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3月,這是形容人們在春天容易犯困,秋季時感覺疲乏;天熱時,犯瞌睡;寒冷時,又貪睡。總之,打不起精神,感覺頭昏欲睡,肢體睏倦,沒精打采。那麼,春困是怎麼回事?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還是內分泌失調?怎樣進行調理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春天,本來是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時節,但是,有些人卻不願在小鳥的歌唱聲中,愉快地開始新的1天的拼搏,而是,每天被鬧鐘催促幾次才起床。醒來後,感到睏乏無力,白天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這種現象,可能多數屬於春困,是人體生理功能隨著季節轉換而出現的不適,總體而言,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從生理角度看,春困,是因為隨著氣溫的升高,機體的血管和毛孔得到舒張,血液迴圈加速,大腦供血量相應減少;同時,由於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耗氧量加大,而大腦的供氧量減少;再加上,氣溫變化的刺激,讓人感覺睡不夠,身體睏倦。從傳統醫學角度看,春天時,氣血往四肢及體表散發,脾胃虛弱,產生內溼,再加上內熱耗陰,氣血執行不暢,就容易導致春困。從精神醫學的角度看,季節變換,容易誘發心理及精神疾患,就像俗語所說的那樣,油菜黃,瘋人狂,這是機體調節能力不能適應季節轉換節奏的表現。
經常感覺睏倦,還可能是疾病的表現,其中,較為常見的原因,是甲狀腺機能減退,簡稱甲減。甲減的患病率約為6.5%,換算下來,就是每15個人中,有1位患有甲減,而且,症狀表現多樣且隱蔽,約98%的甲減患者,可能在發病時不知道自己有病。甲減的主要表現是表情淡漠,經常犯困,有時會出現面部和眼眶附近的腫脹,還會出現面板乾燥、毛髮稀疏、腹脹、便秘、肌肉痠軟無力,女性會出現月經過多或閉經,男性會出現慾望減退。
甲狀腺機能減退等內分泌失調,症狀和表現與普通的春困之間,是存在差別的。甲減引起的乏力更嚴重,而且是持續性的,同時,還會伴有情緒低落、思維遲鈍、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工作效率欠佳、體重增加;同時,面板變得粗糙且乾燥,指甲灰白、易折斷;而且,肢體不僅睏倦,還會怕冷;肌肉僵硬、手足麻木;此外,典型的甲減還會出現心率變慢及血壓偏低。出現這些表現,及時檢測促甲狀腺激素TSH的水平,就能得到確診。
春天犯困,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比如,貧血,會有疲乏及睏倦,同時伴有頭暈、耳鳴、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心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疾病,會影響血液迴圈,產生睏倦現象,還會同時伴有心慌、胸悶等症狀;此外,春天是過敏性鼻炎的高發季節,而鼻炎會導致大腦供氧不足,導致犯困;還有1種常見的病因,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由於夜晚出現呼吸間歇性停止,影響睡眠質量,而在白天出現睏倦或嗜睡。因此,春天犯困,特別是伴有其他症狀時,應該及時就醫,透過檢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然後再進行調理。
春困,如果沒有其他器質性疾病的影響,可以進行自我調理。第1個簡單的方法,是多伸懶腰常梳頭。感覺精神不振的時候,可以伸個大大的懶腰,同時配合深呼吸及下肢的伸直,透過舒展筋骨,使得氣機通暢,這種方法被稱為養筋,筋健則氣血流通,正氣存內。春天常梳頭,也是類似的道理,可以宣行鬱滯,疏利氣血。第2個方法是食療,可以選擇優質蛋白質,以平補為原則,增加補充雞、魚、蛋類、乳類、豆製品,還可以多吃點綠色蔬菜,比如韭菜、香蔥等。驚蟄前後,乍暖還寒,氣候乾燥,民間有吃梨的習俗,可以潤肺止咳,滋陰清熱。此外,由於春季容易因肝臟氣血不暢而導致春愁,因此,應該注意養肝,不要貪杯,盡力保持心平氣和。心情好了,精神就會振奮,春困也就會消退了。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謠零零計劃##健康科普排位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