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與化療是癌症治療的兩大手段,但放化療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損傷了正常細胞,引起一系列毒副反應。甚至一些嚴重的毒副反應讓癌症患者顧慮重重、望而卻步,或半途而廢。放化療的副作用為什麼那麼難以忍受?中醫與放化療相結合,都能起到哪些作用呢?
一般情況下,放化療都會影響到消化功能,患者會出現厭食、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祕等嚴重不適,影響放化療的進行。中醫認為這些放化療毒副反應的出現主要是由於癌症病人在接受放化療之後造成體內津液受損、氣血不和、脾胃失調所致。因此其主要治療原則宜以生津潤燥、健脾和胃為主。對於將要進行放化療的患者,制訂個體化的中醫治療方案,可防止或減少患者出現厭食、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祕等嚴重不適,防止因為放化療毒副反應而終止治療。
骨髓是人體的造血組織,細胞增殖旺盛。放化療會干預骨髓的造血功能,進而出現骨髓功能的抑制,從而導致白細胞下降。中醫治療骨髓抑制,往往採用補氣血、活血的藥物,一方面能夠補脾腎、養氣血、通血脈,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體內的氣血迴圈,保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從而保障放化療的順利完成。同時注意:白細胞低的患者,一定要避免感染。血小板過低的情況,一定不要劇烈的運動,避免出血。
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常常使腫瘤患者無法承受連續的治療,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設定間歇期,以待機體恢復。目前,在兩次放化療間歇期,多半隻是等待白細胞和肝功能等的恢復,使這一期間成為治療的空白期。其實,這一期間的治療十分重要。因為放化療期間整體免疫功能下降是無法避免的結果,放化療次數越多,免疫功能和整個機體狀態也就越降越低,就越不能調控癌細胞的增殖。在放化療間歇期,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採用中藥來調理,抓住抑制腫瘤、增強免疫和消除放化療所引起的毒副反應三大環節。不僅可以確保放化療的順利進行,而且可大大降低轉腫瘤移復發的可能性。
許多患者和家屬也都有這樣的疑問:中藥與放射治療和化療藥物會不會有衝突?會不會影響放化療的效果?它們能同時進行嗎?多年來的臨床實踐告訴我們,中醫藥與放化療之間不會發生衝突。中醫治療是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方法之一,適用於腫瘤治療的各階段。在不同階段,中醫藥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作用。在放化療期間,中醫側重於為放化療“保駕護航”。在放化療結束後,中醫藥便從輔助地位轉變為主力地位,不僅要繼續扶正、調和脾胃,還需要同時加強抗腫瘤治療的力度,防止癌症復發轉移,幫助患者走向康復。
還有一些腫瘤患者,身體非常虛弱,已經不適合進行放化療了。有的患者會比較害怕,認為不能放化療就意味著自己快不行了,其實在癌症的治療過程中,沒有什麼“必須、一定”,只有“更適合”,哪些方法能讓患者獲得最大的臨床收益就是最好的治療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思維固化,認為必須要“按流程走”。癌症患者不能進行放化療了,還有很多更好的治療方式可供選擇。不要因為這個放棄希望,只有心懷希望,才有機會去戰勝病魔。治療癌症的關鍵在於改變身體的內環境,切斷癌細胞適宜生存的土壤,避免盲目崇尚“速戰速決”、“斬盡殺絕”等觀點帶來的過度治療,防止體內環境進一步惡化,真正強調在維護生活品質的基礎上有效的控制癌瘤病灶。中藥在這方面療效顯著,可以扶正氣,殺滅體內的癌細胞,提高生活品質,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幫助患者恢復健康,這也是臨床治療希望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