症狀是間歇出現的腹瀉,每日可多達20~30次,為大量的水瀉,無腹痛。腹瀉次數在晚間較多,但白天也會發生,特別在進餐後不久,少數患者有大便失禁。血常規、大便檢查往往沒有明顯的感染表現。

4、慢性上腹痛:膽囊神經受損可引起膽囊收縮減弱,尤其是在進食較多脂肪之後比較明顯。做膽囊超聲或者CT檢查有時候可以發現膽囊擴張。

5、直腸肛門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大便失禁。造成大便失禁的原因主要是直腸感覺障礙與肛門內括約肌的失控。但是與腸易激綜合徵導致的大便失禁有所不同。主要的區別是糞便的量,直腸肛門功能障礙導致的大便失禁,大便的量一般在24 h內不會超出200g。最容易發生在晚間睡眠中,但也可發生在白天。

治療

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需要綜合治療,包括改變飲食習慣、控制血糖及藥物對症治療。

1.原發病的治療

血糖水平的高低與胃排空的關係十分密切。應積極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可部分改善糖尿病性胃輕癱的胃排空延遲。

2.飲食治療

進食以少量多餐為好,低脂飲食能減輕患者胃輕癱的症狀。應避免進食不消化蔬菜,以預防形成植物胃石。

3.藥物治療

必須定時使用胃動力藥物,應在餐前半小時左右服藥,使其血藥濃度在進食時已達高峰。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比利、伊託必利、西沙比利。

預防

等待病變出現之後再行治療,往往難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積極、有效地治療糖尿病,是預防糖尿病性胃輕癱的最佳方法。#健康科普挑戰賽#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怎樣有效的防止蕁麻疹復發?日常生活中患者應當如何的預防蕁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