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國科學家#
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地“沉浸”在電子螢幕中,越來越多人開始擔心螢幕發出的藍光對健康的影響。因此,我們都有過在選配眼鏡時,被推薦防藍光眼鏡的境遇。問題是,到底有沒有科學證據來證實防藍光眼鏡的科學有效性。
藍光與眼睛疲勞在現代數字生活開始之前,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接收了大量來自太陽光中的藍光。電視、智慧手機、膝上型電腦和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出現,擴大了人類接觸藍光的範疇。
2021年1月,DATAREPORTAL(數字線上圖書館)釋出的《數字2021:全球概覽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人們每日花在社交媒體上的平均時間增加了半小時以上。現在,大部分人每天在社交媒體上會花費2.25小時,2021年,全球社交媒體使用者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將達到3.7萬億小時。長期使用電子螢幕,讓許多人患上了所謂的計算機視覺綜合徵,又稱數碼視覺疲勞。鑑於這種症狀存在的普適性,部分人尤其是防藍光眼鏡製造商會將其與電子螢幕產生的藍光聯絡起來。不過美國眼科學會公開表示,沒有證據表明螢幕發出的藍光會損害眼睛,許多人患有的數碼視覺疲勞,其實是長時間盯著螢幕不休息引發的眼部不適。
當我們盯著螢幕看時,眨眼的頻率往往會降低。眨眼是潤滑眼睛表面的必要手段,眨眼頻率減少就意味著眼睛表面潤滑劑的減少,眼乾和眼澀的症狀自然就會頻繁出現。2020年《眼科學》(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當人們試圖專注於電子螢幕上的資訊時,眨眼次數會從每分鐘約18次下降到每分鐘約3.5次,這種過度用眼行為導致眼睛乾澀和疲勞。2020年6月5日,在國家衛健委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當談及電子產品對視力的損傷時,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王寧利表示,不管是看電子產品還是紙質書籍,過度用眼造成的損害是一樣的。不過電子產品的內容設計更具吸引力,看電子產品花的時間比看紙質產品要多,所以更容易引起眼部不適。另外,眼睛疲勞和頭痛也可能是佩戴的眼鏡不適合螢幕使用造成的,距離螢幕太近同樣是不好的用眼習慣。
防藍光眼鏡或缺證據且不管眼鏡製造商們如何宣稱防藍光眼鏡可以阻擋一部分藍光,讓眼睛免受藍光的傷害,但在藍光和眼睛疲勞之間的關係缺乏科學解釋的前提下,多項研究指出防藍光眼鏡並不能緩解長時間看螢幕引起的眼睛不適的症狀。
2020年,《眼科光學與生理光學》(Ophthalmic and Physiological Optic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驗證了使用防藍光濾光片並沒有減輕健康年輕人與使用電子裝置相關的視覺症狀和體徵。19名健康的年輕人(22.0±2.7歲)在使用商用防藍光濾鏡或不使用任何濾鏡的情況下,分別在兩個不同的時間,花30分鐘閱讀了放置在距眼睛50釐米處的電腦螢幕上的兩段內容。在試驗開始後的4-5、9-10、14-15、19-20、24-25和29-30分鐘時,研究人員測量了受試者60秒內的眼部調節反應和瞳孔大小的變化,同時也獲得了受試者視覺不適感知水平的反饋。結果顯示,使用防藍光濾鏡對視覺症狀並沒有影響。
2017年《眼科光學與生理光學》(Ophthalmic and Physiological Optics)上一篇綜述文章調查了已經發表的研究中,涉及防藍光眼鏡對視力表現、眼疲勞症狀、黃斑完整性變化和主觀睡眠質量影響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已發表的研究中並未發現可以支援在普通人群中使用防藍光眼鏡來改善視覺表現或睡眠質量,減輕眼睛疲勞或保護黃斑健康的相關證據。不過這並不妨礙許多製造商在宣傳推廣過程中,誇大防藍光眼鏡的功效。
2017年英國通用光學委員會接到消費者的投訴,稱Boots眼鏡店的經銷商釋出了一則誇大防藍光鏡片的“誤導性”廣告,廣告中宣稱LED電視、智慧手機和節能燈泡的藍光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對視網膜細胞造成損害,而防藍光鏡片可以保護眼睛免受傷害。英國通用光學委員會認為,佩戴藍光眼鏡是否有助於防止因長期接觸螢幕而造成的任何潛在損害是較新的研究領域,相關的臨床試驗還未廣泛開展,所以譴責了這種誇大宣傳的行為,並對其處以了4萬英鎊的罰款。
美國眼科學會也公開表示不建議電腦使用者佩戴任何特殊眼鏡。該組織建議使用滴眼液和20-20-20法則來緩解眼部不適:即每隔20分鐘,盯著至少20英尺遠的物體看20秒,讓眼部肌肉休息一下。此外,確保坐姿距離電腦螢幕一臂的距離,並將螢幕向下傾斜以減少眩光。房間照明也很重要,調整燈光,這樣就可以避免在黑暗的房間裡盯著明亮的螢幕。
理智對待睡眠障礙藍光並非都是有害的,它有助於我們在白天保持警覺和專注,但到了夜晚,它的存在又確實會干擾睡眠。
已經有多項研究指出,藍光會透過抑制褪黑素的生成來影響睡眠。例如2018年《國際生物鐘學》(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上一項關於光照對人體晝夜節律影響的系統綜述表明,藍光會有效抑制褪黑激素的產生,但在15分鐘之內褪黑激素的產生就可恢復。不過睡前使用發光電子裝置可能會抑制褪黑激素,引起神經生理興奮,導致或加劇睡眠問題。光敏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在這裡起著關鍵作用,因為它們告訴大腦的主時鐘環境中的光線如何。所以當眼睛看著明亮的螢幕時,這些細胞就會幫助設定大腦裡的生物鐘,使其達到白天的警覺水平。
不過,光敏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對藍色以外的顏色也很敏感。2019年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就曾表明,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本身不是主要問題,影響睡眠質量的關鍵因素是周遭環境光源的色溫和亮度,而且在亮度同樣偏低情況下,藍光比黃光更具有助眠效果,黃光反倒會讓人保持清醒和警戒。這也就意味著在數字時代,藍光可能不是導致糟糕睡眠的唯一元兇。因此,僅僅消除藍光並不能改善睡眠,需要把所有的顏色調暗。我們可以選擇至少在睡前兩小時把電子產品收起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開啟電子產品的夜間模式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