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風,又名卒中、偏枯等,是一種常見的急性疾病,也是中醫四大難證之一。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言語蹇澀,口角歪斜等。按病位深淺及病情輕重,可分中經絡、中臟腑兩大類。

中風急性期經過救治,神志清醒後,或病邪僅及經絡,神志未昧者,雖臟腑功能漸見恢復,但經絡氣血仍有阻滯,故常遺有半身不遂,肌膚不仁,舌強語蹇,口角歪斜等症,稱之為中風後遺證。

中風後遺症主要包括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腦血管意外疾病的恢復期(或緩解期)後遺症期。

【適應證】

中風病因以內傷積損為主,臟腑失調,陰陽偏勝,以致肝陽化風,氣血並逆,直衝犯腦。其病機不外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溼痰)、氣(氣逆)、血(血瘀)六端。中風後遺症多以氣虛血瘀或肝腎陰虛為本,涉及心、肝、脾、腎等髒及血脈、經絡等。火針療法對於中風各期均有療效,其中尤以中風恢復期、後遺症期效果最佳。中風後遺症多因正虛、血瘀、痰凝,形成痼疾,用一般療法難以奏效或功效緩慢。火針療法以其溫血、搜風、化痰的獨到功力,對中風後遺症患者的肌力恢復,腫脹消散有顯著功效。

【證治】

(一)半身不遂,肢體軟癱

1. 主證:一側肢體活動不能或不利,肢體萎軟無力,面色萎黃,或暗淡無華,舌苔薄白,舌質淡紫,脈細澀無力,多伴有患側手足浮腫,語言蹇澀,口角歪斜等症。多屬氣虛血瘀,脈絡瘀阻。

2. 治則:溫補氣血、舌血通經。

3. 取穴:以陽明經穴為主,每次沿經選取8~10穴。多選用肩髃、曲池、合谷、風市、足三裡、陽陵泉、豐隆等穴。

4. 刺法:用中等火針,從上向下依次點刺所選穴位,速刺不留針,隔3~5日一次,其間可適當配合毫針治療。

其他療法:

毫針法:補健側、瀉患側,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輔以太陽、少陽經穴。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裡、外關、合谷;下肢取環跳、陽陵泉、足三裡、解溪、崑崙。患側進穴點刺放血及透刺法,有較好效果。

藥物法:治宜補氣活血,通經活絡,方用補陽還五東加味。上肢偏廢者加以通絡,下肢癱軟者加桑寄生、鹿筋等以補腎壯筋。

頭針法:選對側運動區為主,可配足運感區,或用“顳三針”(耳尖直上2釐米為第一點,向前、向後各一釐米為其它兩個進針點)治療腦血栓形成所致者效果較好。

(二)口眼歪斜

1. 主證:一側面部肌肉無力,致使口角偏向一側,涎水外溢,說話時更為明顯,舌體不正,舌苔白,舌質淡紫,脈沉細。

2. 治則:祛風化痰通絡。

3. 取穴:陽白、太陽、下關、頤中、地倉、頰車。

4. 刺法:選用細火針,燒通紅後速刺所選穴位,深達面肌,隔3~5日針一次。

其他療法:

毫針法:取病側手足陽明經穴為主,用瀉法,處方:地倉或內地倉、頰車、下關、內庭、合谷、太沖。下關用溫鍼灸。

(三)肢體拘攣

1. 主證: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攣,難以伸展,舌紅絳,苔黃,脈弦硬有力。多兼見頭痛頭暈,面赤耳鳴等症。證屬肝陽上亢,脈絡瘀阻。

2. 治則:溫筋緩急。

3. 取穴及刺法:

(1)上肢拘攣:取尺澤、曲澤、小海、手三裡穴,或肘部肌腱處。刺時助手在旁幫助,儘可能伸直患者前臂,或針前先於肘部肌腱處用彈撥手法,使前臂鬆馳,醫者用中粗火針深刺諸穴,或刺筋上,每穴可刺數針。

