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維度出發,我們很容易發現,疾病本身就是歷史的,具有明顯的時空性,同樣的生理病變在不同的身體和疾病認知體系與不同的社會文化中,就會有不同的疾病分類和定義,而這些分類和定義又會影響人們的疾病認知和應對。”----摘自:餘新忠 《聚焦“人”的歷史:疾病醫療史研究的現實意義》
昨天DICOM資料的影像組學分析對比、截圖標註、三維體渲染動畫錄製以及影像融合一氣呵成......心內更添一些為廣大肺磨玻璃結節朋友服務的使命感及義務感。
因此,懇請各位朋友摒棄科普平臺閱片的思想,因為侯夏寶團隊只認多達200幀以上的原始DICOM影像資料,依此而做出令我自己欣慰的評判,對您更是一種久違的尊重......
侯醫生的文章,隨心敲擊,一次成稿,難免文理不通、細節失誤;親們閱讀主線為上,還望見諒;本就是文學專業的門外漢,不要再以語文的短處打擊我創作的積極性。畢竟,伏筆只為有緣人,靠此果腹實無必要。
肺磨玻璃結節的科普,目的不是醫生,而是廣大的曾經的、現在的GGN/GGO擁有者,使您在非醫學術語的大話中領悟精髓、反思自身、自我決策、醫患和諧,使您不再被動、不再奔波徒勞,更使那寶貴的人生恢復原本的燦爛!
不是嗎?本就應該是。知識在不斷重新整理我們的認知,而健康理念的提升不僅僅停留在固有的口號和生命極致的完美無瑕,更體現在您遭遇個體健康時的決策力與正誤的判斷力。
在魔都,我不止一次地遇到“手汗症”即將的手術朋友,她(他)們會向主刀醫生提出:我想只切斷T4胸交感神經鏈,因為......您覺得可行嗎?
這便是在遭遇健康問題時擁有的決策力,她(他)們做足了醫學的功課、查遍了手汗症的歷史和治療進展,以自身出汗減少而最低機率代償性多汗的折中策略應對個體化的問題。
親愛的肺磨玻璃結節的朋友們,同樣作為不需急診處理的狀況,GGN的故事、肺磨玻璃結節的歷史變革您知道嗎?如果一無所知,就如從未踏出國門的人在談西方的文化;就如懵懂的少年唯唯諾諾而無主張;更如深陷傳銷網路般不明真偽、任由尊嚴的踐踏......
因此,針對肺磨玻璃結節的深入理解,你必經補腦的前提便是:肺磨玻璃結節GGN/GGO的歷史故事。
在遙遠的上世紀六十年代,支氣管肺泡細胞癌這一名詞由Liebow第一次提出,用來描述生長在外周的,分化好的侷限於肺泡上皮細胞內,沒有肺間質侵犯的肺癌。起源於肺泡前的細支氣管上皮細胞,分化較好的,沿肺泡壁貼壁生長的一類腫瘤。
有一些基礎的朋友或曾經經歷肺結節手術的朋友一定會說:這不就是目前早期微小肺癌常見的病理描述嗎?原來,我們醫學的先驅真的很敬業。
但,醫學是嚴謹的科學,一種“假說”的成立必須要得到業界的公認。
如何來判斷這種相對沒有間質侵犯的肺癌呢?如今看來,當時所處的年代根本無力尋找。直至20年後,伴隨放射學的發展,冰山開始漸露。
1980年代首次出現GGO表述(X片)。
1989年 Klein和Gamsu描述了CT上“hazy increased CT density” with “rounded opacities and patchy airspace opacification”,也就是通常所說的GGO,且被認為是一種非特異性的現象。
1991年首次使用GGO描述CT中的影像表現。
1993年Remy-Jardin指出了GGO的重要性;1993年Engeler也對GGO進行了描述
“Ground-glass opacity is a frequent but nonspecific finding on high-resolution CT scans of the lung parenchyma. The underlying abnormality is diverse; any condition that decreases the air content of the lung parenchyma without totally obliterating the alveoli can produce ground-glass opacity.”
寫到這裡,連侯醫生也開始汗顏,1993年!當年自己剛剛結束5年的醫學院本科教育,極力回想中也只有“X線斷層攝片”的理念,聞所未聞的空白。
其實也沒必要妄自菲薄,因為直到那時,世界的醫學都還沒有認為GGO是肺癌表現的概念!
