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溼”是類風溼的重要病機之一,梅雨天氣,關節疼痛反覆大多與溼有關!

類風溼關節炎從中醫來說屬於痺證;《素問•痺論篇》記載:“黃帝問岐伯曰:痺之安;生?岐伯曰: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溼氣勝者為著痺也” ,首先提出了風寒溼邪致痺的理論,而後世醫家根據臨床觀察進行了補充,認為“熱”邪亦可致痺。因此,“溼”是類風溼的重要病機之一。

風、寒、暑、溼、燥、火本是自然界中的正常六氣,是萬物生長的必要條件,為長夏主氣,如其太過或不及則為六淫;而溼邪相對其他幾種邪氣而言,屬重濁有質之邪,其性粘滯,而且發病部位瀰漫,傷人多隱,緩而不覺,多阻遏氣機,損傷陽氣。

在每年3-4月期間,延綿的陰雨天氣為溼邪作祟提供了天然的外界條件,尤其是在沿海地帶尤其是廣東地帶,在長時間的雨天及地處嶺南地卑土薄,陽氣開洩,又北倚五嶺,南臨海洋,時不時受海洋性暖溼氣流的影響,更且受著地表蒸發而來之溼氣影響;

兩“溼”相合,導致了廣東地帶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關節疼痛在梅雨天氣反覆更加的頻繁。

如何治療則當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了,顯而易見,“祛溼”則為我們治療的主要法則,這個溼又當分外溼和內溼,那麼這個溼我們該我們該如何祛除呢?

《金匱要略》不僅對溼病辨證論治論述較詳,而且對溼病的治療注意事項,作出了明確告誡:《痙溼 病脈證並治》篇第20條:“溼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不可以火攻之,因溼為瀰漫重滯之邪,侵在人體,不宜驟驅,火攻容易傷津耗液,而溼邪不去;《痙溼 病脈證並治》篇第16條:“其人但頭汗出,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噦,或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上有寒,渴欲得飲而不能飲,則口燥煩也。”本條論述溼病誤下的變證。因溼病之成乃由脾失健運,溼邪每易傷陽,下法最損脾陽而變證蜂起。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篇曰:“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在《金匱要略》治溼方中,不但治寒溼方中用溫熱藥,在治療風溼、溼熱方中亦用之。《溫病條辨》認為“溼聚熱蒸,蘊於經絡,寒戰熱熾,骨骱煩疼”,提出溼熱毒邪是形成骨痺的重要原因。

所謂“骨痺”,也就是類風溼關節炎骨破壞的證候表現。此外,葉天士“初病溼熱在經,久則瘀熱入絡”,王清任“痺由瘀血致病”等觀點,均可見骨損而非獨責之於腎。

強調溼熱、瘀血等是痺病骨損的重要病理因素,總結提煉出溼熱瘀阻為活動期類風溼關節炎骨侵蝕的核心病機,採用清熱利溼活血法,臨證可選用土茯苓、金銀花、黃柏、赤芍、丹蔘等。

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是類風溼關節炎骨破壞發生的根本,而溼熱、瘀血可進一步促進並加重骨破壞。因此中醫治療類風溼,需虛實同治,標本兼顧。

那麼,祛溼的具體治療方法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

1、保持居住環境和衣物的乾爽

居住的環境注意多通風,保持地面的乾燥,隨身的衣物要乾爽,感覺衣物黏黏的話可以用電吹風或者乾衣機進行乾燥處理。

2、適量運動

大汗則風去溼存,更傷其表陽,運動要適量,不可進行過於激烈的運動,出汗後需要及時換掉衣物,因為此時毛孔開啟,虛邪賊風易於趁機而入。

3、外治治療

“不通則通,通則不痛”,這段時間可以增加外治如艾灸疼痛患處,老薑艾葉泡腳等等。

4、溫中健脾

脾失健運,內溼困軀,健脾除溼也是我們治療的關鍵,飲食上我們可以多食用健脾祛溼的食物,如煮湯時可以加入適量的黃芪、五指毛桃、薏苡仁、茯苓等藥食兩用的藥材。

宣告:圖片來源網路,侵刪。有問題可留言,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記得關注。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為什麼癌症防不勝防?這四種食物,再美味也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