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凡綜合徵(MFS)是最常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之一。
致病機理:
國內外相關學者研究認為,原纖維蛋白-1基因(FBN1)是MFS致病的主要基因,FBN1是一種抗膠原蛋白酶的非硫酸化的糖蛋白,參與蛋白多糖反應生物過程,為細胞外基質微纖維的重要組成成分同時還可以調節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的釋放。有研究表明,FBN 1 突變會引起結構改變,不僅可以導致彈性纖維組裝障礙,而且還會引起TGF-β的過度啟用,從而引起TGF-β介導的。
訊號傳導增強。由於基因突變引起的微纖維蛋白異常可能導致血管彈性纖維改變,從而使病人更容易發生主動脈夾層或形成主動脈瘤。
TGF-β的過度啟用與細胞外基質中MMPs的異常表達有關,MMPs作為一種鋅內肽酶,其中的MMP2和MMP9是經典TGF-β通路的下游調控產物。TGF-β針對性誘導MMP2和MMP9高表達,而MMPs高表達使得主動脈相關蛋白質分解從而誘導動脈瘤形成。同時研究結果也顯示,環境因素一氧化氮(NO)也可能對MFS血管病變有一定的影響!
目前國內外的研究多集中在實驗動物模型,但僅憑動物研究結果並不能說明其在人類中的機制。所以,MFS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能明確說明。
臨床表現和診斷標準:
(1)常見異常
①生長:身材高,四肢細長,皮下脂肪少,肌張力低;平均出生身長和最終身高男性分別為53cm和191cm;女性分別為52.5cm和175cm;生長峰值的年齡男性比正常提早2.4年,女性比正常提早2.7年,平均月經初潮年齡為11.7歲。
②骨骼
主要標準:雞胸,漏斗胸需要外科矯治,上身/下身的比例減小,或上肢/身高的比值大於1.05,有腕徵和手指徵,脊柱側彎大於20°或脊柱前移,肘關節外展減小(小於170°)扁平足,髖臼凸(髖臼突出或脫位)。
次要標準:中度漏斗胸,關節活動異常增強,高顎弓伴有牙齒擁擠;典型面部特徵包括長頭、顴骨發育不全、眼球內陷和眼裂下斜。
骨骼系統受累的診斷標準:至少有兩項主要標準或一項主要標準另兩項次要標準。
主要標準:晶狀體半脫位,一般上移,常有懸韌帶缺損;
次要標準:扁平角膜,眼球軸長增加,虹膜或睫狀肌發育不全致使縮瞳減慢。
眼睛受累的診斷標準:至少有兩項次要標準。
④心血管系統
主要標準:升主動脈擴張或伴有主動脈反流,升主動脈剝離;
次要標準:二尖瓣脫垂,肺動脈擴張(40歲以下),二尖瓣環鈣化(40歲以下),降胸主動脈或腹主動脈擴張或夾層(50歲以下);
診斷心血管系統受累有一項主要標準或一項次要標準即可。
⑤肺
主要標準:無;
次要標準:自發性氣胸,肺尖大皰。
如果一項存在即可認為肺系受累。
⑥面板和體被
主要標準:X斷層造影(CT)磁共振成像(MRI)發現腰骶硬脊膜膨出;
次要標準:與體重明顯變化無關的皮紋,複發性疝或切口疝。
至少一項次要標準存在即可認為面板和體被受累。
⑦家族或遺傳史
主要標準:有家族史;
次要標準:無。
主要標準存在,家族史對診斷有意義。
(2)偶發異常
大耳,白內障,視網膜脫離,青光眼,斜視,屈光不正,膈疝,半脊椎畸形,虹膜缺損,顎裂,腸迴轉不良,心室律失常,心肌病,顱內動脈瘤,睡眠呼吸暫停;神經精神損害,例如在19名(5~18歲)患者中42%的患者儘管智商正常,但學習能力下降和注意力不足,有精神分裂症。
治療預防
激素治療可阻止骨骼過度生長,對生長過快或有脊柱側凸,扁平足且併發疼痛的小孩可以使用。近青春期或青春期女性恢復性腺軸節律,或雌激素治療利於阻止過度生長。對主動脈擴張的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β受體阻滯劑可減少心輸出量,如普萘洛爾常規應用在主動脈根部擴張開始出現的病人。目前,升主動脈及主動脈瓣聯合移植已經很高成功率,升主動脈直徑大於50mm考慮手術治療。若主動脈直徑超過60mm,無論有無主動脈反流都應行預防性置換術,緊急手術的死亡率較擇期手術高5倍。目前基因治療也已有較多研究。
同時,由於該疾病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遺傳諮詢也尤為重要。DNA測序、單鏈構象多型、異源雙鏈分析及長RT-PCR等方法均已用於序列變異的檢測。馬凡氏綜合徵的臨床表型較複雜,在進行基因型與表型分析時,判斷突變的位置要比突變的型別更重要。
MFS被認為是體型造就的悲情天才,這種疾病目前還無法治癒,只能透過治療延緩病情。我國唐代詩人李賀,才華橫溢,但其人“細瘦、通眉、長指爪”,只活了27年就去世了,據醫家推測,也可能患有馬凡氏綜合徵。曾經,有馬凡綜合徵的患者這樣告訴自己:人生若流星,短暫,死亡才是永恆,我只願劃過夜空時更長久一點,更燦爛一點。雖然身患罕見病,但活得燦爛是對自己人生的饋贈,也讓我們多瞭解他們一點,多關注他們一點吧。#國際罕見病日#
參考文獻:
[1]王天毅,牛兆倬,黃強,生偉,吳建濤,李丹丹.馬凡綜合徵關聯藥物及相關基因[J].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56(01):35-39.
[2]馬名嘉. 馬凡綜合徵的分子診斷與外科治療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