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風是目前臨床上很常見的疾病,中風損傷大腦,遺留的後遺症往往嚴重影響生活,甚至不能自理。如何有效治療中風後遺症是當下最緊迫的任務。

中風後遺症表現形式有很多,最主要的後遺症就是肢體偏癱,以上肢屈曲,下肢過伸為主。但是在中風發展到一定階段,或者說損傷了大腦特定的部位,就會出現肢體的痙攣,也就是不自主的抽動症狀,且保持較高的肌張力,輕刺激,甚至不刺激就會發生不自主的抽動。臨床上,這是讓醫生和患者都十分頭痛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針灸是治療中風後遺症偏癱症狀的有效方法,目前在臨床上廣泛使用,並且對解決肢體痙攣有很好的療效。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補陰瀉陽”。雖然,理論可以很簡單地去論述治療過程,但是對具體操作卻讓很多醫生摸不著頭腦。有的人甚至認為,補陰瀉陽就是簡單地對肢體屈肌、伸肌的針刺,是這樣的嗎?下面我們探討一二。

1.什麼是針灸的“補陰瀉陽”?

從字面意思來看,所謂“補陰瀉陽”就是補益不足的陰精,瀉除多餘的陽氣,用以治療“陰不足、陽有餘”的疾病,或者說是“陰虛陽亢”的病證。

針灸如何“補陰瀉陽”?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來考慮:即穴位、針刺的補瀉手法和經脈的陰陽屬性。

穴位層面來講,人體分陰陽,即腹面為陰、背面為陽,下半身為陰、上半身為陽,體內為陰、體外為陽,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取穴可以依據穴位的部位來定陰陽。或者根據穴位的偏性來定陰陽,比如湧泉偏於補腎水,命門偏於補腎火等等。

針刺手法來說,補瀉就不用說太多,單式補瀉手法有提插補瀉、捻轉補瀉、呼吸補瀉、迎隨補瀉、開闔補瀉、徐疾補瀉等,複式補瀉手法有偏向於補法的“燒山火”和偏於瀉法的“透天涼”。

經脈的陰陽屬性,分為手、足三陰經和手、足三陽經。三陰經即為太陰經、少陰經和厥陰經;三陽經即為陽明經、太陽經和少陽經。“補陰瀉陽”可以根據經絡陰陽屬性來選擇。

當然,對於穴位的刺激手法也有講究,如三稜針刺血、梅花針刺血均具有瀉法的特性,而附子灸、隔姜灸、艾條灸均具有補法的特性,可酌情使用。

2.肢體的屈肌、伸肌在中風後遺症中扮演的角色

中風後肢體痙攣,一般以上肢屈曲、下肢過伸為主要表現,這樣看來就是上肢屈肌過緊,伸肌過鬆,下肢伸肌過緊、屈肌無力導致。

這樣用陰陽該如何劃分呢?對於屬陽的上肢部分,屈肌在肢體內側面,屬陰伸肌在肢體外側面,屬陽。根據症狀來看,屬於陰急陽緩。

對於屬陰的下肢部分,屈肌在背側面,屬陽,伸肌在腹側面,屬陰;根據症狀來看,同樣屬於陰急陽緩。

那麼,對於肢體痙攣的治療方式就十分明瞭了,陰急陽緩,那就需要瀉陰補陽

3.針灸治療中風後肢體痙攣,是需要“補陰瀉陽”還是“瀉陰補陽”?

中風肢體偏癱最常見的證型就是“氣虛血瘀”型,陰陽屬性來講,“氣”為“陽”,“血”為“陰”,“氣虛血瘀”證型同樣可以歸類為“陰急陽緩”。所以,對於其治療當是“瀉陰補陽”

臨床上,對於中風後肢體痙攣的治療,原則上能不刺激伸肌就少刺激、輕刺激,對於屈肌儘量深刺、強刺激。因為在針刺手法的規律就是,輕柔的、表淺的刺法多為補法,深刺、強刺激多為瀉。

一般對於上肢屈曲的症狀,可選用雲門、尺澤、大陵等內側面的穴位;對於下肢過伸的症狀,可選用承扶、委中、承山等穴。以上穴位根據肌肉的厚薄選用2~4寸的針灸針進行針刺,可達到使肢體張力恢復的狀態。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我,歡迎點贊、轉發和評論。#健康##中風##針灸#

11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男人抽菸,應該喝什麼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