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今天,淄博市桓臺縣的一對古稀老人卻因為膝關節疼痛難忍,來到淄博鴻巢醫院就診。
鴻巢醫院業務院長、骨科專家湯寧教授接診後發現老兩口除了關節退化的原因之外,與他倆生活習慣也有一定關係。原來,兩位老人都喜歡散步遛彎,差不多每天都要在外面走好幾個小時,最多要走十七八里地,另外,老兩口還喜歡爬山。長期大量的負重活動,導致了老兩口的膝關節出現退化磨損,最終不得不進行膝關節置換。
湯寧說,大多數老年人都患有骨性關節炎,其中八成發生在膝關節。膝關節是人體最重要關節之一,生活中勞損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和創傷性關節炎是導致膝關節疼痛的常見原因。老年人是該病主要的患病群體,針對此病一般給予口服藥物、注射療法、按摩理療、手術置換等進行治療。近年來湯寧帶領骨科團隊開展了小切口人工髖關節、膝關節置換、骨腫瘤切除、人工椎體置換等,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那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膝關節呢?對此,湯寧說,從解剖學角度來分析,正常的膝關節有一層薄薄的軟骨,它們就像骨頭與骨頭間的 “潤滑劑”,如果沒有它的保護,走路時就會骨頭磨骨頭,由於骨膜上的神經和血管豐富,因而會感到非常痛。關節軟骨一旦受損,幾乎沒有再生能力,它沒有血管,主要靠周圍關節液提供養分。膝關節承受了人體百分之八十多的重量,在爬樓梯或爬山時膝蓋負重會明顯增加,也會加劇對膝關節的磨損。他建議,尤其是老年人,儘量減少爬山、爬樓梯的次數,平時散步也要適度。
隨著秋季到來,天氣轉涼,陰晴不定。在這樣的時節大家更應警惕頸椎病、腰椎病、關節病等骨病的發作,做好預防。具體怎麼辦呢,湯寧提醒:
風溼性、類風溼性及骨關節炎往往在這個季節反覆發作,究其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由於氣溫變化大,由於關節部位軟組織附著相對而言較少,隨著氣溫的下降,關節的營養血管收縮,關節血液供應減少,造成關節的抵抗能力下降,所以這個季節關節炎的發病明顯增多,預防的方法之一就是做好關節的保暖工作,如穿戴護腕、護膝,減少風寒對關節的襲擊。夜間氣溫較低常使頸部受寒,頸部肌肉發生痙攣,輕則造成落枕,重的因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內應力而致頸椎間盤突出,所以在夜間要注意頸部的保暖及枕頭的舒適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