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朋友都問了華子同樣的問題,他們發現自己的血脂偏高,但對是否要吃“他汀”拿不定主意。體檢單上給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正常上限是3.37mmol/L,超標了之後就一定要吃藥嗎?如果需要吃藥,要降到多少呢?為什麼有的資料說要降到2.6mmol/L,有的資料說要降到1.8mmol/L,哪個才對呢?
一、減肥並不能減掉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合併稱為“三高”。對血壓、血糖大家懂得較多,也明白危險性,知道需要用藥進行治療。但是很多人對高血脂不太理解,還有人認為血脂就是血液中的脂肪,和身上的脂肪差不多,透過節食、運動等減肥的方法就能降低。
這些人想錯了,因為血脂雖然也是脂肪,但透過減肥的方法並不能有效降低血脂。因為人體中的膽固醇,飲食攝入只佔20~30%,有70~80%是人體自身合成的。而且當飲食中膽固醇攝入減少時,身體合成就會相應增多。血脂受人類脂質代謝系統調節,而對於這個代謝調節系統,人類並沒有完全研究明白。
也就是說,透過飲食控制、運動的方法,對血脂的影響很有限,很多體重正常或是偏瘦的人,也可能出現高血脂。
二、高血脂對身體的影響高血脂對人體的危害很嚴重,血脂中的膽固醇水平,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進展密切相關。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因為LDL-C是形成粥樣硬化斑塊的主要“原料”。
當血液中LDL-C水平升高,LDL-C就會進入動脈內膜中形成斑塊;血液中LDL-C水平下降,LDL-C可以從動脈內膜中逆流回血液。不過進入動脈內膜的大部分LDL-C會被巨噬細胞吞噬,最終會形成泡沫細胞沉積在動脈內膜之中。形成泡沫細胞的LDL-C就不能再逆流回血液了,所以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一旦形成,就不能徹底清除了。
而動脈粥樣硬化,是造成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威脅人們生命,所以對升高的LDL-C水平一定要進行控制。
三、膽固醇高到什麼程度要吃藥體檢單上的血脂檢查,LDL-C給出的參考標準是低於3.37mmol/L。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針對沒有其他疾病的健康人的參考標準。身體健康的人,如果血脂超標不多,不必急於用藥。一般來說,健康人的用藥標準,是LDL-C高於4.9mmol/L。
對於患有慢性病的人,就不適用健康人的參考標準了。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吸菸的人,如果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但還沒有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人,LDL-C的控制標準,是在2.6mmol/L以下。
如果已經患有冠心病,或是已經發作過腦梗塞、心肌梗死等疾病的人,需要預防疾病復發,LDL-C的控制標準就是1.8mmol/L以下。對於病情危險程度高的人,LDL-C可以進一步控制在1.4mmol/L以下。
現在醫學上認為LDL-C水平越低,對心腦血管的保護作用就越強。在相關的試驗中,有受試者將LDL-C降到了0.7mmol/L左右,也沒發生不良影響。有一個說法是,如果你的斑塊沒有逆轉,就說明你的LDL-C降得不夠低。
控制LDL-C以他汀類藥物為主,因為他汀類藥物不僅可以降低LDL-C,還可以穩定斑塊,預防斑塊發生破潰。在單獨使用他汀類藥物不能使LDL-C達標時,可以考慮與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以及PCSK9抑制劑聯合應用。