(2)手指屈曲:選取合谷、八邪、陽谷、陽池、陽溪等穴,用中號火針點刺,點到為止,隔日1次。

(3)下肢拘攣:選取委中、委陽、陽谷、膝陽關、曲泉等穴,刺時用中號火針燒紅淺刺諸穴。

其他療法:

毫針法:取穴原則與肢體軟癱者相同,手法較之柔和,並多采用透穴方法,如尺澤多向透刺、曲池透少海,後溪透合谷,懸鐘透三陰交以及合谷多向透刺等。透穴法對緩解肌肉痙攣有較好療效。

服藥法:治宜平肝潛陽,熄風通絡,方用鎮肝熄風湯或天麻鉤藤飲加減。

(四)手足腫脹

1. 主證:患肢遠端漫腫,發賬,壓之即起,腫脹程度因人而異,飲食、二便明顯異常。苔白厚,脈沉弦或滑。

2. 治則:溫經通脈,化溼消腫。

3. 取穴:取患處區域性諸穴,以及八邪、八風等。

4. 刺法:用中號火針點刺諸穴,不宜過深,點到為止,隔日一次。

(五)肢體麻木或冷痛

1. 主證:半身麻木不仁,不知痛癢,或肢體逆冷、畏寒。

2. 治則:溫陽化氣,活血通絡。

3. 取穴:區域性阿是穴,或循經選取陽經穴位。

4. 刺法:用中號火針點刺,針孔上可拔火罐,隔3~5日1次。如有出血,勿止,待自凝。

其他療法:

面板針:取患處區域性或循行經脈,用弱刺激強度叩刺。

艾條灸:點燃艾條,對準患處區域性及其經脈,用溫和灸法燻烤。

拔罐法:選用小口徑火罐,在患處區域性及其周圍閃罐。

【驗案】

案1:胡××,女,56歲。左手指曲伸不利3年。3年前因高血壓腦病(BP170/110mmHg),致左側肢體半身不遂,經鍼灸、中藥治療,肢體活動已正常,血壓亦平穩,唯左手指屈曲不能伸直,久治不愈,影響生活,勞動。飲食尚可。大便調,面黃,聲息正常,舌苔白,脈經弦。診為中風後遺症,氣虛血少,經脈失養。治則溫通經脈。取八邪、阿是穴,用中等火針速刺法治療。針後屈曲手指當即得舒,並可握拳。兩次後手指伸屈靈活。6次後已伸屈自如,勝任家務勞動。(選自賀普仁《針具針法》)

案2:白××,女,42歲。2年前突發左側肢體活動不利,手不能握,行走不便,經某醫院CT檢查,診為“腦血栓”。經治肢體活動恢復正常,但左大腿後側發涼感覺始終未除,面黃,聲息、食慾、二便正常,血壓170/110mmHg,舌苔白,脈沉細。診斷:中風後遺症,氣虛血少,不能榮筋。治以溫通經脈,取區域性阿是穴,用中等火針速刺法。2次即明顯好轉,20餘次後發涼感消失,痊癒。

(摘自賀普仁《針具針法》)

案3:蘇××,男,61歲。左半身不遂4年,左側上、下肢腫脹明顯,經中西醫治療效果不顯。食可,便祕,尿頻數,體胖,面黃,苔白厚,脈沉弦。辯證為形盛氣虛,不能帥血執行。治以溫通經絡,行氣活血。取八邪、阿是穴、患側三陰交穴,用中等火針速刺法,刺後從針孔流出液體,腫脹減輕。3次後,左手腫脹消失,恢復正常。加針一次,鞏固療效。(摘自賀普仁《針具針法》)

【按語】

中風證為傳統中醫臨床四大難症之一,其中肢體拘攣的硬癱、皮層性的手中腫脹、感覺異常的麻木冷痛等,治療更為艱難。而用火針點刺,往往可以收到滿意效果。治療以上諸證,可單用火針,療程大都在10次左右。有關火針治療中風後遺症的文獻報導較少,賀氏運用此法,取得較好療效,其經驗值得推廣。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吃什麼菜降甘油三酯最快?藥師教你幾招,不吃藥降低甘油三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