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乃“五味之首”,在古代,食鹽是被嚴格控制並且價格昂貴的稀缺商品。然而,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們早已不為缺鹽而感到發愁,反而開始擔心食用過多的鹽會帶來健康隱患。
如今,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減鹽”的重要性。根據科學研究食用鹽中的鈉是人體所需的礦物質,這種電解質對於維持體液平衡,傳遞神經衝動,使肌肉正常收縮和放鬆至關重要。但飲食中攝入的鈉過多會損害健康。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10.5克,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5克數值。
鹽分的過量攝入不僅與高血壓發病機率升高存在直接關聯,更可能增加心、胃癌、哮喘等多種疾病的發病風險。你知道怎樣科學“減鹽”嗎?
專家認為,首先要做的是慢慢讓口味變得清淡,習慣於清淡口味的食物,才能真正做到減鹽。而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食鹽的量要慢慢地減少,否則突然從每天10.5克鹽減到每天6克鹽,吃的人會明顯感受到鹹味的不足,沒有味道的飯菜讓人提不起食慾,而減鹽行動往往很容易失敗。
給自己的舌頭適應的時間非常重要,而減鹽的手段,可以從這一次放一勺鹽,三天後放三分之二勺鹽,再過三天只放半勺鹽這樣循序漸進地減少。一旦味蕾慢慢地適應其他的味道,味覺自身就會發生變化,同樣覺得“好吃”,可能烹飪時僅僅只需要過去一半的食鹽量。
在調整烹飪用鹽的同時,減少醃製品、加工食品的攝入也是減鹽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烹飪時,最好使用一滴一滴倒出的醬油瓶,或者在倒醬油時,不將醬油直接倒在食物中,而倒在盤子的一角,吃的時候沾一些即可。在烹飪肉類和魚類的時候,在吃之前稍微撒一點點鹽就能讓人很明顯地感到有鹹味,有利於減鹽。另外,活用香料、醋和檸檬汁等來調味,不但味道更香,吃起來更加美味,也能夠透過其他味道的加入減少食鹽的使用,可謂一舉兩得。
一些臘腸、罐頭等沒有辦法減少食鹽攝入的食物,最好少吃,在超市中購物時,注意有意識地去看營養成分表中的鈉含量,不選擇鹽多的食物,儘量選擇新鮮、清淡的食物。
嬰幼兒更要注意減鹽保持清淡飲食
很多人認為減鹽是大人和老人的事情,但實際上,減少嬰幼兒的食鹽攝入對於養成人一生的清淡飲食習慣格外重要。專家稱,在嬰幼兒時期就注意控制食鹽攝入,成年後能夠將血壓維持在較低的狀態。嬰幼兒事情味蕾較為敏感,因此,在嬰幼兒時期保持低鹽飲食對於人在成年後抑制鹽攝入量有極大的幫助。
過度減鹽也不可取,食鹽太少會導致身體不適
對於人的正常生活來說,食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調味料,很多時候,人不但會過多攝入食鹽,也常會出現食鹽攝入不夠的情況。因此,在夏季高溫情況下,經過了激烈運動或高強度勞動過後,鹽分會隨著汗液和尿液被排出體外,此時,適當補充食鹽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有人擔心鈉損失較多,導致大量地喝運動飲料而鈉攝入過多,因此,在補充水分時,選擇白開水或茶水即可。
對於一部分腎臟功能低下的老年人來說,過分減鹽會導致體內鈉不足,因此,在控制食鹽的基礎上,有特殊疾病的患者應當諮詢專業營養師或醫生,制定最符合自己的食鹽攝入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