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有學者統計15%的人一生中曾患過溼疹,國外調查顯示每9人中有一人在人生的某一階段患有溼疹。嬰兒期的發病是一個高峰,發病率為35.28%,男女患病率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溼疹在中醫古代文獻中根據其皮損特點、發病部位而有不同的名稱。若泛發全身,浸淫遍體者,稱“浸淫瘡”;以身起紅粟,瘙癢出血者,稱“血風瘡”或“粟瘡”;發於耳部者,稱“旋耳瘡”;發於乳頭者稱“乳頭風”;發於臍部者,稱“臍瘡”;發於陰囊者稱“腎囊風”或“繡球風”;生於小腿者為“臁瘡”,生於肘窩或腋窩部則稱“四彎風”,現統稱為溼瘡。

發病原因(之中西醫對比)

中醫認為,溼瘡的發生,總由稟賦不耐,臟腑功能失調,風、溼、熱邪阻滯肌膚所致。認識到發病的原因,去除病因是治療疾病和預防的關鍵環節。

先天稟賦不耐,面板腠理不固,易收到外界風、溼、熱邪侵襲而發病。這與西醫某些型別的溼疹與遺傳的密切關係可以相聯絡。

1.飲食不節,過食辛辣肥甘厚味及葷腥動風之品,或過食生冷,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溼從內生,蘊久化熱,鬱於血分,充於腠理,外發肌膚而發病。這與西醫藥食過敏誘發可以相聯絡。

2.中醫認為人生於天地之間,天人相應,外界環境過於潮溼則體內溼氣重的人易發病,很多溼疹病人受季節等外在環境影響很大。這部分病人對潮溼環境的適應性明顯降低。西醫已經證實環境因素是溼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3.當人體感受外界風寒暑溼燥火六淫邪氣後,邪毒入侵人體可以出現表裡、虛實、寒熱的變化,可以化熱、化溼、化風而引起溼疹的改變。這與西醫證實某些溼疹與微生物的感染有關。這些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某些真菌等。

疲勞、抑鬱、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等神經精神因素及日光、紫外線、寒冷、潮溼、乾燥、摩擦等,均可引起五臟六腑及經絡執行失調。

溼疹分型

在辯證分型中,主要分為三型:

溼熱蘊蒸型 

多見於起病急,皮損潮紅灼熱、丘皰疹密集的患者,好發於兩頰、額、頸前、臀部及四肢的曲側,皮損為境界不清的紅斑,上有密集的小丘疹、丘皰疹、水皰或有糜爛,滲出,繼而結黃色的痂,陣發性瘙癢,大便幹小便黃,舌紅苔薄黃。

治法多以清熱利溼止癢為主。

脾虛溼蘊型 

多見於起病較緩,皮損淡紅色斑片,有水腫的患者。表現為面板糜爛抓後滲出,淡紅色或暗紅色斑片,上有密集的小丘疹,或少許丘皰疹、表面有灰白色糠狀鱗屑,或有抓痕及結痂。陣發性瘙癢,容易疲勞,夜寐不安,磨牙,消化不良,大便溏,舌淡苔薄白。

此時治法以健脾除溼止癢為主。

陰虛溼戀型 

患者常病程遷延,反覆發作,皮損粗糙肥厚,脫屑,表面有抓痕,血痂,顏色暗紅或色素沉著,陣發性瘙癢,夜間加重,丘疹常融合浸潤肥厚而呈限局性神經性皮炎樣皮損,有時呈苔蘚樣變,兼見口乾不思飲,納差,舌紅少津,苔淨或根部稍膩,脈細滑。

治療時以滋陰除溼為法。

家庭護理

保持室內適宜溫度和溼度,過度乾燥或潮溼、悶熱都可加重溼疹病情。儘可能少用化纖類織物、地毯。

避免洗滌產品清洗患處,對急性滲出多的溼疹,要及時處理分泌物,如下肢滲出較多,儘可能休息臥床。

注意事項

溼疹的誘發因素較多,預防的重點在於應儘可能尋找並去除發病原因:

1.要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搔抓、肥皂水洗滌,以防感染及病情加重。

2.忌食辛辣、海鮮、牛羊肉、生蔥生蒜等辛發物。

3.對花粉過敏者不要種植開花的植物,儘可能少去花卉市場或公園。

4.急性溼疹或慢性溼疹急性發作期間,應暫緩注射各種疫苗。如是接受哺乳的嬰幼兒患有溼疹,母親要儘可能少吃辛辣、魚蝦等發物。

專家提醒

找專科大夫進行辨證施治面板病病因、病症較為複雜,臨床見到的病人有時病情變化多端。上述疾病分型是幾種常見的辨證分型,難以概括全面。因此,出現上述症狀後,應到正規醫院找專科大夫進行辨證施治。

7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你的牙齒美麗嗎?口腔專家告訴你,潔白的牙齒可不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