伴隨CT的臨床應用,為發現肺部小病灶的研究奠定了技術基礎,隨之而來的“GGO里程碑”在日本奠定:1994年,Kurokawa透過對56例小於2cm的I期黏液型、非黏液型支氣管肺泡細胞癌的研究,發現血管浸潤及核分裂像是重要的預後因素。這為野口分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礎。
這位日本的“開山鼻祖”為醫學的發展、肺結節和肺癌、影像與早期肺癌等等領域的進步所做的貢獻不可磨滅!隨之而來的便是多學科的同步跟進。
1995-2002年GGO與肺癌的關係及預後日新月異,快步發展
1996年,Jang等人首次提出GGO是肺腺癌的早期表現。
2002年,Kenji Suzuki等人分析了69例具有GGO表現的肺癌患者,發現所有的病理都是I期;認為CT上不消退的GGO可能是細支氣管肺泡癌或微小浸潤性腺癌。
我至今仍清晰的記得李單青老師當時對我說過的話:肺癌是富人的病......因為當時的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發現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而食管癌發病逐年下降,而處於較為發達地區的北上廣地區也有類似發現,但終歸還是被侯醫生一直科普中提到的食管癌、賁門癌(貧窮的癌)的高發率搶去風頭,而且當時國內的胸腔鏡剛剛起步,整體還是以簡單的肺大泡切除、肺活檢、腫瘤分期為主,胸外科還以手術的大和高難、晚期病變的實施為榮。失去了在GGO研究的先機。(個人觀點,純屬大話)
而此時的日本,伴隨理論和科研的精進,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性的研究,逐漸證實以GGO為表現的肺癌預後好;肺癌標準治療方式的確立基於實體瘤,而非表現為GGO的肺癌;針對手術方式對於GGO預後的影響開展了一系列GGO前瞻性研究,憑藉這些首創而彌足珍貴的前瞻性研究,在肺磨玻璃結節的領域,至今仍引領著世界醫學的前沿。
因此,我們必須承認,對於GGO的有關研究,我們的理念延遲了多久?相比於前瞻性的研究和回顧性的分析,含金量相差幾何?
基於薄層CT影像學的前瞻性研究 JCOG 0201(2002-2004)(最具影響力的第一項前瞻性研究)
結論:薄層CT影像可作為非侵襲性腺癌的預測指標(特異性98.7%);影像表現的腫瘤直徑≤2cm而C/T值≤0.25(實性成分所佔比例)的肺磨玻璃結節病理證實為非侵襲性肺腺癌,五年生存率97.1%......
繼續以此為基礎的JCOG 0802、JCOG 0804前瞻性研究進一步揭示怎麼切?切多少?生存率有何差異的主題。
這種極為嚴謹、前無古人、極其耗時的前瞻性雙盲研究,直至2020年才初步揭示謎底,可以說“一片譁然”毫不為過!(歷史講解,不能跳躍。侯醫生自會在跟進的科普中詳細道來)
2011年,伴隨早期肺癌臨床研究的深入,另一項里程碑的進步終於到來,那就是WHO肺癌病理新分型的更新,細支氣管肺泡癌不再命名,取而代之的便是廣大肺結節朋友也耳熟聞詳的AAH、AIS、MIA、IAC......
讀到此處,讓我們回到文首,由醫學先驅Liebow首先提出的支氣管肺泡細胞癌這一名詞終於徹底揭示而退出醫學歷史的舞臺。50年的不懈努力,應該得到世人對醫學先驅的致敬!
2011年至今,有關GGO/GGN和肺腺癌的相關研究、薄層CT影像GGO的判斷、甚至於AI影像判斷磨玻璃結節的相關影像組學、以磨玻璃結節表現的早期肺腺癌手術方式和預後的回顧性研究......等等等等,層出不窮、迷亂雙眼,但一切都沒有目前仍是經典的前瞻性研究更有說服力。
也許在基於JCOG 0201基礎之上的JCOG 0802、JCOG 0804結論完整揭示之時,肺磨玻璃結節的診療才有據可依,侯醫生的科普才更有底氣和說服力。(請各位朋友靜等跟進科普的詳述)
雖然,前有《Fleischner協會(2017)肺結節指南》、《上海肺科醫院肺GGO早期肺腺癌診療共識2018》、《肺結節診治中國共識解讀CACP2019》......後有《NCCN肺癌篩查指南(2020)》,但紛亂的肺結節,在此期間走在了極致,中國胸外科的手術量曾井噴式增長。
但伴隨著GGO/GGN和肺癌的關聯,過度診斷、過度治療應運而生,國內一批肺結節科普作者亦不斷湧現,但“不偏不倚”的肺結節科普太過稀少。這也許便是太多肺結節朋友糾結後的放手、放手後的糾結根源所在。
作為胸部腫瘤外科的侯醫生,深知那些擁有肺磨玻璃結節的朋友之所求,“我不問出處,我只關心我結節的良惡性”、“我決心已下,我只關心手術後的一勞永逸”、“中國的國情不同,沒必要參考國外的研究”......
但,您所得到的各種回答之時,曾想過是隨意臆想的託詞、還是包治百病的無知、更或是無懼無畏莽撞衝鋒的新兵。
肺磨玻璃結節的故事和歷史,是一切說開去的基石,是定力的保證和處理的依據。至少目前而言,我們在肺磨玻璃結節的整體理念和處理上還欠缺太多。
資訊量巨大,引申之處廣泛,當了解了GGO/GGN的醫學歷史,您有何感想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