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現代社會危害人們健康的一大殺手。
估計全世界有高血壓患者10億。
我國有1.6億,並且這個數字還在逐漸增長。
可以說,我國的中老年人群,10個有7個是高血壓。
為了預防高血壓問題,專家們建議人們少吃鹽。
還有專家說,吃鹽過量將會將中風的機率提高25%。
吃鹽過多還會損傷腎臟。人們談鹽色變,
鹽在人們的眼中越來越妖魔化。其實不必如此。
鹽是個好東西人的健康依賴鹽的參與。
鹽不僅幫助人體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影響著人體內水的動向。
它還參與人體內酸鹼平衡的調節,
也是人體胃酸生成的必要成分之一。
鹽還是維持神經和肌肉正常興奮的“穩定劑”。
那麼如果人體缺少鹽會怎麼樣呢?
當鹽缺乏時,人體內的鈉離子含量會大量降低,
鉀離子會從人體細胞中進入血液,
人體就會出現血液變濃,尿液減少,皮膚髮黃等問題。
經典話劇《白毛女》中的主角,
因為受到舊社會的迫害逃進了深山之中,
因為長期缺少陽光和鹽,
年紀輕輕的女主人翁的頭髮變成了白色,
這也就是她的稱呼:白毛女的由來。
可見,鹽對人體來說其實是個好東西。
祖國醫學也認為:鹹味入腎,適當食用食鹽,
不僅不會傷腎,還有助於提高腎氣。
醫生:別危“鹽”聳聽!我們需要防的是納,不是鹽我們日常食用的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
對於人體健康而言,鈉攝入過量,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還可能會增加高血壓出現的機率。
因此,我們要明確這樣的理念。
我們並不是不能吃鹽,而是不能過量的攝入鹽中的鈉離子。
其實,除了食鹽,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食物都含有鈉離子。
例如:沙拉醬、三明治、乳酪、罐頭等。
因此,並不僅僅只有含有鹹味的食物中才有鈉,
那些吃起來不鹹的食物中,也會含有鈉離子。
有些人認為,做菜時不能放太多的鹽,
那就放一些醬油調味吧。
這樣做,說不定會讓自己攝入更多的鈉離子。
因此,對於中老年人群來說,低鈉鹽是很好的食鹽的選擇,
不僅可以讓食物有滋味,還能降低鈉離子的攝入量。
記好“兩適”,放心吃鹽1、食鹽應適量
《內經》中記載: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
由此可知,鹹味是可以有助增強腎氣的。
而腎氣是人生命健康的根本,只有腎氣充足,
人體的其他臟腑器官才能發揮有效作用。
而當人體腎氣虛弱時,人就出現少氣懶言,
全身疲倦無力,自汗頭暈,手腳冰涼的問題。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吃鹽過少會出現渾身無力的問題。
那麼既然鹽有補益腎氣的作用,那是不是吃鹽越多越好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看到祖國醫學中,所說的是“五味入五臟”。
重點就在這個“入”字。“入”的意思是“激發”的意思,而不是滋補的意思。
滋補是多多的補充,而入則是一點即可激發的意思。
腎氣是往上走的,而鹹味是下降的。
當腎臟遇到阻礙其上升的鹹味時,可以觸發腎氣的反抗,激發腎氣。
但是攝入過量,腎氣無法對抗,就會被其抑制,
就會起到相反的負面作用。
因此,大家吃鹽要適量。
那麼這個適量應該是多少的量呢?我國居民膳食推薦量是:
成人每日建議食鹽量在6克以下。按照這個標準,
一家三口做一頓飯,可以使用18克的鹽,
並且很多鹽都沉澱在菜汁裡,
所以大家做菜的時候,只要不是過於重口味,
正常放鹽都是可以的。
我們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做菜時湯裡少放鹽,
不要養成用菜湯拌飯的飲食習慣,少吃醃菜,就沒問題了。
2、食鹽應適時
我國著名的中醫養生家孫思邈認為: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冬七十二日省鹹增苦以養心氣,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鹹以養腎氣”。
大致意思是:春天應該增加酸味食物來養脾,
夏季可以適量增加一些辛辣的食物來頤養肺氣,
秋天應適量增加酸味食物來養肝氣,
冬天應該適量增加苦味來補養心氣。
每個季月的前18天可以適當的多吃一些鹹味的食物,
這樣做可以滋補腎氣。為什麼要在每個季月的前18天多吃鹹呢?
這是因為每個季月的前18天都屬脾土,而脾土克腎水,
在脾土當道的時間裡,我們為了保護腎水,
可以適量的多吃一些鹹味食物。
因此,其實大家不用“談鹽色變”,也不用危“鹽”聳聽。
鹽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禮物,並沒有那麼可怕。
只要記住食鹽適量和食鹽適時,就可以放心吃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