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病臨床證型複雜,多為寒熱錯雜,虛實並見之證。患者大多胃脘脹滿、嘈雜心煩、噯氣、噁心、嘔吐、吞酸、口乾口苦、大便溏薄、腸鳴下利、小便清長,這是中焦寒熱互結、氣機升降失調所致。因此仲景在《傷寒論》中設立了辛開苦降法,斡旋中焦氣機,以瀉心湯方為主要代表,用於寒熱錯雜、升降失司之錯綜複雜的脾胃病,效如桴鼓。
辛開苦降法屬中醫八法中的消法與和法範疇,同時運用辛溫、苦寒兩類截然相反藥物的對立作用和不同屬性,辛味藥屬陽,具有發散、昇陽的作用;苦味藥屬陰,有清熱、降洩的作用。兩類藥進行合理組合,以達到祛寒散熱,升清降濁,暢達氣機的作用。
《素問》指出:“陽明之復,治以辛溫,佐以苦甘,以苦洩之,以苦下之,以酸補之。”仲景遵《內經》理論獨創辛開苦降法,以調理臟腑氣機,尤其是斡旋脾胃氣機,脾升胃降,氣機調暢,胃痞自消。
脾胃之樞重在氣機調暢脾胃為後天之本,脾宜升則健, 胃宜降則和,脾與胃納運相協,陰陽相合,升降相因,燥溼相濟。脾胃之氣,一升一降,相反相成,從而保證了納運功能的正常進行。
慢性胃炎屬中醫的胃脘痛、胃痞證範疇。或因飲食不潔,勞損過度,七情內傷,氣機鬱滯,進而導致寒凝、痰濁、血瘀、鬱熱等病理變化,均可使脾胃升降失司,病機概括上總不離寒熱及升降失常,形成虛實夾雜、寒熱互見之複雜證型。
治療既要苦寒清熱解毒,又要刻刻不忘顧護脾陽,溫中升清。辛開苦降之關健,是為保護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的正常功能。否則,正如《素問》所云:“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辛開苦降,藥物性味精當《傷寒論》半夏瀉心湯辛開苦降、寒熱並用以治痞,是其代表。辛開苦降法源於仲景,其主旨在於寒性藥苦寒降瀉,與熱性藥辛溫開通之合用。
我們知道《內經》有“治寒以熱,治熱以寒”,這是寒熱用藥的常規方法。人們囿於這種慣常思維,往往只著眼於寒與熱的藥性方面去理解藥物的含義,應深切理解《傷寒論》寒熱並用法的原旨。
仲景根據《內經》“辛以散之,苦以瀉之”的理論所創寒熱並用法的治痞核心,是既取其藥性更重取其味。
以半夏瀉心湯為例:方中半夏味辛性平,為治痞之主藥,《本草思辨錄》中謂其“辛則開結,平則降逆”。乾薑味辛性溫,仲景用此原意並不是溫中散寒,乾薑配半夏,仲景是借其溫散之力,取其辛散之味,而收開痞之功。
黃芩、黃連均為味苦而性寒,仲景重在取其苦降之味,而因其寒降之性,使滯氣從下而洩。從這兩組寒熱並用的藥物中可以看出,仲景創“辛開苦降”之治療大法,旨在調理脾胃氣機升降,以達到治療目的。
辛開苦降,貴在調暢氣機治療複雜的慢性胃病中,尤其突出體現的是調整氣機的治療思想。氣機以升降出入為基本形式,脾氣宜升,胃氣宜降,人體氣機升降之樞在於脾胃。辛主宣通,調整氣機升降,能理氣健脾開痞;苦主降洩,能洩痞健胃。辛苦同用,有開洩痞塞,調節升降,疏利脾胃氣機的作用 。
另外辛苦二味互相制約,辛溫太過有傷陰之弊,配以苦寒之品可免辛燥助熱生火,使陰陽協調,寒熱併除;苦寒太過,易損脾陽,配以辛溫,可防寒涼偏勝,使之發揮其應有的治療效應。
《傷寒論》中三個瀉心湯的治療側重瀉心湯原為小柴胡湯證誤用攻下,致中焦陽氣受損,少陽邪熱乘虛內陷,而至寒熱錯雜於中, 脾胃升降失常,氣機痞塞,而成心下(胃脘)痞。
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三者皆有脾胃不和、升降失司、寒熱錯雜、氣機痞塞的病機特點,均有心下痞、嘔而腸鳴、下利的症狀,治法均以辛開苦降、寒熱並用、補瀉兼施為主,都用芩連苦寒洩降,清中焦之熱,姜夏辛溫宣開,溫中焦之寒,參草棗甘溫補中,益脾胃之氣。
所不同的是,半夏瀉心湯證以心下痞,嘔逆較重,故半夏為君,和胃降逆。生薑瀉心湯證兼有水飲食滯,以乾薑二兩,意在宣散水氣,和胃降逆。而甘草瀉心湯證脾胃虛弱較重,症見下利日數十行,完谷不化,乾嘔,心煩不安,故用半夏瀉心湯增炙甘草四兩為君,重在補中和胃。
對於寒熱錯雜、升降失常之痞證,根據其具體症狀之不同,對方藥靈活加減。由此看出,仲景用藥相反相成,他使藥物既相互制約又能相互協同,在配伍過程中,又當據病機重心所在而予適當偏重,以達到對寒熱虛實等複雜病證的治療。
臨床上需要活用“辛開苦降法”01、針對慢性胃炎病機特點用活苦寒類藥物,如黃連、黃芩等,當顧及脾胃之虛,適當佐用甘溫益氣、助陽的參、姜、棗、草等,以溫中健脾、扶助正氣。既要考慮熱邪與寒邪孰輕孰重,確定苦寒與辛熱藥物之比例,又要注意劑量不可太過,以免苦燥傷陰,尤其注重配伍人蔘、甘草、大棗甘溫益氣,既減輕副作用,還可斡旋中焦氣機,意在使藥性和合,作用協調,而利於和解。
02、細察胃陰之虧,巧用辛溫之品,如法半夏、乾薑、生薑等。若胃陰不足而濁陰不降者,“用辛苦開洩,而必資酸味以助之”,加烏梅、生白芍等以養胃陰而助和降。
03、慢性胃炎延及相關臟腑失調時,若肝氣不舒者加柴胡、佛手、鬱金;若膽瀉口苦者加茵陳、梔子;若肺失宣降者加杏仁、蘇子、桔梗;若肝胃不和者加鬱金、元胡、紫蘇梗等。
04、慢性胃炎兼挾其他邪氣時,若痞塞氣滯重者, 加枳實、萊服子;若胃絡瘀阻者,加丹蔘、鬱金、桃仁、紅花、赤芍、川芎;若溼盛而不運者, 重用茯苓、陳皮、砂仁;若反酸嚴重者,加烏賊骨、浙貝母、煅瓦楞;若嘔多者,加重生薑、吳茱萸、代赭石;若挾食滯者,加山楂、神曲、麥芽、檳榔、萊服子等。
仲景《傷寒論》所創辛開苦降法是寒熱並用的一種獨特辨證治療方法,辛熱藥與苦寒藥配伍運用,既可開散升浮,又可通洩沉降,清熱而不寒,散寒而不熱,從而達到翰旋人體氣機,既可調和脾胃之氣,又可疏理肝脾之氣,為後世辨治複雜脾胃疾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