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報道:中國人到了美國後,慢慢就和美國人一樣容易得大腸癌(結直腸癌)了,農村人到了城市後,慢慢也變得容易得大腸癌了?這是為什麼呢?我查過百度等搜尋,未查到全面科學的大腸癌症體質形成方面的解釋,但在現實中大家經常會聽到或看到有關大腸癌症體質的話題。下面我以結腸癌為例,來解釋大腸癌與癌症體質是如何形成的?
1、大腸癌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家要知道,大腸癌的形成。首先,要有致癌因素的長期作用或影響,從而導致大腸癌從正常腸粘膜細胞到腸癌的形成,如下圖所示,它經歷了從正常腸粘膜細胞→增生的腸粘膜上皮→大腸小腺瘤性息肉→大腸大腺瘤性息肉→重度非典型增生→大腸原位癌→大腸癌腫的形成。這是一個漫長的癌變過程,時間跨度可長達10-15年之久。這也是為什麼人到了40歲以後,才容易患大腸癌,並且,隨著年齡越大,壽命越長,患癌的風險越高的原因。
腸癌的病變程序
2、大腸的解剖與功能特點,導致致癌物對大腸的影響不是侷限在一點,而是整個大腸。大腸的解剖特點,決定了結直腸從回盲部到肛管是一個完整的閉襻腸管結構,裡面儲存有大量細菌微生物的糞便。結腸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儲存和轉運大便,吸收葡萄糖、電解質和部分膽汁酸,直腸的功能是排便、吸收和分泌功能。
正常腸管與腸管內細菌
這種解剖與功能特點決定了,存在於糞便等腸內容物中的致癌物,會同時影響整個大腸粘膜細胞,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大腸容易出現同時癌的問題。由於糞便的濃縮與停留腸管的時間有差異,導致不同部位大腸接觸糞便中致癌物的濃度方面會有所差異,導致糞便中的致癌物對整個結直腸粘膜的損害存在差異性,越接近於直腸,影響越大。
這也同時解釋了二個問題:一旦大腸癌患者的出現,也就意謂患者體內大腸粘膜病變同時存在著從增生的腸粘膜上皮→大腸小腺瘤性息肉→大腸大腺瘤性息肉→重度非典型增生→大腸原位癌的所有病變形態。這也就形成了大家熟知的大腸癌的癌症體質了。這就很好解釋了大腸癌患者為什麼會出現異時癌與腸癌患者根治切除術後容易復發的原因,因為有良好的發病基礎。二是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左側結腸與直腸癌症發病率高的原因。
3、大腸癌及癌症體質是如何形成的?腸癌的形成
長期過多攝入高脂肪飲食、過量紅肉與低膳食纖維食物時,會讓肝臟過量分泌膽汁,過量多餘的膽汁在腸道細菌分解下,會產生大量有致癌作用的“二級膽酸”,這些致癌物就成為了糞便的一部分。同時,長期過量攝入高脂肪與紅肉,並超過人體消化能力,就會有大量消化不全的蛋白質、脂肪進入大腸,它們將成為腸道有毒致病菌喜愛的營養物質,導致腸道致病菌大量繁殖併產生大量毒素,大量這些有毒致病菌與毒素,也是糞便的一部分。加上低膳食纖維飲食導致的患者糞便量少、糞便粘稠、排便次數減少,排便時間延長,就會導致上述致癌物與大量有毒致病菌與毒素長時間作用於腸黏膜,促使腸黏膜細胞發生癌變。另外,大量的毒素被腸粘膜吸收入血後,也會增加人體免疫系統的負擔,甚至危害人體免疫系統,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抗癌能力不足。
腸癌程序中的基因與染色體變化
各種致癌因素對腸粘膜的損害隨著程度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基因與染色體的變化,由此也形成結腸癌程序中的不同病變階段,形成了相應不同的病變:大腸粘膜增生、大腸粘膜小腺瘤樣息肉、大腸粘膜大腺瘤樣息肉、粘膜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等。由此形成的大腸粘膜癌變,就是大腸癌的形成過程,而由於基因與染色體變異形成大腸癌變進展中不同階段的大腸病變,就是大腸癌的癌症體質的形成過程。
在這裡也提醒大家,得了腸癌以後,如果不及時消除各種致癌因素的影響,將會繼續導致處於不同腸癌程序階段的病變粘膜細胞進展為腸癌。也就是為什麼腸癌做了手術後幾年仍然會出現腸癌復發的原因了。
因此,要想避免腸癌復發,一是要避免繼續接觸腸癌致癌因素,減少處於不同病程階段的病變粘膜細胞繼續進展為腸癌細胞的風險。二是透過健康飲食與腸粘膜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來慢慢清除腸癌病變程序中腸粘膜細胞。三是透過腸鏡下大腸腺瘤切除來中斷腸癌的程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