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40歲的李先生沒有工作,沒有朋友,這麼多年來一直是60多歲的母親在照顧他,只因他患上了一種罕見病——肌張力障礙。“上半身不受控制地不停抖動。”醒著的時候,他也基本上不能躺平,只有睡著了,李先生才能獲得寧靜。

李先生輾轉多家醫院就診,療效也是差強人意。最近,他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接受了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手術後,李先生的身體終於屬於自己了,獲得重生的他打算去找一份工作,迴歸正常生活。

肌張力障礙竟讓人生活不能自理

來自廣州的李先生,患肌張力障礙有10多年了,這10年裡他的身體就這麼一直扭動、晃悠、沒辦法工作,幸虧有60多歲的母親照顧他。

這些年來,李先生一直在全國各地的大醫院裡轉來轉去,藥物治療效果也不好。“花了很多錢也治不好,我都覺得自己的生活沒什麼奔頭了。”抑鬱焦慮的情緒籠罩著李先生的心頭。

直到2020年的9月份,李先生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接受了腦深部電刺激術(DBS)。經過三個月儀器除錯和適應,他的生活終於恢復了正常。

給李先生進行手術的劉金龍教授告訴記者,肌張力障礙的患者表現為活動不協調,手腳、面部、甚至全身肌肉不受控制。這種病不會危及生命,卻會影響生活。比如有的人面部會不停抽搐,影響美觀;有的人沒法拿筆寫字,影響學習和工作;有的人甚至連平躺著都困難,就像李先生這樣,異常的姿勢讓他處於尷尬無助的境地,喪失正常工作和生活自理的能力。

據統計,肌張力障礙在10萬個人里約有15人-30人患病,5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卻高達7%左右,並且女性受影響的機率是男性的2倍。

劉金龍教授稱,根據病因,肌張力障礙有多種分型。其中,已明確致病基因的原發性遺傳性肌張力障礙因涉及遺傳因素,患者會累及家庭和孩子,在2018年第一次中國罕見病目錄釋出時,此病就被列入其中,得到了社會的一定關注。

DBS治療肌張力障礙,可達到60%-70%以上的改善率

“我們大腦裡的運動環路控制著全身肌肉運動,如果這個運動環路出現問題,肌肉的運動會有協調障礙,會出現各種彆扭的動作,手術就是透過神經調控的方式來修復這個環路,或者防止運動環路錯誤指揮。”

近10餘年來,肌張力障礙的外科手術治療的熱點集中在腦深部電刺激術(DBS),俗稱“腦起搏器”。因為嚴重的肌張力障礙患者對藥物和肉毒毒素療效均欠佳,腦深部電刺激術是最後唯一的選擇。

此療法透過植入大腦中的細微電極,發射電脈衝刺激腦深部的特定核團,從而達到控制患者運動症狀的目的,DBS有可逆、可調、微創的特點,可以使肌張力障礙患者恢復對肌肉的協調控制,也可降低藥物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劉金龍教授稱,採用DBS對肌張力障礙可以達到60%-70%的有效性。

DBS工作原理圖 圖/受訪者提供

及早手術,減少身體固定異常姿勢

手術後的李先生,經過3個多月的多次機器引數調節,身體基本恢復正常。劉金龍教授表示,臨床研究顯示,DBS對於原發性全身型或節段型肌張力障礙,以及難治性痙攣性斜頸,療效確切且安全性良好。

“對於肌張力障礙採用DBS治療,可根據病人症狀的改善情況及病程選擇性調整刺激引數,如脈寬、電壓和頻率,可使病人的臨床症狀得到極大的緩解或治癒,做到個體化治療。”劉金龍教授說,現在的儀器有很多模式可以調節,患者可在程控門診的專家指導下,將儀器調控到最適合自己的模式。

據統計,2020年中山一院神經外科已經完成DBS治療運動障礙性疾病(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肌張力障礙等)近100例,其中肌張力障礙疾病DBS手術近10例。

劉金龍教授稱,腦深部電刺激術問世已有30餘年,推動了運動障礙性疾病外科治療的飛速發展,但在取得一系列臨床效果的同時,也要重視一些問題,包括病例選擇、刺激靶點選擇和術後管理,作為外科醫生一定要跟蹤幫助患者控制好病情。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病人來做DBS手術時,得病已經很多年了,雖然手術能改善症狀,但是由於長時間的肌張力障礙,肢體或軀幹已經形成固定的異常姿勢,比如長期腰部肌張力障礙,就會形成駝背;長期走路困難,就會形成足內翻、關節變形等情況。這類患者術後需要康復鍛鍊,甚至要透過骨科手術來矯正異常姿勢,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重歸正常生活。

6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又一明星吳孟達患癌去世!這個被稱為“癌症剋星”的賽道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