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醫學水平的進步,腫瘤的檢出率越來越高。聽到“癌症”2個字,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做手術、放化療、吃靶向藥。卻忽視了中醫的作用。
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印象中,中醫只能治療慢病、治小病,對於癌症這種大病,只能依靠西醫。
很多人認為中醫沒有腫瘤這個詞,其實不然,中醫對癌症防治的方法起源於先秦時代,其實早在殷商時代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瘤”的病名記載。
晉唐至明清時期是中醫對癌症防治體系進一步的發展階段,宋代《衛濟寶書》首先出現了“癌”的記載。這一時期的論著中,可以見到記述各種癌症的具體臨床表現。
中醫對癌症致病的認識在癌症發病方面,中醫認為多與“虛”“毒”有關,其次為“瘀”和“痰”。
1.正氣虧虛
正氣,是指人體的生理功能,相對於病邪而言,則是指抗病和康復能力。由人體的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生理活動的綜合作用而產生的。正氣虧虛的形成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和後天失養所致。
正氣虧虛還與年齡有一定關係,年齡越大,正氣越虧,經絡臟腑功能越弱,癌症的發病率就越高。
2.情志失調
在中醫理論中,把人體的精神情志活動分為喜、怒、憂、思、悲、恐、驚7種,稱為七情。
長期的精神刺激或者突然受到劇烈的精神創傷,超出了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正常範圍,即可造成人體內的陰陽氣血、臟腑經絡的功能失調,而導致疾病發生。
3.外邪因素
是指風邪、寒邪、暑邪、溼邪、燥邪、火邪6種外感病邪。六邪侵及人體,客於經絡,擾及氣血,使陰陽失調,氣血逆亂,日久成積,變成腫塊,或為息肉,或為惡核,或為疽、瘤等,堅硬如石,積久不消則成癌症。
4.不內外因
①飲食所傷
②勞逸失度
中醫治療癌症的理念--扶正祛邪,隨證治療1.不斷扶正
治療自始至終要調整正氣,培益本元,使患者提高抗病力,在疾病的不同階段,用藥程度略有輕重。
扶正的常用方藥有人參、黃芪、白朮、茯苓、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豬苓、生薏苡仁、絞股藍等。
2.適時攻邪
適時用中藥抗癌藥,是指在患者化療或放療時,醫生用攻邪多了一些,這個時候中藥就要少用抗癌藥物,而當化療結束一段時間後,恢復期間,可以適時多用些抗癌中藥。攻邪的常用方藥有貓人參、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半邊蓮、白石英、威靈仙、蒲公英等。
3.隨證治療
在腫瘤治療的過程中,由於症狀的輕重,病程的長短,以及年齡、性別的差異,飲食環境的不同,出現的症狀也不相同。如出現疼痛、發熱、出血等症狀,就要隨證加減一些藥物,如解熱、鎮痛、止血等;如化療後胃口不開甚至嘔吐,就要針對症狀用藥,以消導開胃,調達和營,解熱止痛,消腫利尿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1、中西醫結合有利於腫瘤的早期診斷
2、中西醫結合防治癌前病變
3、中西醫結合提高療效、減少毒副反應
4、中醫自古即有“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的治療原則
在腫瘤的治療過程中也是需要將抗癌(祛邪)與扶正有機的結合起來,特別是對於那些無法手術切除的腫瘤患者,在完成既定的化療週期後,現代醫學對某些腫瘤應用抗癌藥物進行維持治療,達到長期帶瘤生存的目的。
張女士,60歲,山東濟南人,退休前在一家國企單位做會計工作。退休之後就每天買菜做飯,接送小孫子上下學,晚上去廣場和姐妹們一起跳跳廣場舞,日子過得悠閒自在。
身體狀況一直比較好的張女士,在2010年出現咳嗽、胸悶氣短、痰中帶血的症狀。一開始沒有在意,後來連著後背疼,咳嗽氣短的症狀越來越嚴重,於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醫院檢查,經支氣管鏡、胸片ct、活檢病理確診為左上肺肺癌(中央型),因為腫瘤靠近心臟不能行手術治療,建議保守治療。
中醫治療肺癌患者病例張女士拒絕化療,經與家人商量後,決定尋求中醫治療,來到北京找我進行治療。
面診:咳嗽,左側胸部疼痛,痰黃稠,痰中帶血,食慾和睡眠較差,舌質暗淡,苔薄白,脈細弦。
中醫診斷為肺積(肺鬱痰瘀型),治療以解鬱宣肺、散結豁痰。
處方:魚腥草、仙鶴草、黨參、天門冬、浙貝母、貓爪草、守宮、山海螺、枳殼、山慈菇、桃仁。
二診:上方服用1個月後,症狀明顯減輕,食慾和睡眠轉好。
繼續以上方為基礎方辨證加減治療,堅持中藥調理,定期複查,根據病情和身體情況,每年固定調理2-3個療程,目前生活質量良好,帶瘤生存超過10年。
按語:肺癌屬於中醫肺積範疇,是由於飲食失調、勞倦過度等致正氣先虛,邪毒乘虛而入所致。根據此患者病症,辨證屬肺脾氣虛,痰毒蘊結,治當健脾益氣、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為主,功補兼施,標本同治。
溫馨提示:以上藥方及用量,須遵醫囑服用,切不可擅自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